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日,南方酷熱難當。洪水稍微安穩,烈日就無縫銜接,真的是“水深火熱”。某媒體聯合衞計委,發佈了一份“防暑指南”,裏面明確提到“出現中暑症狀,可服用藿香正氣水”。中國人對藿香正氣水太熟悉了,正因為熟悉,也缺乏了警惕。
要點速讀1藿香正氣水中含有大量酒精。而中暑後最需要避免接觸的就是酒精。2高温的危害非常大,中暑是會死人的。相比於出台不靠譜的“防暑指南”,可做的事很多。藿香正氣水作為“解暑神藥”,非常不靠譜
藿香正氣水,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解暑神藥”。第二是綠豆湯。第三是冰西瓜。
雖然藿香正氣水也有“頭痛來一支、腹脹來一支、嘔吐來一支”的全能型功效,但它被中國人提起,還是因為可以防暑、解暑。不僅很多需要户外作業的單位(交警隊、礦山、環衞、快遞)會定期發放,連很多中小學都免費派發,“嚴防孩子們中暑”。
藿香正氣水在國內太知名了,天然地和抗暑聯繫在一起
要談藿香正氣水的效果,得先談中暑的原理。所謂中暑,是指長時間在高温環境下,導致人體的水分和鹽分快速流失,從而產生脱水、電解質紊亂等後果。人一旦中暑,應立刻轉移到通風陰涼處,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而拿藿香正氣水解暑則是“火上澆油”。它其中含有40%至50%的酒精,有人做過實驗,喝10毫升藿香正氣水,酒精測試數值達202.3,這遠超了醉駕的標準。而酒精有脱水效果,會加重人體脱水、加強不適。可以説,起到的完全是反效果。
WHO(世衞組織)和美國著名的梅奧診所均要求,人在中暑後不可飲用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飲料。
不過,中醫自有説法。中醫學界把中暑分為“陰暑”和“陽暑”,強調藿香正氣液不可以治高温下的中暑(陽暑),但可以治“乘涼飲冷太過”的“陰暑”。比如,你在暑天遭受了“外寒”,貪電扇、空調而受了“風寒”,冰棒吃太多而“脾胃濕寒”,這些讓人聽不懂什麼意思的玩意兒,藿香正氣水就可以治。
中暑也分陰、陽是無稽之談
然而,這個所謂的“陰暑”更加可笑。中暑是高温和散熱失衡誘發的,跟空調屋待得時間久剛好相反。如果在夏天你感到畏寒、乏力、腹瀉、嘔吐,這很可能是胃腸炎或消化道功能紊亂導致的,和中暑無關,和你在路邊擼串兒有關。
不僅無效,而且可能有害
先談最重要的一點,有小孩的家長,一定要看仔細。如果在服用藿香正氣水同時,又服用了一些特定藥品(如頭孢類抗生素),會和藿香正氣水中的酒精產生作用,會出現“雙硫侖反應”,即用藥後飲酒產生的一種不良反應。
這就是飲酒後輕易不要服藥的原因。但很多人並不清楚藿香正氣水會起到和飲酒同樣的效果。“雙硫侖反應”的後果是挺嚴重的,可能誘發胸痛、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難、急性肝損傷、驚厥乃至死亡。
再來看藿香正氣水中的兩味中藥。一個叫“厚朴”,有毒。早在1993年,《柳葉刀》就刊登了一篇關於厚朴具有腎毒性的報道。
另一個叫“生半夏”。1998年,國務院發佈《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將毒性藥品定義為“毒性劇烈、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相近,使用不當會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藥品”,一共有28種毒性中藥名列其中,“生半夏”就是其中之一。
有人會説,“離開劑量談毒性是耍流氓”,這句話有一定道理。但一個根本無法預防、治療中暑的藿香正氣水,有必要去冒風險嗎?
