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名:唐嫣
第八名:沈夢晨
第七名:鄧紫棋
第六名:古力娜扎
第五名:宋祖兒
第四名:佟麗婭
第三名:楊紫
第二名:迪麗熱巴
第一名:趙麗穎
暑期檔一部中國大片《戰狼2》席捲了電影市場,紮實的動作場面、敬業的演員加之軍事元素,讓觀眾看到了優秀“動作片”有多大的潛力。水上水下的長鏡頭,坦克漂移和中國武術的結合更是看點滿滿。
無獨有偶,最近《敦刻爾克》的上映又讓觀眾體會到了國外大片的宏大和震撼,對戰爭場面的獨特描寫令人動容。而此前“最佳爆米花電影”《速度與激情》中對槍戰和飆車的展示也讓人荷爾蒙飆升。
無論是單打獨鬥還是團戰,中外動作片都各具看點,讓這一類型的影片在影史上長盛不衰。
NO°
動作戲的脊樑:功夫VS格鬥
動作片(Action Films)顧名思義,是以強烈緊張的驚險動作和視聽張力為核心的影片類型。這類影片一般具備巨大的衝擊力、持續的高效動能、一系列外在驚險動作和事件。常常涉及追逐、營救、戰鬥、毀滅性災難、搏鬥、逃亡、持續的運動、驚人的節奏速度和歷險的角色。
動作片最重要的便是角色與角色之間的“打鬥”的設計,一般打鬥場面可分為三種類型:
首先是MAM(多人對多人),常用於凸顯主角的羣眾演員中,大型戰爭片的遠景多為這種方式,例如經典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中便多次出現。
第二是OHM(一人對多人),打鬥要求表演者雙方都受過良好的打鬥訓練,而進攻者要將時間把握好,在OHM打鬥中演員對每一次進攻都必須毫不猶豫地作出反應,這種形式多用於英雄影片,好萊塢漫威系列單人電影《美國隊長》、《雷神》就是很好的例子,而在《戰狼2》中吳京獨挑一眾敵人的精彩片段也是這種形式。
最後是OOO(一對一),在國內武俠片中高手與高手的對決常常是OOO最好的闡釋,例如《決戰紫禁之巔》中西門吹雪和葉孤城,《箭士柳白猿》中柳白猿和二冬,一招一式都清晰展現。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敦刻爾克》中使用的單方展現的形式,在海陸空三條線中,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僅展現了一方的撤退和反擊,德軍無所不在但卻從沒出現在鏡頭中,這樣所展現的動作不再是用來表達對抗,而是一種防衞,這種處理方式也更加貼近電影“大撤退”的主題。
而無論是好萊塢的《速度與激情》系列中硬碰硬的對決,英國《王牌特工》中西裝革履的紳士打法,還是“黑暗騎士”系列所運用的“凱西格鬥術”,打戲動作的設計無疑是動作片的最大看點。
相比於國外電影中對於搏擊和槍戰的着重描寫,國內有一種特殊的動作設計那便是中國武術,這樣催生出了一個新的類型:武俠片。在這些影片中,英雄們能飛,能用超自然的武打藝術技能打擊對手,達到藝術效果和寫實的統一。
而到了六十年代。武俠片演變為人們所熟悉的功夫片。在這種類型中,角色和打鬥鏡頭營造得更加真實。其中李小龍的《精武門》和成龍的《蛇形刁手》把功夫片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也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動作片的魅力。
