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很多關於我國八九十年代的故事。今天,我們聊聊我國八九十年代,公安民警們的工資情況。認真的説,在八九十年代,人們的工資收入普遍不高。尤其是在80年代,萬元户的名聲不是白叫的。那麼,在八九十年代,我國各地公安民警的工資水平,到底在什麼水平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故事。
首先,我們聊聊我國的經濟發展情況。在建國以後,由於當時的生產力不高,各方面的物資相對匱乏。依靠當時的生產能力,還無法完全滿足人們的需要。因此,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國採用了配給制。也就是各式各樣的票,例如糧票、布票、油票等等。這些票據有全國各地都能使用的,也有僅限當地使用的。
人們在購物的時候,需要用票據搭配鈔票使用,如果僅僅有錢,而沒有票據,什麼東西都買不到。在那個年代,人們的工資水平普遍都不高。1978年,我國開始了著名的改革開放,經濟開始持續發展。在80年代,隨着經濟的發展,收音機、電視機、自行車等等,開始進入了人們的生活。請注意,購買這些東西也需要票據,只有錢根本買不到。隨着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們的工資收入也開始增加。在八九十年代,我國拍攝了一系列的紀實性刑偵劇,例如《121大案》《刑偵一號案》《燕趙刑警》《西安大追捕》等等。在這些影視劇中,非常真實的反映了我國八九十年代的生活面貌。
按照這些影視劇的描述,在八十年代前期,普通工人,每個月的工資只有幾十元,公安民警也不例外。當時,家裏有一輛自行車,相當於現在的奧迪A4汽車。80年代前期,作者的父親還在青島當海軍。按照父親的描述,自己一個月的補貼,只有14塊錢。80年代後期,轉業成為了教師以後,一個月的工資大約60多塊錢,作者就是在這一階段出生的。在八十年代,各行各業的工資標準都不高。
當時,最高面值的鈔票是10塊的,也從側面反映了80年代的工資和生活標準。進入90年代以後,隨着經濟持續發展,人們的工資收入開始逐步提高。隨後,50塊和100塊面值的鈔票開始出現。請注意,從這一階段開始,一些犯罪分子為了謀取暴利,開始偽造鈔票。對於90年代的人們來説,如果丟失了50元、100元,或者遇到了大面值的假幣,肯定會傷心很長時間。因為,最少意味着自己半個月的辛苦等於白乾了。90年代初期,作者已經朦朦朧朧記得當時的事情,父親和母親的工資並不算高。
在刑偵劇《121大案》中,公安民警為了追蹤槍支的下落,可以説是費盡周折。在偵破案件的過程中,曾經遇到了曾經遭受處理的少年犯。當時,少年犯的生活很差,在路邊的飯館刷盤子(冬天還穿着單衣)。一位民警可憐這個少年犯,給了少年犯100塊錢,並且説:“我也沒多少錢,拿上這點錢,買件衣服。”請注意,民警的這個善良的舉動,徹底感化了這個少年犯。少年犯把自己聽説的一些重要情況,一五一十告訴了辦案民警。
那麼,100元錢為何能夠感化這個少年犯呢?這個案件發生在90年代的中後期,這100元錢相當於民警一週或者10天的工資。如果按照現在的工資情況,相當於給了一兩千元,這讓少年犯非常感動。在整個90年代,包括公安民警在內,各行各業的工資都在逐步提高,大體上從兩三百元提高到了六七百元。截止90年代末期,工資收入超過一千元的工作,基本上鳳毛麟角。在90年代,誰家有一輛桑塔納或者北京吉普,堪稱是當地“富豪。”對於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朋友們來説,對於90年代的生活,肯定都記憶深刻。
在八九十年代,公安民警的工資,在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下,也在逐步的提高。但請注意,公安民警的工資、裝備等各方面的費用,由各地區的財政負責。因此,各地區民警的工資存在很大的差異。例如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公安民警,與西北、西南等地民警,在工資收入上,存在比較大的差距。除了工資之外,在警用裝備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廣東、江蘇等經濟發達省份,已經開始從國外進口槍械,並且裝備了一些基層民警。
在西南、西北的部分地區,由於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則還在使用54式手槍、79式衝鋒槍等裝備。言而總之,在八九十年代,我國公安民警的工資水平,從幾十元逐步增長到了幾百元,與當時的社會發展基本上是同步的。在八九十年代,雖然當時的物價低,但工資標準也非常低。在人口開始向城市聚集的大環境下,當時想在城市紮根落户,也是很艱難的。所以説,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需要面對的事情,大家的生活都不容易。
在八九十年代,我國警察隊伍的框架基本形成,各方面的制度逐步完善。警察隊伍的數量、警用裝備的更新換代,也都在逐步進行。在80年代初期,我國警察隊伍的總數,只有68萬人。一些地區的基層民警們,還在使用抗戰時期生產的盒子炮手槍。無論是警力數量,還是警用槍械,都出現了明顯不足。進入90年代中後期,各方面逐步完善。關於我國警察隊伍發展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