心理學大師海靈格説:"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家裏沒有控制慾很強的人。"父母最需要控制的不是孩子,而是那顆自以為對孩子好的心。
在我們中國式的家庭中,有一種社會現狀越來越普遍,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溺愛縱容問題。現在的社會發展越來越迅速,在政策的引導下經濟發展也在逐漸穩升,很多家庭的收入也在不斷攀升。這是在一種大的經濟背景下來説,而從人類情感來看,父母自然而然都是處於本能的想要給孩子提供好的生長環境氛圍,同時也對孩子萌發本能性的保護慾望,從人類的發展角度來説,父母就是孩子成長為人的護航者。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相比較於父親,在中國式的家庭中,母親陪伴孩子的時間一般來説更多一些,因為通常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所以相比較下,同孩子接觸較多,感情更多,影響更多的也是母親。
母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情感,但是有的時候,如果母愛過於的泛濫,也會出現適得其反的情況出現。
美國當地時間2月24日晚,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舉行。由華裔女導演石之予(Domee Shi)執導、美國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迪士尼電影公司發行的動畫短片《BAO》(包寶寶),獲得最佳動畫短片獎。
短片不到8分鐘,沒有一句台詞,講述了一對母子之間的"相愛相殺"的故事。短片引起觀眾情感共鳴的同時,也引發了對"中國式親情"的討論。
今天,我們就通過淺析這部電影——《BAO》,來講述這麼一個道理:
一:當"包"變成了"寶"
短片一開始,我們就看到了令人熟悉的傳統式中式家庭室內擺設,屋子裏很多細節頭表露出這是一箇中國或者華裔家庭,最重要的是令人熟悉的傳統中式夫妻關係:
妻子做好早飯,丈夫匆匆忙忙的吃完上班去了,留下妻子一個人在家中,她孤身一人有些心懷憤懣,將桌子上的早餐——包子,一個一個的吃下肚,然而就在吃最後一個包子的時候,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包子居然活了!
只見包子慢慢的長出了手腳,儼然就是一個新生嬰兒的嬌態稚嫩,這讓妻子非常的感慨與興奮,正如所有初為人母的媽媽的一樣,這位媽媽把包子寶寶當成了自己生活的全部重心,包子寶寶的出現,也讓她的生活多了一些目標。
她對包子寶寶細心餵養、百般呵護,生怕他會受到傷害。
養育包子寶寶的這段時間,她的生活是愉悦的,每天和孩子歡聲笑語相伴。
但是好久不長,隨着時間的流逝,媽媽發現包子寶寶好像發生了變化…
媽媽在打太極,包子寶寶不再像以前那樣乖乖呆在身邊,而是偷偷溜走,和其他小孩子踢足球。
他也有了自己的秘密,不想讓媽媽知道,這讓媽媽憂心忡忡。
媽媽準備了一桌精美的飯菜,但是包子寶寶卻説自己要和朋友一起出去玩。
這些變化,讓媽媽感到了慌張,不安的情緒在不斷的膨脹,她竭盡所能的想要挽留住孩子,但是卻無奈發現孩子已經不受自己掌控…
原本親密的母子,鬧起了變扭,包子寶寶開始久久不回家,母親又變成了孤身一人在家的情況,十分的沮喪和無助。
直到有一天,久日未見的包子寶寶回家了!但是,卻是帶來了一個讓媽媽更遭打擊的事實,他同一個外國女子相愛並且決定結婚,決定離開家庭生活。
這樣的現實讓媽媽努力偽裝的心理防線一下子崩潰,她憤怒的將女子關在門外,阻止包子寶寶離開,可是包子寶寶似乎鐵了心的就是要離開。
最後,在憤怒和難受的情緒支配下,媽媽含淚一把抓住包子寶寶,將其吞之入腹,隨後跪在地上大哭,這個情節極富有震撼力,迅速將短片的思想昇華至一種大格局——母親用愛養育了子女,也有可能用愛吞噬子女。
不過好在,短片的結局是夫妻二人在現實生活中真的兒子回家了,帶着自己的外國妻子,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圍坐在一起包包子。
結局是happy ending,但其中的情節卻讓人回味感觸頗多。
二:真正的成長是學會放手
在大自然中,有一些生物物種為了通過繁殖來延續後代,在繁殖成功後便結束了自身的性命。而人類作為最高等級的靈長類生物,養育孩子的過程更多了一些不可控情況的出現。
很多家長認為,養育孩子就要是保護和關愛孩子,就是要陪伴在孩子的身邊,既然選擇給予他們生命就要擔負起守護他們的責任。
這樣的想法,就導致了很多家長像短片裏的媽媽那樣,以包子寶寶為生活重心,對包子寶寶產生強大的佔有慾望。
該片的導演石之予説,這部短片其實是根據她的親身經歷改編而成。
"在我小的時候,父母總是把我看作手心裏的小包子,不允許我亂跑"石之予回憶道"當我真正的離開家依舊,這種轉變讓我的父母他們難以適應。"
父母的"過度保護"讓石之予有些難受,不過當她真正長大後,才發現,父母的所作為其實也是愛她我的表現,只是愛的方法和程度也是需要控制的,如果愛的過深,就會出現副作用。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例子,孩子在家長寵溺縱容下,脾氣性格變得囂張跋扈,以自我為中心,父母的愛被視為理所應當,這樣的孩子不僅獨立生活能力低下,也缺乏責任感和同情心,往往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其實到最後,與短片中的包子寶寶一樣,過度的愛,已經將子女吞噬。
三:愛孩子就要學會慢慢放手
生命的傳承其實就是一個循環的過程,父母也曾經是被管教的孩子,為人父母后也承擔起了養育子女的責任。
而養育真正的目的其實就是孩子具備獨當一面的責任,畢竟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做父母的不知道未來哪一天意外會出現,護得了一時護不了一世,所以家長還是要多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愛孩子就要慢慢的學會放手。
同時,該狠心的時候還是要狠心,要知道人生不是一帆風順,困難和挫折帶給孩子的不一定只有痛苦,有的時候也是促其成長進步的契機,讓孩子面對困難失敗更加的勇敢堅強,永遠都對自己充滿自信,保持一個積極的求知心態,多學習技能和本領。
陪伴孩子成長是一個温馨奇妙的過程,是以後最美的回憶,我們都愛孩子,但要想讓孩子真的成長,就必須學會慢慢的放手,為了孩子,也為了我們使命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