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媽舉報7歲女兒偷玩具,背後隱藏着被人忽視的親子關係

親媽舉報7歲女兒偷玩具,背後隱藏着被人忽視的親子關係

願我的故事細水長流,敬你的孤獨擇日而終。關注微光,看盡人生百態

引言:

近日,廣東佛山警方接到一位母親報警,稱自己7歲女兒在商場偷了東西。原來,小女孩曾在商場一家店偷過幾個扭扭蛋,後來又從店門口路過時被店員認出來。

面對詢問,小女孩怎麼都不承認,店員就通過小女孩的電話手錶和女孩的媽媽聯繫上。女孩媽媽趕到了商場。

無論女孩媽媽和店員怎麼問,小女孩就是不肯承認。媽媽想到之前有新聞報道過類似父母報警教育孩子的事件,自己也想給女兒一個教訓,於是報了警。

民警支開了媽媽和周圍人員,耐心勸説教育,小女孩終於承認,看到小玩具很漂亮,但也知道自己家裏條件不好,不好意思向媽媽開口要錢,一時沒忍住就偷拿了幾個。事後,女孩媽媽按商品原價進行了賠償。

親媽舉報7歲女兒偷玩具,背後隱藏着被人忽視的親子關係

親媽的這種教育方式值得讚揚嗎?

此舉的優勢

1.給孩子正確引導

網友對於“熊孩子”這種生物向來都是深惡痛絕,而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一定有溺愛孩子的“熊家長”。

下面點贊最高的幾個評論都是在稱讚這位媽媽簡直是“虎媽模範”,我也不得不承認,這位媽媽的教育方式很有效。

“小時偷針,長大偷金”,不一味偏袒孩子,從小糾正孩子的行差踏錯,培養他們正確的觀念與行為,給孩子正確引導,做錯了就要承擔責任,以後就不會犯下大錯。

2.警察的威懾力更大

相較於店員、媽媽和路人説的,警察叔叔作為“官方人員”,他們的話對於一個孩子來説更有威懾力。

親媽舉報7歲女兒偷玩具,背後隱藏着被人忽視的親子關係

警察叔叔的教育,會讓小姑娘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偷竊行為有多嚴重,並且這種警示作用比進校園對小朋友講上百遍講座都要管用得多。

同時,警察叔叔的到來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是需要承擔後果的。

3.媽媽樹立了一個正直誠實的榜樣

設身處地想一下,店員丟了東西,肯定是要自己賠償的,因此一定要討個説法。而在當下那個環境,面對店員的不依不饒,以及圍觀者的竊竊私語,這位媽媽承受的目光與壓力都很大。

作為一位媽媽,我想,她想要保護孩子的心遠勝於我們這些旁觀者,只是她更懂得“做人要有底線”。

可是這位媽媽沒有妥協包容孩子,慌慌張張給了錢一走了之,沒有了下文,反而勇敢地報了警,讓孩子承受自己做錯事帶來的後果,直接為孩子樹立了一個正直誠實的榜樣,她的勇氣值得讚賞。

親媽舉報7歲女兒偷玩具,背後隱藏着被人忽視的親子關係

此舉的劣勢

而另一方面,也有相當一部分網友認為,媽媽的教育方式對於一個年僅7歲的孩子來説有失穩妥,可能產生一些副作用。

1.浪費警力

這位媽媽也是在學別人的教育方式,可這種方式並不一定適用於自己的孩子。孩子做錯事,還是應先以溝通教育為主。

前段時間有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被親媽領着主動去派出所“自首”,自己把別人的車刮花了。不過人家是在父母教育下先明白自己做錯了,再主動自己找警察叔叔承擔責任的。

親媽舉報7歲女兒偷玩具,背後隱藏着被人忽視的親子關係

家長才是監護人,孩子還是未成年,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可是找警察特意出警跑一趟,相當於推卸自己作為家長的責任與義務。説白了,這和一些家長對老師説的“我家孩子我管不了,全靠你們老師了”有什麼區別?

2.傷害孩子自尊心

的確,孩子還小,不會留下任何案底,可即便是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尊心,愛面子,而最最親密的媽媽卻在眾目睽睽之下,對自己進行道德拷問。在那一刻,孩子的內心是孤立無援的,是絕望的,她感受到的是來自全世界的質疑與指責。

我看到很多人評論説:你要先自我尊重了才是有自尊,偷了東西那一瞬間你就已經沒自尊了,不是被發現後沒有的。

從犯罪心理學上講,親屬間的背叛極可能導致犯罪分子心靈絕望,而一個充滿信任和温情的家庭更有利用犯罪分子的改造。

親媽舉報7歲女兒偷玩具,背後隱藏着被人忽視的親子關係

對於小孩子來説,當眾羞辱比自己偷東西這件事的傷害更大,或許會讓孩子給自己貼上一個“賊”的標籤,從而產生負面的偏激思想,而這種心理陰影可能伴隨一生。

3.和父母之間產生信任危機

當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錯,父母也不會護着自己,而是把自己推出去,獨自承受來自全世界的指責謾罵,狂風驟雨,會讓孩子從內心深處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背叛”,減少對父母的依賴感,漸漸產生疏離。

