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推動江蘇農業高質量發展,省台辦組織農業農村廳、南京農業大學、常州市、揚州市等單位赴台開展農業考察,走訪了台灣高雄永齡杉林有機農場、台灣農友種苗、南投台一休閒農場等地,並與相關涉農機構進行了交流座談。走訪交流發現,台灣在發展高科技、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精緻農業方面的成功做法,在農業的智慧化、多元化、優質化和機制化發展方面的路徑探索,為江蘇農業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堅持科技引領,促進農業智慧化。高雄永齡有機農場,是台灣最大且持續盈利的生產型農場,由台灣永齡慈善基金會為協助政府進行災後重建投資打造,佔地800畝,每年生產300多種農作物。該農場通過自動化播種、精準化控制、信息化管理、數字化生產、智能化包裝,建立不可更改、可溯源查詢的產銷履歷,切實用科技解決農業問題。農場着力打造智慧農業4.0,以生物科技為基礎,導入物聯網、大數據技術,達到智慧化生產與管理的目標。其植物照明技術已經開發到第五代,利用植物照明提高農作物產量及品質,提升了市場競爭力。
注重融合發展,促進農業多元化。南投台一休閒農場,從小規模的苗圃到多元化發展,注重自然生態、農事體驗、特色民宿、藝術文化結合,利用多種農業廢棄有機質打造景觀設施,採用環保綠色建材興修建築物,打造集精緻農業、創意農業、循環農業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農場利用合理的空間規劃與環境藝術,規劃多項具有自然生態、教育展示和休閒娛樂功能的區域。通過賦予每個景觀以文化內涵,不僅讓中小學生走進展館,科普生態常識,還打造了系列婚慶主題,使得整個農場別具人情味。同時,注重農業向第二產業延伸,同第三產業結合,產品設計側重於互動環節的深化以及動態的產品鏈接,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突出質量為先,促進農業優質化。農友種苗致力於蔬菜、花卉、草坪等優良品種的研究與推廣,已研發的小番茄、西瓜、甜瓜等優良品種達800個以上,在大陸、台灣廣大地區建立了完善的選育、生產、銷售及售後服務體系,為發展農業經濟作出了積極貢獻,受到廣泛讚許。為不斷改良適合世界各地栽培的瓜菜、花卉等作物品種,農友種苗設有多個研究農場和示範農場,從事各項育種工作,選育最優良的品種,在帶給廣大農民更多收益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企業市場競爭力。在許多地區,推廣和種植農友種苗的優良品種已成為脱貧致富的一條好路子。圍繞新型高效農業資材的推廣應用,農友種苗重點研發適合當地農業資源稟賦、先進完善、特色多樣的播種、灌溉、施肥、收穫等設施類型及配套設備,不斷提高農業作業質量和效率。
發揮協會作用,促進農業機制化。台灣各級農會提高和完善農民組織化程度,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台灣地區共有302個農會,組織架構為:會員代表大會—監事會、理事會—總幹事—供銷、信用、推廣、金融、保險部門等。農會日常工作由總幹事主持,內設部門各司其職。台灣農會是具有經濟性、教育性、社會性和政治性等功能的非盈利社團法人組織,主要服務包括供銷經營服務、信用貸款服務、技術推廣服務等。在供銷經營服務方面,設立多個產銷班,每個產銷班由5—10户組成,既負責產前、產中的種植管理,也負責產後的產品收購、分級包裝、運銷等業務;在信用貸款服務方面,共有農會信用部277家,基本上做到應保盡保、需貸盡貸,農民、漁民正常的貸款需求能夠得到滿足;在技術推廣方面,設置技術推廣組、推廣課、推廣股,從事農事、四健(農村青少年手、腦、心、身)、家政、農村文化福利等方面的推廣。
借鑑台灣農業發展經驗,江蘇可以從智慧農業、精緻農業、優質農業以及蘇台合作等方面入手,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推動江蘇農業的品質提升。