動作場景的設計也五花八門,《盜夢空間》中在密閉旋轉空間中的打鬥讓人印象深刻,《戰狼2》中水下無間斷三分鐘格鬥也是史無前例,新穎的場景不僅增加了視覺效果,而且加大了打鬥的難度,讓動作設計更具挑戰性。
NO°
武器加成:舞刀與弄槍
當然,在赤身肉搏之外,動作演員們的武器也是不可缺少的。設計得當的話武器不僅僅在電影中起到攻擊的作用,增強對抗性,而且會成為電影中的亮點。在日前口碑尚佳的國產武俠片《繡春刀2》中,手持繡春刀的主角沈煉與手持流星錘的鄭掌班“案牘庫之戰”便獲得了無數好評。
中國自古便有十八般兵器之説,刀槍劍戟,形狀不同,功用各異,武器更是成為俠客獨一無二身份的象徵,像李尋歡的飛刀,李小龍的雙截棒等等,在《新龍門客棧》中,主角就用了一柄子母劍。三尺青鋒中還藏着一把二尺四小劍,雙劍共用一個劍柄,大劍成為小劍的劍鞘。而在電影的最後,這柄子母劍還成為了推動情節最重要道具,讓武俠電影更具江湖味道。
在使用這些武器時,還會有劈、穿、點、挑、撥、掃、截等動作,豐富了演員的肢體語言,讓電影更加生動。
而在國外動作大片和香港動作片中,最常見的武器便是槍,這種遠距離的武器可以製造的最大看點便是雙方對峙時的明暗反差,在杜琪峯的經典影片《槍火》中,天台對後巷、滑動電梯上對下、窗台對草坪等的反差就是影片最精彩的部分。
而在好萊塢動作片中,槍+汽車也是引人腎上腺素上升的標準配置,《速度與激情》、《黑客帝國2》、《諜影重重》等經典影片中的追逐戲將逃亡和反擊相結合,時常使用最後一分鐘營救,讓觀眾屏氣凝神看到最後一秒。
而在一些科幻類動作片中,美國隊長的盾牌,雷神的錘,金剛狼自帶的鐵爪等等非自然的武器如今也成為大勢所趨,將杜撰的武器與真實格鬥相結合能使動作場面更加宏大,從而進一步增強視覺效果。
NO°
止戰思維:和平與愛
雖然動作電影永遠在花式打打殺殺,但是這類電影最終所表達的都是止戰的思維,而正因為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才出現了一系列暴力和刺激的場面。
中國自不必説,“武德”是俠義精神的核心,在《葉問2:宗師傳奇》中,葉問一直在強調“貴在中和,不爭之爭”的理念,在比武過程中無論是切磋還是真刀實槍的對決,葉問都不曾傷害任何人。同樣,在李安的《卧虎藏龍》中,李慕白的武藝雖然強過玉嬌龍,但他卻沒有正面壓制,而是希望能夠感化她。
而最近正在熱映的《敦刻爾克》最終也表達了對於戰士的理解與愛,去年梅爾吉普森的《血戰鋼鋸嶺》運用救贖來講血腥戰場中的故事。雖然中外雙方在動作設計和武器方面有差異,但是對於電影的主題,仍舊有這樣一個共識。
一切的戰爭與殺戮,最終的目的都是懲惡揚善除暴安良,以戰止戰。無論中外,動作片的最大看點是讓人激情澎湃的,但最終打動人心的肯定是令人平靜的。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飄羽”:滾犢子,敦刻爾克大撤退真是恥辱,拋下幾十萬中國,法國軍隊獨自逃跑,逃跑前燒燬各種物資都不留給盟國,拍的真心美化了這場戰爭,不想説什麼,抵制就是了!
網友“向左丶向右”:廣電總局真他媽垃圾,這種電影也引進。。。。靠,賣國賊
網友“重慶胖橘”:戰狼2很優秀,絕對可以作為國產電影楷模之一,但是真的比起不少水平更高內涵更深的文藝向大片,差距還是顯而易見的
(2017-09-05)
風雲娛樂訊百變清純玉女歌手楊祖桃首次合作全能音樂人洪立,打造温馨浪漫情歌《一生最美》,當這首歌給到楊祖桃的時候,整個腦海被這首簡單優美的旋律給洗腦,不停的再腦海迴盪;我用一生最美的時間,陪你走過人生的終點......
