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予功能區更多改革探索權限

    今年,東莞將賦予松山湖、水鄉功能區更多改革探索權限。圖為松山湖。南方日報記者 孫俊傑 攝

    東莞是國內少數幾個實行市直管鎮體制的城市之一。多年以來,靈活高效的行政架構成為東莞改革發展的一大優勢。今年東莞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東莞28個鎮全部進入全國400強。

    伴隨着經濟規模及發展階段的變化,這一體制也需要不斷優化完善,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去年,東莞啓動了強化功能區統籌優化市直管鎮體制改革,並在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態園)及周邊9鎮、水鄉特色發展經濟區5鎮率先試點。在今年兩會上,區域統籌也成為許多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今年,東莞將深入推進省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實驗區建設,持續深化市直管鎮體制改革,進一步優化事權下放清單和審批流程,賦予松山湖、水鄉功能區更多改革探索權限。

    可以預見,功能區統籌發展,將釋放新一輪改革紅利。

    採寫:南方日報記者 陳啓亮 盧真偉 統籌:陳啓亮

    優化體制改革

    五大領域強化功能區統籌發展

    2019年,東莞市在推動區域聯動協調發展上啓動新一輪改革,即通過強化功能區統籌優化市直管鎮體制改革,並選取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態園)及周邊9鎮(石龍、寮步、大嶺山、大朗、橫瀝、東坑、企石、石排、茶山)、水鄉特色發展經濟區5鎮(中堂、望牛墩、麻涌、洪梅、道滘)試點。

    東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梁維東表示,通過強化功能區統籌優化市直管鎮體制改革,是東莞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建設“灣區都市、品質東莞”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具有東莞特色的一項重大改革措施。

    今年4月底,位於企石轄區的東部工業園迎來12個優質項目集中籤約,合計投資金額54.3億元,包括智能製造、新材料、精密裝備等多種新興產業。按照規劃,東部工業園將支撐松山湖研發創新,與松山湖共築製造核心,打造承接深圳創新和產業資源外溢的重大平台。

    同樣源於松山湖功能區的輻射作用,許多項目紛紛落地石排鎮。重大項目方面,在去年實現赫澤、域嘉、百嘉宜、東立—普洛斯4宗項目竣工投產基礎上,石排今年推動錦達、精麗等4宗項目提速提效。同時,石排鎮目前已成功簽約格力、華佳等2宗重大項目。其中,格力項目協議投資總額13億元,預計年產值12.67億元、年納税總額1.267億元。

    一年多來,區域統籌發展正從文件規劃,一步步落地成為實實在在成果。

    按照此前印發的《松山湖高新區落實市強化功能區統籌優化市直管鎮體制改革工作方案》,松山湖功能區在不進行行政區劃調整、不增加管理層級的情況下,將在發展規劃、區域開發、招商引資、重點項目建設、政務服務效能提升五大領域強化功能區統籌發展。

    隨着功能區統籌推進,功能區管理機構還承接了168項市級下放職責,並於去年7月1日開始陸續下放。自去年7月1日正式承接以來,松山湖已辦理功能區業務超8萬宗,功能區行政審批平均提速12%,為功能區內的企業和羣眾辦事提供了便利。

    松山湖功能區以規劃為龍頭,大力推進功能區“多規合一”,編制了《松山湖功能區統籌發展實施規劃》《松山湖功能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東莞市松山湖功能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指引(2020—2035年)》和各鎮(園區)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工作方案,初步編制形成了有前瞻性、管長遠、能落地的科學規劃體系。

    通過規劃融合,松山湖功能區初步確立了統籌發展的總體框架,明確將松山湖功能區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生態人文魅力的科技創新城區的總體目標定位,形成了創新引擎、智造高地、組羣城市、魅力城區、鏈接灣區的五大價值座標,為推動功能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打下了堅實的規劃基礎。

    增效提速形成合力

    全力推動功能區高質量發展

    隨着水鄉統籌發展的加速和深化,水鄉功能區五鎮也正逐步形成合力,在科學規劃、招商引資等領域煥發新的活力。按照水鄉管委會的計劃,接下來將按照“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的要求,真抓實幹,鋭意改革,全力推動水鄉功能區高質量統籌發展,努力打造成為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新增長極。

    不久前,東莞市自然資源局發佈了《關於水鄉功能區中心啓動區麻涌站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批前公示》。文件透露,麻涌站單元是水鄉功能區中心啓動區首期整備的土地,設有佛莞惠城際麻涌站,是廣州進入東莞的第一站。同時,麻涌站單元將打造成區域科創資源彙集的創新高地、東莞市TOD發展的示範區、灣區一流的新興產業集聚區、具有嶺南特色的生態水城。

    在洪梅鎮河西片區,有一片面積達3467畝的地塊,這裏是水鄉“工改工”改革的試驗田。從這裏開始,水鄉功能區將創建連片“工改工”改革創新實驗區,通過運用實驗區各項創新政策,有效激發開發主體“工改工”動力。

    另一方面,水鄉功能區內的重大項目建設也在快速推進。2019年12月,水鄉功能區舉行了東莞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第四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暨水鄉功能區重點項目簽約動工儀式。在這次活動上,現場簽約了16個重大項目,協議總投資達455億元。

