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電影《狗十三》為例,探究青春期小孩階段特點及對應的教育方式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趙薇的《致青春》上映時,很多人以為這會是國產青春片的起點,以後應該會越來越好,沒想到後面卻越來越走向''傷痛青春'',之後拍的諸如《左耳》、《悲傷逆流成河》都讓人不忍看。

直到18年出了《狗十三》,這部豆瓣評分8.2的電影成為了2018年評分最高的華語電影。

它除了早戀,還有家庭、學校、社會,在少女形象的塑造上,終於不再是單一的陷入美夢或者囿於情愛的美少女了。

戴牙套、枯瘦、單薄、憤怒的,彷彿兇猛的幼獸一樣會撕咬的少女,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青春期的少女。

但是真正看完這部電影的人,會覺得這更像是一部教育恐怖片。

一、《狗十三》:許多人無法接受的''少女恐怖片''

《狗十三》雖然頂着''青春片''的名號,但是卻比你預想得要殘酷得多,也有意義得多。

影片講述了在一個典型的中國式家庭,一個13歲青春期叛逆少女李玩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李玩是個聰明的初中女生,而離異的父親另有家室,且也有一個男孩。

雖然父母離異,但是她並不缺愛——爺爺奶奶將她視為心頭肉、掌中寶,連已經組建了家庭的父親也時常關照李玩。

一切都因為一隻狗的走失,徹底摧毀了這個家庭。

敏感的青春期少女將自己的憂愁和情感寄託在了''愛因斯坦''這隻寵物狗身上,被爺爺弄丟後家裏人卻並沒有尋找,反而用一雙旱冰鞋彌補。

李玩不依不饒,瘋了一般地尋找,將家裏弄得雞犬不寧,甚至導致了爺爺受傷,奶奶走失。

李玩''恐怖''的行為不被理解,只有無盡的責罵和厭惡,最後在父親震怒的拳頭下屈服了。

經過暴力後的李玩從此跟變了個人似的,越來越沉默,也開始變得察言觀色。

她學會平靜地接受代替了''愛因斯坦''的新狗狗;在弟弟的生日會上尷尬地假笑,送上祝福;在知道假愛因斯坦絕食死去後,長輩給她點了一盤紅燒狗肉,在所有人的注視下,她一口嚥下……

即便在影片最後,她找到了真的''愛因斯坦'',卻也只是轉身離開,自己躲在角落哭泣。

這場''成人禮'',太殘酷,也太恐怖。

二、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有着自己的情緒和思考

很多人對於李玩丟失狗狗後的一系列''過激''行為表示不解,因為我們都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她,所以我們無法理解孩子的行為。

家長覺得孩子叛逆,是因為並不瞭解孩子。

1、青春期的孩子情緒多變

''敏感/擰巴/情緒多變''是青春期孩子的代名詞,仔細回想,我們都有過那樣的時期。

就像李玩也會在和家人鬧矛盾後,一個人跑到外面去亂晃,甚至會喝酒。

但是她也會聽從老師的建議練習勾玉,也會在小狗走失後着急,為可憐的狗狗抹眼淚。

''青春期''聯繫着''青春''這個聽起來很美好的詞,但是它的內核卻是敏感而多愁善感的。

這個時期是人體發育的重要階段,身體各方面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特別是大腦的飛速變化導致這個時期的孩子

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衝動,他們很容易做出不經思考或者處理的行動。

另外,荷爾蒙含量的激增也導致少年們的情緒會有更大的起伏。在面對壓力時,人體會分泌出一種叫THP的荷爾蒙,會讓青少年

更加焦慮。

所以對於大多數青少年,情緒化是很正常的事情,並不是孩子''不懂事''''不體諒父母''。

2、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發展

在很多大人眼裏,李玩是一個''不懂事''、''很頑固''、''脾氣大''的''壞小孩''。而且這種''不懂事''在狗狗走失後達到了頂峯,這讓大人覺得她非常''自私''。

但是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並不完全等同於自私,這時候他們覺得自己是特別的、獨特的,自我意識很強。

青春期高度的自我意識很容易讓他們神經緊張,從而忽略掉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説,他們會更開始思考人與世界的關係:''我是誰''、''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世界這麼大,而我這麼渺小''……

誰的青春不迷茫?青春期的孩子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去了解世界、瞭解未來的路,他們會想讀書、旅遊、學習,也想親自體驗各種有趣的事情,他們更願意探索。

所以這種時候,父母的行為做法就很關鍵了。

其實不知孩子''迷茫'',父母也經常''迷茫'',時常覺得''孩子還小''但有時候又覺得''你已經長大了'',變成一個''雙標父母''。

家長覺得''迷茫'',是因為不理解孩子,即便身處青春期,不同階段的孩子又有不同的特點,家長需要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三、青春期孩子的階段特點,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1、青春期早期(9-13歲)

孩子叛逆其實從早期就開始了,這時候孩子的逆反主要表現在開始抵制與兒童期有關的東西。

隨着身體的發育和自我意識的發展,他們會不想再被當做小孩子看待,他們會為自己建立一個與''兒童''不同的身份。

所以這個時候,孩子會經常頂嘴、反抗父母的決定和命令,因為他們希望被尊重,被平等對待。

【父母做法】

當你發現孩子開始和自己頂嘴時,要耐心温柔,讓抵抗軟化小賴,同時可以將問題提出來和孩子一起討論,讓孩子覺得自己得到了尊重。

比如我們完全可以用平和的語氣,詢問孩子需要什麼、想要怎麼樣,讓孩子練習將情緒語言化,並且傾聽孩子的想法。

2、青春期中期(13-15歲)

這時候是孩子初中到高中的轉變期,也是叛逆最強烈的時候。

這時候孩子可能會為了追求不同而抽煙喝酒,破壞一些規則。

【父母做法】

在孩子反叛的時候,我們的強制命令和禁止只會讓孩子往反方向走,激化更大的矛盾。

這時候家長最好的辦法就是先讓事情發生,後果自然呈現,但同時也一定要積極引導和建議。

家長可以温和但又堅定地和孩子表明自己的立場和觀點,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給孩子提供建議。

3、青春期後期(15-18歲)

這時候孩子的叛逆更像是一種''覺醒'',他們的叛逆更像是想要獨立自由,他們只是想要擺脱家庭的禁錮和枷鎖。

【父母做法】

當孩子想要獲得獨立的自我身份和自主權時,家長可能會有些措手不及,也會很擔心,但是家長要想到,孩子其實也和自己一樣擔心和害怕,但是我們需要讓孩子有這樣的過程,我們也要和孩子説明,無論怎麼樣,學會自己承擔責任。

青春期其實是孩子成年走向社會的過渡期,在這個時候家長若還是有很強的控制慾,其實就非常不合適了。

我們需要知道在適合的時間放手,孩子的''叛逆'',不過是慢慢走向獨立的表現而已,

身為父母,我們需要做的不過是冷靜地給出建議,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和禁止。

不要將兒童時期的做法運用到青春期孩子身上,這是家長需要掌握的教育的''度''。

我是小C媽媽,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94 字。

轉載請註明: 以電影《狗十三》為例,探究青春期小孩階段特點及對應的教育方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