這首歌曲的創作動機據説是來自洪立的個人感情,因為對方的離開心裏的不捨,所以想通過音樂來對這段感情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歌曲塑造一個温馨浪漫的環境,一對恩愛小夫妻的甜蜜生活,對未來的承諾與祝福,來祝福每一對戀人,要懂得珍惜在一起的分分秒秒,正如歌名一樣希望每對戀人都《一生最美,》這首歌通過楊祖桃的演唱,甜美的聲音表達那種幸福真的是淋漓精緻。
(編輯:圓圓)
(2017-08-16)
國際在線報道(駐廣州記者 譚錚):“Hello,Han,很高興認識你。”“It’s my pleasure.”這是發生在9月8日全球創新者大會上的一幕,來自百度的機器人“小度”與Hanson Robotic的機器人Han通過主持人進行了簡單的交流,隨後小度提出要Han為它展示一下五種不同的表情,同時小度在現場為Han拍照。
這場由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APEC中國工商理事會和B20中國工商理事會等機構共同主辦的二十國集團(G20)智慧創新論壇暨2017全球創新者大會(GIC)於9月8日至10日在深圳舉行,大會圍繞“智慧的地球”這一主題,從科技、文化、商業和自然等不同領域進行探討,涉及包含人工智能、大數據、精準醫療、清潔能源、智能製造等諸多議題。
人工智能作為當前關注度非常高的創新領域,吸引了大批的觀眾來現場瞭解。機器人Han的“爸爸”本·格策爾(Ben Goertzel)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在中國目前還沒有看到關於人工智能比較有革命性的想法出現,他期待中國的年輕一代提出更多新的想法:“當前中國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大量與人工智能發展相關的技術,人工智能現在在中國的商業領域運用得比較廣泛。現在在美國、歐洲以及日本我看到一些年輕研究院對人工智能有新的想法或構思,但目前在中國,我還沒有看到關於人工智能革命性的想法出現,只是出現了很多高質量的應用(APP),所以我很期待在未來的5到10年,在中國能出現關於人工智能顛覆性的想法。”
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副會長盧鵬起在開幕致辭中表示,創新是世界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源泉,在歷次產業革命中都發揮着基礎和先導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提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吹響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角,向創新要動力,將創新擺在了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盧鵬起指出,工商界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參與者,也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實踐者。本次會議不僅是一次科技創新大會,更是落實G20杭州峯會成果後續行動的會議,是工商界積極落實G20創新增長藍圖、G20創新行動計劃和G20智慧創新倡議的具體舉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據瞭解,除人工智能機器人Han與百度的機器人“小度”同台“切磋”本領,Google虛擬現實(VR)展示前沿科技等之外,本次大會還設置了互動專場、項目路演、創新產品展示與體驗空間,為參會者提供多元化的交流、互動與分享平台。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阿崎婆”:人工智能機器人的中國廠家在哪兒?
網友“荷福steve”:荷福機器人,加油,中國人工智能的希望!