    藉助水鄉功能區與廣州僅有一河之隔,且同時擁有廣深高速、東江大橋等多條陸上交通連接幹線的地理優勢,水鄉功能區積極推進與廣州對接合作,2019年,水鄉功能區與廣州開發區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確立了規劃、交通、政務、產業、旅遊、醫療等領域的首期10個合作項目。

    據透露,水鄉功能區下一步還將與萬科集團、華潤集團、平安建設等大企業進行接洽,就麻涌站單元啓動區、洪梅河西區工改工、望牛墩雞心島開發等項目進行深入洽談。

    與此同時,水鄉功能區也圍繞承接的東莞市級統籌事權,推出審前輔導、在線預審等一系列創新舉措,努力使基層部門、企業和羣眾辦事更便捷、更舒心,全力打造“高效水鄉”服務品牌。

    梁維東曾寄語水鄉功能區,在遵循改革總體框架的前提下,大膽探索,勇於創新,進一步理順市、功能區、鎮之間的關係,及時推動解決改革落地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力爭創造一些好經驗、好做法,為全市優化市直管鎮體制改革探索有益經驗。

    主動對接融入

    以統籌破解區域發展不均衡

    除率先啓動的功能區統籌兩大試點地區外,東莞其他板塊的統籌發展同樣備受期待。

    濱海灣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虎門鎮委書記羅斌就表示,虎門要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東莞建設廣東省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實驗區“三區”疊加和濱海灣新區建設牽引的歷史機遇,主動對接和深度融入濱海灣新區,加速拓展空間升級產業,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質,並且提出要以濱海灣新區牽引虎門全局發展。

    “在戰略上融合、在規劃上銜接、在工作上協同。”羅斌表示,濱海灣新區與虎門一道共抓土地整備,推動項目落地,加快釋放濱海灣新區開發建設的強大牽引力。

    在今年兩會上,石碣政協小組則關注到了中心城區的統籌發展問題,提交了一份名為《關於中心城區統籌發展的幾點建議》的提案。

    其中提出,作為城市中心的城區片,由南城、東城、莞城、萬江4個街道以及高埗和石碣兩個鎮組成,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公共服務的重要載體,其品質與內涵關係到整個城市核心競爭力。但由於受地理位置、基礎條件、產業佈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中心城區6鎮街的發展仍存在較大差異。因此,該提案提出,要破解區域內發展不平衡問題,進一步加強中心城區統籌發展的力度。

    其中包括科學制定城區片區統籌發展規劃,以推動各類要素在城區片區自由流動和各類資源合理高效配置,實現城區片區的“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目標,編制好與六個領域相適應的城區片區統籌發展總體規劃,逐步建成空間集約、產業優質、環境友好、文化深厚的城區片區。同時該提案也提出在項目聯合招商等方面借鑑松山湖功能區的有益經驗,推動中心城區更好發展。

    代表委員熱議

    民進東莞市委會:松山湖要真正發揮引領作用

    在今年兩會期間,多個政協提案都專門關注到了區域統籌話題。在民進東莞市委會集體提交的一份名為《關於進一步強化功能區統籌發展能力的建議》中,就從發揮引領作用、增強規劃、提升區域文化認同、理順考核機制等角度,對進一步完善功能區統籌工作提出了建議。

    “近年來隨着經濟體量和城市規模快速增長,東莞發展逐漸進入以城市升級帶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階段,需要進一步優化市直管鎮體制,使市級統籌更有力更科學,讓鎮級自主發展更優質更高效。”該提案提出,去年7月份東莞出台了強化功能區統籌優化市直管鎮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並正式在松山湖及周邊9鎮、水鄉特色發展經濟區5鎮進行試點,經過近半年的運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優化。

    “松山湖功能區統籌發展能否取得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松山湖這個火車頭能不能帶好。”該提案在建議層面聚焦松山湖功能區,提出松山湖要真正發揮帶頭引領作用,並且建議,功能區的統籌將打破過往各自為政的局面,松山湖經濟增長速度和經濟總量都位於東莞前列,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基礎優勢,以及外界影響力,對接和集聚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球高端創新資源,加快招引一批高層次的項目,為功能區真正實現統籌發展帶來條件和基礎。

    該提案還特別關注到了功能區內的文化融合問題,建議加快功能區文化認同。其中提出,以嶺南古村落等文化資源為紐帶,貫穿1 9功能區的文化城脈的整體開發利用,共同開發文旅資源,通過開發高端文旅,進一步提升功能區的城市內涵和品質,推動經濟和社會的深層次融合和改革。

    民建東莞市委會:不斷細化和完善區域政策體系

    民建東莞市委會同樣以集體名義提交了一份名為《關於建立健全功能區政策體系,進一步強化功能區統籌發展能力的建議》的提案,其中提到,通過半年多的實踐,功能區管理機構已基本完成了機構搭建和人員配置,相關事權承接等也開始步入正軌,功能區統籌的基礎性工作已基本完成。“但功能區統籌能否實現更‘強大的統籌能力’改革目標,關鍵在於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共享”。

