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打人、咬人、發脾氣,爸媽這麼做!
孩子最近總是愛發脾氣、打人、咬人,怎麼辦?別用你的慣性方式對待孩子,吼孩子、打罵孩子,壓抑孩子的情緒,這些方式除了讓孩子依然故我之外,也會造成親子之間關係的裂痕,趕快學習正確的做法!
面對孩子打人、咬人狀況題,爸媽這麼做!
你是否發現,你家寶貝成長到某個階段後,忽然變得很喜歡咬人、打人,也愛亂髮脾氣,這是怎麼回事呢?
年齡區間:18個月到3歲多
孩子愛咬人、打人和發脾氣,常發生於1歲半至3歲多,這時他動作較靈活、會自己走路,卻還不是很能表達需求,就有這種反應。
事實上,這個階段,是很重要的學習自我階段,當孩子有探索周邊環境的能力,會發現原來他可以擁有自己想法,如可以摸這東西、吃那東西,心理學上稱時期為自我中心階段,孩子認為世界必須按照他的方式運作,不用考慮別人的想法,這時他有需求、不滿、生氣,卻無法確切知道自己要什麼,覺得別人應該按照他的方式,所以常發生打人、咬人的狀況。
遇到挫折就打人,先制止
筆者兒子1歲半到2歲多時,碰到挫折就要打人或摔東西,如果孩子只是生氣,可先觀察,但若是咬人、打人,會傷害別人與自己的行為,與安全有關,要先制止!此時,可先握住孩子的手,堅定、嚴肅地説:“不可以!”,之後再問他這麼做的原因。
由於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好,父母可説出自己猜測的原因,問他:“我知道你想拿筆畫畫,但媽媽覺得很危險,所以不可以!”或“也許你想要拿剪刀,但爸爸覺得很危險,所以不可以!”孩子可能會點點頭或搖搖頭。
讓孩子知道不能這樣做有原因,之後才能及早改正不好行為,並學習自己表達需求。
孩子們發生衝突,先觀察
當孩子們一起嬉鬧,互相跑來跑去追逐,或講話口氣較兇時,可先觀察;如果出現肢體動作,再出口制止:“不可打人”、“不可這樣抓別人”。
孩子須要練習如何與別人共處,父母可先在旁邊觀察,讓他學習自己處理問題。
案例1:別的小朋友推孩子時
父母可選擇當下介入或事後介入,前者效果較好,現場對孩子説明可怎麼做,若當場沒有太多時間,回家討論也可以;但不要大聲斥責孩子,會讓他更受傷。
當別的小朋友推孩子時,父母可現場把孩子叫到一旁,説:“剛才別的小朋友推你,你可能不太開心,你可以跟他説:不要推我!”孩子就會知道下次該如何做。
案例2:孩子想搶別人的玩具
孩子看到別人玩具,很想玩,沒有先問就用搶的,先跟他説不可以,但他可能不理睬,繼續拿別人的玩具,這時把他叫到旁邊説:“你要先問別人行不行?”通過現場練習,可增加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相處成功的經驗。
案例3:孩子用不適當方式交朋友
發現孩子想與別的孩子交朋友,卻用不適當方式,如一直問“要不要跟他一起玩?”這時沒人要理他。這樣狀況下可拉他到一旁,告訴他:“你想跟別人一起玩,可用其他方式,如先觀察別人玩什麼後,再問別人:我可以跟你一起玩嗎?、我可以玩你的玩具嗎?”等。用這些方式讓孩子學習溝通、與他人相處。
孩子愛發脾氣,大部分父母都做錯了!
情緒沒有對與錯,生氣也是,面對孩子打人、咬人、發脾氣等情緒,大部分父母都容易犯以下錯誤,趕快改過來!
錯誤1:壓抑孩子情緒或挖苦
不讓孩子認識並接納自己的情緒,當孩子哭鬧時,只一味壓抑他的情緒:“不要哭了”、“不準哭”,或是挖苦他:“這有什麼好哭的!”這些都是不適當的方式;他們沒有練習去處理並控制情緒,下次還是會做一樣行為。
錯誤2:打罵、體罰
儘量不要以打罵與體罰對待孩子!父母以為用打罵的方式,孩子才會怕,就不敢再做,但其實講過一次孩子便知道,只是沒人告訴他:生氣該怎麼辦?難過該怎麼做?所以明知不可以,卻仍照樣這麼做。
重要的是,要引導孩子瞭解並處理情緒。
作法1:先理解孩子為何生氣
例如,有人插隊,孩子很生氣便打人,父母馬上制止他,之後要了解孩子行為的目的:“我知道你很生氣,可是你不須要用打人的方式,你生氣是因為別人插隊嗎?”理解他生氣的原因後,接着問:“你除了打人,還有其他的方式嗎?”跟孩子進行討論。
知道並接納情緒,才能處理情緒
大人吵架時明明在生氣,卻都説:我沒生氣!假設無法發現自己生氣,就無法處理情緒;知道並接納情緒後,才能和自己和解。
作法2:再教他用正確方式處理憤怒
孩子的情緒控制須要練習,假如沒教孩子用適當方式處理情緒,他可能就只會打人,因此要教導孩子接納自己情緒、並説出來:“媽媽,我剛很生氣,因為你怎樣……”、“爸爸,你這樣做我很難過……”,這是一個訓練的過程,讓他嘗試説出自己的情緒,久了孩子的情緒趨於穩定,便不會常以哭鬧不安來表達。
正向教養,父母須花時間陪伴與引導
每個孩子天生的特質不同,有些孩子面對事件,會有咬人、打人、亂髮脾氣的外向行為,有些孩子則以害羞、緊張、哭泣等內向行為來表現,父母應適時引導孩子。
實行正向教養,必須多花時間陪伴孩子,不能用打罵,或丟手機讓他不哭鬧就好,孩子經常接觸會養成對電子產品的依賴,使得情緒問題如焦慮、生氣都沒被處理,只是不吵而已;長期下來會失去對其他事物學習與練習的興趣,不但親子關係更差,人際相處也會出現問題。
越晚讓孩子接觸手機、電子產品越好,儘量多與孩子互動,並用正向教養法,培養孩子正面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