(2017-09-08)
來自英德的清遠本土作家
劉海軍榮獲
“中外詩歌散文邀請賽”一等獎
第四屆中外詩歌散文邀請賽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和港澳台地區及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新西蘭、加拿大、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的
位作家的作品,顯示出大賽的國際性。獲獎作品將結集出版,並擇優刊發於《中國散文網》。
作者簡介:
劉海軍,男,1971年8月生,廣東英德人,現任英德市新聞信息中心副主任,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清遠市作家協會理事,英德市作家協會主席,《英德文藝》執行主編,多年來在各級報刊發表作品一批。
作品鑑賞
大洞記憶
劉海軍
前些日子出差,驅車取道大洞至清新。車子從沙壩出發,先後途經龍潭、黃沙、社區、大田、黃塘,短短個把鍾,就行走了大洞的五個村居。雖近深秋,沿途竹木茂盛,山清水秀,景色怡人。山風清清爽爽拂過臉龐,思緒和記憶一下子就被激活了,與其關聯的點點滴滴填滿心頭。
大洞是英德的一個鎮。如今英德有三個以“大”字開頭的鎮——大洞、大灣、大站。大洞的建制可上溯至明朝洪武二年。地名的來歷與山形地勢有關。從自然環境看,大部分屬高丘陵地貌,自北向南從高到低延伸。街墟位於山間谷地一個幽深開闊的地方。“洞”的一個釋義是“幽深開闊”。大洞是有歷史文化底藴的,康熙四十四年設浛洸屬懷義都流陳圖(今大洞、水邊一帶),道光十六年至民國時期設流陳鄉。1949年10月,流陳鄉分設大洞鄉和水邊鄉。之後歷經公社、區、鄉的建制,1993年10月改為鎮,沿用至今。
幾百年來,大洞幾乎成為偏處一隅的世外桃源。偏是説地理位置,整個鎮域204平方公里,離英德市區83公里,東接水邊,南連黎溪和清新魚壩,西通新洲,北鄰沙壩。上個世紀90年代初,與外鎮通車的道路只有東出口的縣道379線。後來,隨着雙魚潭水電站的建設,北出口麻蕉與沙壩的公路開通了。今年,西出口縣道“大新”(大洞—清新禾雲新洲)水泥公路全程通車,蜿蜒在高山深谷中,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鄉親緊蹙的眉頭猶如延伸的公路舒展開來。封閉已久的大洞總算接納八面來風。聽説,大洞人去清新買屋、赴墟的人比去英德的還要多數倍。
我對大洞的認識和了解由來已久。
一是姻緣。由於地緣相接山水相依,細數一下,我在大洞有很多親戚。祖輩一代,我祖母的孃家在苦竹坪,那個村子毗鄰天堂山,山高水遠,林木茂盛。小時候,父母和伯父帶着我們兄弟,翻山越嶺,去那裏探親,單程要步行好幾個時辰;父輩一代,我母親的孃家在麻蕉大坑口,現在的雙魚潭電站上游。電站蓄水淹沒了原來的家園,我的老舅們、老表們都已搬遷至大洞墟鎮,原大洞糧所一帶,幾乎成了“長引一條街”,那裏的新居民,我的親親戚戚佔了七七八八,當然,探親也方便得多咯。我母親還有一門乾親,在麻蕉大木青村,小時候常常去探親,那裏的親人種香瓜西瓜甘蔗,誘惑力很大。我的大伯母,從大洞的黃沙嫁來沙壩。到了我輩,三個堂姐成了大洞媳婦,阿鳳姐嫁至陳洞,水娣姐嫁去過江富,觀娣姐嫁到大社。而我的二嫂則從廟坑遠嫁到沙壩。在那交通靠走的年代,山重水複,人地兩生,冥冥中,深諳“千里姻緣一線牽”。
二是山緣。住山靠山。從祖輩算起,我們在沙壩與大洞接壤的深山老林,砍野筍,種木耳,燒木炭,做木材,放野牛,來來往往與大洞有很多交集,年長日久,焉能不熟!