    同時該提案也提到了松山湖與周邊9鎮在城市品質、人才引進政策等方面的差異,並從長遠發展角度出發,提出在財政資金安排上給予功能區更大支持,特別是對功能區內財政收入的分配和使用可以有更優化的制度安排。

    另一方面,提案建議建立更加緊密的功能區政策體系,特別是更深層次的能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城市品質整體提升的政策。以此次“十四五”規劃編制為契機,摸清功能區的底數,在現有政策框架基礎上提出區域開發、規劃建設、城市經營、產業發展等方面更為系統的政策需求,以目標導向、需求導向,由易入難,由簡入繁,層層推進,不斷細化和完善區域政策體系。

    此外,石碣政協小組還從強化中心城區統籌的角度提出了相關建議。

    鎮街樣本

    水鄉功能區:

    創新舉措打造“高效水鄉”服務品牌

    2019年下半年,水鄉功能區正式承接市級統籌事權。至此,水鄉功能區五鎮有關部門、企業和羣眾將直接到水鄉管委會辦理相關市級事項,不再到市有關部門辦理,辦事效率進一步提升。

    水鄉管委會圍繞承接的東莞市級統籌事權,推出審前輔導、在線預審等一系列創新舉措,努力使基層部門、企業和羣眾辦事更便捷、更舒心,全力打造“高效水鄉”服務品牌。

    解決民生痛點,提供高效政務服務

    為使用好這批市級事權,提升區域資源整合力和資源配置率,水鄉管委會想企業和羣眾之所想,針對辦事中存在的事項分散查找難、材料錯漏多次跑、現場排隊等候長、辦理進度不掌握等痛點問題,通過在線方式提供事項諮詢、申報輔導、在線申報等特色功能,為基層部門、企業和羣眾提供優質的審批服務。

    水鄉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水鄉功能區在承接了市級事權後,發現市民在辦理審批的過程中遇到了問題不知道找誰去諮詢。就算找到了工作人員,也不一定能夠第一時間找到特別擅長辦理這項業務的工作人員。

    為了解決這個痛點,提升市民和企業的辦事體驗,水鄉管委會建設了高效水鄉的平台。通過這個統一的“入口”收取材料並進行預審。同時,審批輔導方面,審批材料可以先在網上尋求審批輔導,然後工作人員會及時告訴材料的不足之處,如此一來,市民就不需要頻繁地前往辦事大廳。

    水鄉功能區將從做優做實審前服務品牌、開展重點項目代辦服務、推進不動產登記業務改革、着力打響一件事一次辦品牌、推行“不見面”審批與“零跑動”審批政務服務舉措5方面,繼續推進政務服務工作,為水鄉企業和羣眾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辦事服務。

    以功能區為依託,打造改革試驗區

    不久前,水鄉功能區啓動創建連片“工改工”改革創新實驗區,試圖藉助此次改革實驗,探索出水鄉拓展產業空間、推進產業轉型的新路子,進而為東莞乃至全省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借鑑和參考。

    “建設連片‘工改工’改革創新實驗區是水鄉主動申請的。”水鄉管委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水鄉功能區建設東莞市連片“工改工”改革創新實驗區,可以説是水鄉功能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生需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示範意義和引領意義。

    水鄉作為東莞市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區、環境污染集聚區和民生事業薄弱區,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的問題尤其明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需求比全市其他地區更為迫切。但由於水鄉土地利用空間分佈零碎、規劃設計引領不足、產業集羣層次過低,在結構轉型調整上十分吃力,亟須以大力推進連片“工改工”作為拓展與優化城市發展空間、推進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口,向存量要空間、以質量求發展。

    圍繞連片“工改工”痛點難點,水鄉計劃按照“優佈局、拓空間、強產業、嚴監管”的總體思路,在改造模式、專項規劃、項目報建、產業運營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通過制定16項具體措施,探索建立較為完善的連片“工改工”全流程體制機制,實現全面統籌與政策閉環。

    同時,水鄉將聚焦連片“工改工”利益平衡難、新舊動能轉換動力不足等突出問題,重點在產城融合、國有資本改造、利益分配機制、金融供給要素、審批機制五方面改革攻堅,劃定一批用地規模300畝以上且主要規劃建設為高品質、高容積率生產廠房的試點項目,綜合制定實施方案,通過商住反哺、功能互補、國資參與、利益共享、金融助力,推動單元利益平衡,激發各方“工改工”動力,切實打造一批高質量製造業載體。

    此次水鄉改革重點聚焦連片“工改工”利益平衡難這一核心難題,提出通過產城融合和商住反哺,以“骨肉搭配”形式激發各方“工改工”動力。

    接下來,水鄉功能區將繼續以統籌為綱,聚焦“五大統籌”職能,利用改革創新實驗區建設的契機,最大程度發揮統籌機制優勢,探索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產業合作路徑,深入對接廣州、深圳、香港輻射,承接廣深港外溢資源,吸引大企業入駐片區,成為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和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形成更高水平的開放格局,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111 字。

轉載請註明: 賦予功能區更多改革探索權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