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的班戈牧民:牧區深處飄揚幸福歡歌

中國西藏新聞網

6月的暖陽,給海拔4750米的班戈縣普保鎮增添了生機。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穿過綠意盎然的草場,潺潺環繞着普保鎮多爾格村。

漫步在如畫卷般鋪開的草地上,視野豁然開闊,整潔寧靜的小村莊盡收眼底。記者一行向裊裊炊煙處走去,迎面的微風送來歡快的音樂和陣陣歡聲笑語。

“快請進屋坐。”班戈縣普保鎮多爾格村村民古如堅參按下音樂暫停鍵,快步走上前,邀請記者一行來到裏屋,遞過熱茶,大方熱情地説,“這幾天,我們村文藝演出隊編排了一段新舞蹈,閒着沒事我們就在家練練。”

伴着一杯杯香醇的酥油茶,古如堅參講起了他們家的致富故事……

實現“安居夢”

“外面下大雨,屋裏下小雨。”這是古如堅參昔日住房的真實寫照。以前,一間不到50平方米的泥土房,住着古如堅參一家7口人,狹窄擁擠、破敗簡陋的居住環境,催生出古如堅參對“安居”的渴望。

但面對家裏的現狀,古如堅參一籌莫展。除去年邁的父母、2個年幼的孩子,家裏只剩下他、妻子和妹妹3個勞動力。一整天的時間都花在放牧上,每天起早貪黑忙碌,也僅僅能維持一家人的温飽。當時,古如堅參家裏一年的總收入不到6千元,“憑家裏的經濟收入,建新房是不可能了。”古如堅參説。

2006年開始,西藏自治區實施的以農房改造、遊牧民定居和扶貧搬遷為重點的農牧民安居工程,幫助古如堅參一步步實現了“安居夢”。

“通過國家補貼和銀行貸款,當時我們一分錢沒出,就修起了現在住的這個房子。”2008年,古如堅參對舊房子進行了修繕,並在一旁新建了兩間60平方米的磚房,圍成了藏式獨家小院,“沒有政府實施的安居工程,我都不敢想能住上寬敞、明亮的新房子。”

黨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同時也激勵着古如堅參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國家總是能從我們最需要關心和解決的問題入手,為我們帶來福音,我堅信只要跟着黨的步伐走,我們的日子就會越過越好。”

追逐“小康夢”

2012年6月,隨着普保鎮多爾格村牧業經濟合作社的成立,古如堅參一家的生活迎來了轉機。

合作社成立之初,古如堅參就將家裏的47頭犛牛、113只綿羊、19只山羊全部以牲畜入股的方式參與合作社運營;同時,他和妻子還申請在合作社擠奶、放牧,以勞力入股。“以前自家放牧,耗費的精力多,經濟效益還小;現在,加入合作社後,不但能通過牲畜入股分紅,投入的勞力還能增加收益,致富有了門路,我和妻子幹起活來也更有勁了。”古如堅參説。

隨着合作社的效益不斷增加,古如堅參一家每年的收入也不斷提升。2019年,古如堅參這個4口之家總收入近10萬元,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

“這些傢俱都是加入合作社後逐漸添置的,現在家裏的硬件設施基本完善!”説到此,古如堅參發出了爽朗的笑聲。整齊擺放的彩電、冰箱、消毒櫃等電器,別緻的藏式餐桌、茶几、座椅等傢俱,讓整個屋子顯得温馨而舒適。

面對越來越好的生活條件,古如堅參説:“我會把握現在的機遇,靠自己的雙手踏踏實實做事,為美好的生活打下更堅實的物質基礎。

伴隨着經濟水平的提升,古如堅參一家在闊步“小康夢”的路上,走得鏗鏘有力。

築建“未來夢”

胸中有知識,勝過手中有財寶。在不斷“富起來”的過程中,古如堅參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

從以前的大家庭分離出來,現在作為一個4口之家的當家人,古如堅參決心改變下一代的成長環境,把窮根徹底斬斷。

“我們祖祖輩輩沒文化、沒技術,只能靠勞力賺辛苦錢,我不想孩子們走我們的老路,過着靠天吃飯的苦日子。現在好了,有‘三包’政策、助學貸款等好政策,孩子們迎來了受教育的好機會。”在兩個孩子到了適齡入學階段時,古如堅參義無反顧地將他們送到了學校。現在,大女兒斯塔白姆在那曲市高級中學上高一,小兒子秋英佔堆在日喀則市職業技術學校讀書。

“等孩子參加工作了,我們打算再買一輛車,去拉薩就更方便了,隨時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樣的食物,也能盡情地在拉薩的龍王潭公園裏跳舞,還能經常去羅布林卡裏散步看動物……”暢想着未來的好日子,古如堅參樂滋滋的,“我們還要去祖國更多的地方,親眼見見平時在電視裏看到的大都市。”

提及未來,古如堅參坦言擁有健康的身體才是最重要的。在交談中,記者瞭解到,現在,古如堅參一家正在改變着傳統的飲食習慣,平時都會刻意降低油脂等攝入量,注重飲食結構,養成了健康的飲食習慣。

“我們村大棚裏種了蘿蔔、菜瓜、黃瓜、上海青等蔬菜,我們不用出遠門就能吃到新鮮的蔬菜。現在我們每餐葷素搭配,身體健康了,生病也少了。”古如堅參感嘆道,“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更長久地享受這個愈加美好的世界啊!”

古如堅參一家奮進在小康路、致富路、幸福路上,在追夢、築夢、圓夢的實踐中,不懈努力,堅定着對美好生活的信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70 字。

轉載請註明: 小康路上的班戈牧民:牧區深處飄揚幸福歡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