之後孩子不會再願與父母説任何有關自己的話題,不會樂意把自己的心事分享出來,從而和父母之間產生信任危機。

事件背後的反思

親子之間的教育方式

從孩子寧願偷偷拿,也不張口管家裏要,就可以想象出平時有需求的時候,她面對的是什麼。不是説她偷拿個玩具不是大錯,而是她不敢和她媽媽講她自己喜歡、想要。

親媽舉報7歲女兒偷玩具,背後隱藏着被人忽視的親子關係

7歲的孩子還沒有自控力,對於是非對錯沒有強烈的概念,偷東西也只是一時想要罷了。孩子在媽媽再三追問下都不肯説實話,也不願意和媽媽講。直到警察來了,才願意對一個陌生人講述自己的想法。

不知道這個小孩子的媽媽想到這裏,會不會覺得很難過。這説明,媽媽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並不是很樂觀。

作為孩子的媽媽,在指正孩子的同時,也要對自己進行反思,為什麼孩子看到媽媽也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為什麼看到喜歡的東西,是偷拿,而不是讓媽媽買?是否是自己從未滿足過孩子的願望導致的?自己之前的教育究竟哪裏出了錯?

親子之間的溝通問題

當孩子發生了意外狀況,事件中的媽媽連一點親密交流都做不到嗎?不會觀察孩子的需求,孩子也不會表達自己的時候,就要警察來解決?家長是不是該自省一下?

親媽舉報7歲女兒偷玩具,背後隱藏着被人忽視的親子關係

這背後的問題其實很大,閨蜜在大學期間保持每週都要和父母進行一次視頻通話,畢業旅行時的頻率是每晚睡覺前,聊的東西很瑣碎,都是一些日常或者是今天看到什麼新鮮的東西。

室友對此很疑惑:“你為什麼能和你爸媽聊那麼久?我都不知道和爸媽説什麼,也就不怎麼打電話了,我媽老怪我翅膀硬了。”

剛開始閨蜜感到很莫名其妙,你從小和父母一起生活這麼久,到現在還不知道怎麼和爹媽交流嗎?實際上是真的不知道。

有些人在習慣上,都不太願意和自己的父母家人有着透明直接的交流,就像中間有着一道圍牆一樣。這種交流的圍牆都是在從小和父母的溝通中,一點一點搭建起來的,漸漸的,連孩子對父母都不願意講實話了。

親媽舉報7歲女兒偷玩具,背後隱藏着被人忽視的親子關係

假如父母用愛去和孩子溝通交流,用耐心去傾聽孩子的想法,用温柔去安撫孩子的情緒,相信這件事就不會讓孩子產生很大的心理負擔與陰影,也有足夠的自信與是非觀更加堅定地適應這個社會的法則。

面對此事的解決方法

我並不是説偷東西不是大事,也不是説報警這個處理方式不好,而是如果媽媽選擇這樣做,首先要考慮到這樣做帶來的“副作用”,也思考是否有更加穩妥的解決方法。

報警的確簡單粗暴有效,可如果孩子因此怨恨母親呢?如果孩子覺得反正只是被警察叔叔説兩句,更加肆無忌憚了呢?反正如果是我,我是真的狠不下心做這件事的。

當孩子犯了錯,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向孩子求證事實瞭解行為背後的原因聆聽孩子的想法先不評判,引導孩子進行換位思考使孩子產生共情,明白對方感受共同討論以後的解決方案,比如為家裏洗多少盤子可以換個玩具等。

親媽舉報7歲女兒偷玩具,背後隱藏着被人忽視的親子關係

之後,淡化這件事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如果像朱朝陽爸爸一樣去錄音、竊聽孩子、套孩子的話,一旦被發現,親子關係就會分崩離析。

此次事件的後續處理

警察叔叔的教育不會留下案底,不過會留下足夠的震撼。這種自己承擔風險的後果,對孩子來説足夠深刻。

但這件事並不會因此而落下帷幕,事件發生後,父母在後期也應該跟上一些心理疏導,以免對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

如果之後父母親戚認為效果顯著,總是拿這件事或者叫警察來嚇唬孩子,威脅孩子聽話,那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且認為這都是媽媽帶來的屈辱而更加記恨。

親媽舉報7歲女兒偷玩具,背後隱藏着被人忽視的親子關係

結語:

不得不承認的是,在絕大多數人看來,這件事的確是一件在教育上較成功的案例。求而不得的確是人生常態,但是教育面前無小事。

如今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於孩子的保護心態太強烈,總是在孩子面臨挫折時,充當孩子與無情現實之間的保護傘,這樣無可厚非。但是不能孩子一皺眉父母就心疼,同時,直接把孩子推出去迎接狂風驟雨,也容易產生偏執心理。

理性上來説,在孩子年紀還小、三觀還未定性的時候,父母就要好好教育,指引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面對錯誤不要讓孩子覺得這些是理所當然,未來面對社會才不會誤入歧途。

今日話題:你贊同這位母親的做法嗎?

歡迎留言討論。

圖片均來自網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67 字。

轉載請註明: 親媽舉報7歲女兒偷玩具,背後隱藏着被人忽視的親子關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