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耕野
編輯:藍逸飛
七國集團成立於20世紀70年代,成員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俄羅斯1997年加入後成為八國集團(G8)。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7個國家拒絕參加原定6月在俄羅斯舉行的G8峯會,轉而舉行G7峯會。
而美國總統特朗普上月底表示,計劃邀請俄羅斯、韓國、澳大利亞和印度參加G7峯會。加拿大和英國據稱不支持俄羅斯的重新加入。,特朗普為了讓俄羅斯加入,甚至在福克斯新聞頻道的節目中説:"他(普京)不在那裏。會議有一半內容是關於俄羅斯的,而如果他出席,解決起來會容易得多。"
除此之外,德國拒絕參加G7會議,這是因為德國總理默克爾作為當前歐盟的實際領導人之一,其代表的不只是德國的態度,也代表着歐盟的態度,所以其拒絕參加白宮苦心推動的G7集團,顯然給特朗普給了一記重創。
為此,特朗普也做出反擊,將會把在德駐軍人數上限限制到2.5萬人以下,報道還指出,白宮做出的上述舉措,與近期德國總理默克爾拒絕出席計劃近期將在美國進行的G7峯會沒有任何關係,但是事實到底如此,我們心裏都很清楚。
很明顯,特朗普除了想借G7峯會各國領袖聚首華盛頓的場面去營造"疫後歌舞昇平"的宣傳外,他更想聯結"圍堵中國"的同盟陣線。特朗普還曾發表"對華行動"的講話,針對中美學術交流、在美上市中國企業、香港特殊待遇等議題,提出了一系列的對抗性政策。
但其實在國際較量的層面而言,盟友更是關鍵,因為美國根本不可能獨自有效壓制中國。在華為5G技術的層面,如果歐洲各國不配合美國禁止華為進入,華為將仍有大片已發展國家市場可攻佔。在晶片技術層面,即使美國能夠禁止台積電向華為甚至其他中國企業出售晶片,諸如韓國等同樣擁有高端技術企業的國家也可為中國打開缺口。
而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我看到了有關的報道。我覺得在美方的一些人看來,可能世界上只能有兩種人,如果不是聽美國的話,跟美國一起來攻擊中國,那就一定是受到了中國的脅迫。這種看法實在是狹隘和可笑。"
部分參考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