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傷孩子自尊的3句話,説了後悔一生

可以説,自尊是孩子愛自己、相信自己的第一步。

只有孩子有較高的自我評價,產生和形成的一種自重、自愛、自我尊重,並要求受到他人尊重的情感體驗,才能不自卑、有信心。

然而很多時候,家長卻在無意中傷害了孩子自尊心,我也不例外。下面這3句話如果你中招,可就要注意啦。

1.“我説不行就是不行”

“我説不行就不行”,其實是一種拒絕溝通的姿態,無論孩子有沒有道理,都毫無話語權。

有一段時間,我的工作正趕上最忙的時期,家裏裏裏外外要照顧的很多,有時候脾氣上來了,就會不耐煩。

快忙完那段時間的時候,忽然發現皮皮明顯地不怎麼理我了,話變少,很多事也沒興趣。

我問他為什麼這樣,本以為答案會和倦怠有關,卻沒想到他説,“反正你也不允許,你説不行就不行唄,我做不好了。”

我猛地想起不久前,皮皮在我打掃衞生時想幫我,問要不要幫忙掃地。我一想讓他幹活還得隨時盯着,做不好還得我重來,正急着出門的我生怕浪費一點點時間。

在皮皮剛想再爭取一下的時候,我想都沒想就脱口而出:“我説不行就是不行!哪兒涼快哪兒待着去吧!”

這話確實很“有用”,皮皮一句話沒説低着頭走了。但是,現在也不怎麼理我了。

現在回想,當時只想着把皮皮的事塞進我的日程表,最快地配合我的意願完成,太過急躁,沒有協商,沒有考慮皮皮的想法。

我似乎説了太多句“説不行就不行”,堵住了孩子接下來的話。成了形象“高大”但卻只有壓迫的權威,而孩子是這個陰影下,自尊和權利都小小的人。

類似的話還有“大人説話小孩別插嘴”,背後也是以大人的身份剝奪孩子話語權的意思。沒有理由,孩子就是該閉嘴,該保持沉默,該沒有意見。

如果我們被這麼對待,第一反應可能是反抗,但對孩子來説這種反抗是懸殊的,結果是註定失敗的。

於是孩子只能認命,漸漸自我認同為自己是不重要的,不被尊重的,甚至是不需要被尊重的。

2.“你真笨!這都做不好”

沒有人不會失敗,然而家長的“你真笨”“做不好”就是在這種挫敗的傷口上撒鹽,又或者乾脆掐斷孩子再努力的信心,和下次成功的可能。

大學在做社會工作的時候,瞭解過一個名叫家豪的孩子,現在也讓我記憶猶新。

因為是流動人口,父母平時很少有空關注孩子,能給予教育資源也一般。

他總説自己能力不行,所以學業成績吊車尾,我們一開始也就都這樣以為。

直到有一次和他偶然討論問題,我忽然發現他其實很並不笨,能力上並沒他講的那麼不好,甚至可以説有些方面很有想法。至少稍微努力成績絕不至於倒數。

我本想是不是因為“懶”而給自己找了藉口。然而,他的答案卻讓我意外。他十分篤定地説自己就是不行。見我遲疑,他又認真地補充了一句,因為爸媽都是覺得自己笨的。

寥寥幾語卻讓我想象到了父母斥責他“笨”、“不行”的畫面,那樣強烈的貶低已給他形成如此難以磨滅的自我定位。

大概是父母對生活小事的隨意抨擊和否定,讓家豪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低自尊。

加之後來新環境帶來的陌生感,讓他很難有正向自我肯定,形成了很低的自我效能。

“你真笨”可能只是我們隨口的一句氣話,但是哪怕説者無意,聽者有心。

孩子會記住我們的每一句鼓勵,也會記住我們的批評和質疑。

“笨”和“做不好”與其説是給孩子貼了能力低等的標籤,不如説是給孩子打上了差的烙印,失望之餘也沒有了再次努力成功的可能。

3.“你看看別人家孩子”

如果説有哪個孩子是所有人的童年陰影,那“別人家孩子”一定榜上有名。

同事有次和我聊到了“別人家孩子”這個話題,本來平和的同事一下打開了話匣子。

她説自己小時候住在家屬院,鄰居前前後後都很熟,常常會家長裏短談起各家孩子。

好巧不巧,她有個鄰居,偏偏兩家同姓,孩子又從小同級。兩人相比總得有一個佔下風的,不幸的是,她就是永遠比不過的那個。

記憶中,媽媽每天都能找到無數個點,通過比較法論證她是如何在生活、學習、穿衣打扮等多方面和鄰居小孩相形見絀,在比較中完敗。

這種比較讓她小時候每天放學都不想回家,感覺自己生活在一大片陰影之下。

在那樣的壓迫下,再強的自尊也會被打擊地灰溜溜地銷聲匿跡。

一直到中學住校,她才得以在喘息,發現自己身上原來有閃光點,值得美好的東西,而不是那個永遠不如“別人”的差孩子。

所幸同事後來在一個師生友善、能讓自己閃光的環境裏逐漸恢復了早年的打擊。

但如果孩子一直在這樣的比較下待到十八歲,又或者不幸遇到校園欺凌,可想而知孩子當孩子離開家門,身心發展雖然到了成熟的年齡,但也一定是自卑和千瘡百孔的。

言語可以是陽光雨露,也可以是萬丈深淵。

讓我們都更注意説話和表達的方式,讓孩子在自尊自愛的心態下健康成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19 字。

轉載請註明: 最傷孩子自尊的3句話,説了後悔一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