發展智慧農業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加強科學規劃,研究制定加快智慧農業發展實施意見及配套措施,鼓勵引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建立產學研聯盟,提升協同創新能力,以創新引領智慧農業發展。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農業科技投入,推進農業物聯網技術示範推廣;拓寬融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創新農業金融產品,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資智慧農業;開展農民智能手機應用技能培訓,培養一批善用信息技術、善於網絡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完善大數據服務,建立完善全省農業大數據採集、共享、分析、使用機制,為有關部門和市場主體提供集展示、監測、預警、控制、管理於一體的綜合服務。搭建公共平台,把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納入農業物聯網平台管理,實現主要農產品生產過程可控制、產品流向可追溯;推動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與京東、淘寶等電商平台對接,拓展網絡銷售空間,開發定製農產品,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服務。
發展精緻農業推動農業動能轉換。發展休閒農業,支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有條件的鄉村盤活閒置農宅,吸引社會資本,發展旅遊、休閒、養老、健身等產業,延長產業鏈條;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完善主題農業園區、旅遊村內公共服務設施,保留鄉村文化符號,搞好標識系統建設,豐富遊覽體驗內容;發揮旅遊景區景點的帶動作用,將主題農業園區、旅遊村與景區景點等串聯起來,形成鄉村旅遊帶。發展創意農業,充分依託稻田、果園、菜園等農業產業資源,通過融入文化、科技、美術、動漫等創意元素,設計打造美麗田園景觀;支持各地持續舉辦農業嘉年華、草莓節、西瓜節等農業節慶活動,組織開展互動性、娛樂性、創新性等較強的農事體驗活動,培育創意農業節慶品牌;創新利用農業廢棄物,開發稻麥秸稈編織秸稈畫、玉米皮製作裝飾品等創意產品,打造地方特色名片。
發展優質農業推動農業提質增效。重視種苗研發培育,鼓勵扶持龍頭種苗企業由生產型向研發型轉變,支持種苗企業與南京農業大學、江蘇省農科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建立合作關係。重視農業技術推廣,支持農業企業建設配套推廣服務中心,通過政府採購、定向委託、承擔項目等方式,搭建農資、農技、農服“一站式”農業服務平台和示範基地;鼓勵有條件、有實力的企業和經營性服務組織在貧困地區建立示範田、示範園,把公益性推廣服務和經營性農業服務有機結合。重視農業品牌打造,發揮江蘇省農業品牌協會作用,加強綠色、有機和地理標誌認證與管理,強化農業品牌原產地保護,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蘇”字號區域公用品牌、知名企業品牌和名特優農產品品牌;支持農業品牌做大做強,鼓勵蘇墾大米等現有農業品牌經營主體擴大經營規模,提高“蘇標”農產品市場佔有率。
深化蘇台合作推動農業創新發展。推動海峽兩岸(揚州)農業合作試驗區、南京江寧台灣農民創業園等園區與台灣基層農會結成對子,加強溝通交流,學習先進經驗。吸引台灣龍頭企業到江蘇投資發展精緻農業、有機農業和休閒農業,共同組建農產品深度加工廠、農產品貿易流通公司等,大力發展瓜果蔬菜、水產養殖和旅遊觀光產業。借鑑台灣在打造田園綜合體、民宿等方面的成功案例,與“薰衣草森林”等台灣休閒農業代表合作,開發建設淮安市淮陰區碼頭鎮、南京市江寧區橫溪街道、揚州市儀徵市月塘鎮等一批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特色小鎮。與此同時,通過舉辦海峽兩岸(江蘇)農產品展銷會,推動兩地農業精準對接和項目落地。省台辦、省農業農村廳、省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等單位,與台灣大學、台灣嘉義大學、台灣農業科技研究院等機構深化合作,圍繞精緻農業、休閒農業、創意農業、品牌農業等加強研究,為江蘇農業品質提升提供智力支撐。
(作者單位:江蘇省台辦)
責任編輯: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