二是商緣。我祖輩父輩織籮手藝的名氣在大洞可以説鼎鼎有名,我父輩住的老村子在沙壩與大洞交界的一個叫五指山的深山大窩,“五指山籮”的品牌口口相傳經久不衰。我的祖輩依靠一手過硬的刀篾功夫,從選材、工藝、質量、價格等方面,在大洞、水邊、西牛浛洸一帶久負盛名,特別是在大洞,他們織制的“兩耳籮”(一種可以穿繩子、又有兩個把手的竹籮),因好用耐用,一直是大洞市場同類產品的佼佼者和搶手貨。小時候,每逢大洞墟日,便由父親帶着,挑籮徒步到大洞墟鎮去買。通常,提前一天,父親就開始準備工作至深夜,依照年紀、身高、力氣等綜合實力給我們兄弟幾個分好工,誰誰誰多少擔都明確得一清二楚。我清晰記得,全是山路,道路又小又窄,上上下下,高高低低,蜿蜿蜒蜒,挑的籮體積大很佔空間,不掌握技巧,難免碰碰磕磕羈羈絆絆。一趟下來往往要耗費三四個鐘頭。儘管這是一項苦差事,我們都很聽話,按照分工,從沒掉過鏈子。其實,在那個物質和精神生活都嚴重匱乏的年代,去大洞賣籮的過程,也是苦中有樂的,一來可以赴墟(趕集),長長見識;二來可以改善伙食,跟着大人飽餐一頓肥肉米飯;三來可以看場電影,分享聲光藝術帶來的喜怒哀樂。年屆知天命,我很懷念那一段苦樂相伴、親情相依的清貧日子。只是,在傳統農耕時代傳承了數百年的祖輩織籮手藝,隨着現代工業的發展延伸滲透,而變得日漸式微,慢慢淡出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更嚴重的是,作為物質或非物質的文化,瀕臨消失消亡。想想都不是滋味,心頭湧起無限惆悵。
大哥説,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他曾和父親長途跋涉去新洲賣筍乾,一個來回兩頭見黑。儘管貨重壓肩,大哥的衣袋裏裝着一台稱得上奢侈品的收音機,分享着空中電波帶來的無盡樂趣。
我記得,三四十年前,大洞鄉親扛杉樹到沙壩樓角村交易的場景。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土名叫七八坑、佛子坳等山路上,晴日也好,雨天也好,扛樹人絡繹不絕,用或建壯、或羸弱的肩膀挑起一家人的生活和希望。扛樹大軍中,不乏親親戚戚。心地善良熱情好客的母親,經常煲一大文鼎的稀飯,讓到來歇腳的親人既可充飢又可解渴。
大洞人喜愛吃擂茶粥是出了名的。我猜想,這可能與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不無關係。遠古時候,大洞人居住區域多屬崇山峻嶺,瘴癘流行。如何在自然條件下得到生存和發展?聰明的大洞人自然就會想方設法採取種種防範和治療措施。在長期的實踐探索中,他們的祖先找到了藥食同源的方子——擂茶粥,一種有御瘴去癘藥理功效的食品。此飲食風俗習慣沿襲至今。多年前,我曾寫了一篇關於擂茶粥的文章,介紹了擂茶粥的製作工藝,講述了相關的故事傳説,在《清遠日報》刊出,引起高度關注。在大洞,村村寨寨家家户户都對擂茶粥情有獨鍾,幾乎到了“寧可食無肉,不可食無粥”的境地。大表哥告訴我,坊間一直有“喝上兩碗擂茶,勝吃兩貼補藥”的説法。在大洞農村,或聯絡感情,或招待賓朋,或婚嫁喜慶,在正餐之前,肯定有擂茶粥接待,先吃“半餐”。“吃啖擂茶粥!”成了使用頻率很高的民間草根“廣告語”。大洞是一個“打工鎮”。我查閲到一組數據,這個鎮户籍人口1.7萬多人,全家外出五年以上的就超過6500人。外出人員遍佈清遠、花都、南海等地,大部分從事鞋業、運輸業,積累了一些財富,不少人還成了當地“新居民”。環境在變,鄉音在變,飲食在變,大洞人保留不變的是無論身居何處,幾乎家家户户都有從家鄉帶去的擂茶盆、擂茶棍、擂茶葉。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擂茶粥,已經深深融入到他們的味蕾、舌頭、心頭骨髓乃至生命,更是他們念念不忘的家鄉味道和鄉愁!
山水相依,情深意遠;親鄰守望,祝福大洞!
開獎
清遠發佈四週年
你是發佈君的真愛粉絲嗎?你的七夕祝福發佈君收到了~發佈君馬上公佈10位幸運粉絲名單↓ 獲獎的趕緊聯繫
發佈君(qyfb828)
領取獎品,截止時間9月20日。
(1)尋找真愛粉絲:
@向*南 @當局者 @圓東西 @zwj @蓴菜
(2)七夕向發佈君送祝福:
@南喬枝.@安之若素@Emily@謝雨橦@秋天
清遠發佈編輯部
(2017-09-06)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