即使有這些潛在風險,藿香正氣水在中國的銷路還是特別廣。這一點,從批文數量就可看出。在國家食藥監總局的數據庫中輸入“藿香正氣水”,一共出現173條批文。
“藿香正氣水”成為廠商追逐生產的對象
世衞組織大力推薦的真正的“解暑利器”卻無人知曉
防暑和解暑的概念是不同的。目前,並沒有藥物可以預防中暑,所以不建議常備和服用所謂的“防暑藥”,“家家必備的六種防中暑藥物”這就屬於忽悠人的。要想預防中暑,唯一的方式是做好避暑措施,比如高温天氣少出門,若在户外工作,至少每隔半小時就應該喝水,並且儘量減少連續工作時長。
但解暑確實有辦法。除了儘快脱離高温環境外,解暑的關鍵只有兩點: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所以,不管是世衞組織,還是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都推薦在中暑後使用口服補液鹽(ORS),這是最有效、最便捷、性價比最高的“解暑利器”。
口服補液鹽(ORS)才是真正的解暑利器
口服補液鹽(ORS)可用於任何年齡、任何原因引起的輕重度脱水,它最廣泛的用途是治療腹瀉時脱水現象和電解質的丟失。基於同一原理,它也可以解暑。而綠豆湯和冰西瓜,相比於藿香正氣水,雖然好得多,但唯一的作用也就是補充水分,而不能補充電解質。
很多人都知道,中暑之後要喝淡鹽水,但這樣做只是補鈉,更加重要的鉀離子不能補充。而口服補液鹽中不僅有鈉還有鉀,還有適量的葡萄糖,葡萄糖可以迅速補充熱天消耗掉的能量,還能促進電解質最大程度地吸收。而且口服補液鹽(ORS)的價格非常便宜,到處都有的賣,但在國內卻少有人知道它在解暑界的地位。
與其出台不靠譜的“防暑指南”,不如堅決貫徹高温停工
截至本月27號,江蘇高温進入第5天,中暑死亡病例已達16人。
高温是會死人的,這一點很多人沒有清晰的認知,以為“高温預警”只是説着玩玩的,降温費也是不痛不癢可有可無的。其實高温的危害面,一點也不比大家最近一直在關注的洪水小。
有關政府部門,與其發佈有誤導性的指南,不如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首先,高温停工應該堅決貫徹。雖然各省都出台了《高温天氣勞動保護辦法》,有諸如“日最高氣温達到40℃以上,當日應當停止工作”、“日最高氣温達到37℃以上40℃以下,全天户外露天作業時間不得超過5小時”等規定,但執行狀況慘不忍睹。
這裏面牽扯到兩點。其一,温度真的達到限制後,大量企業不會去執行,尤其是趕工程進度的時候,這方面的監督處處是死角,只能依賴個人舉報。而很多露天工作的工種,工資是日結制,出來打工就是賺錢的,停工就是少一天工資,很少有人會去舉報。
其二,坊間一直流傳“最高氣温是政治問題”、“達到37℃就不敢往上報了”等傳聞,這是基於民眾“氣象局報的數字和實際體驗不符”的感受。這裏面其實有很大的誤區,一般説來氣温瞞報的現象是不存在的。氣象台的氣温,是在百葉箱中測得的。按照世界氣象組織的規定,標準氣温是在距離地面2米高的百葉箱中測得的空氣温度,是遮光通風處的氣温。而民眾拿個温度計去測地表温度,數據當然很嚇人。這種不信任,是一種深層的不信任,建立在有關部門長期忽視勞動者的高温權益保護基礎上。
另外,在高温天氣連續出現時,政府應該特別考慮弱勢羣體的生存狀態。一些有納涼條件的公共場所,應該積極主動向公眾免費開放,尤其是一些長期空置空調永遠在運轉的地方。比如紹興政府,就把政府機關會議中心免費向公眾開放——每晚8點到第二天早上6點,外來務工人員可免費納涼休息。
防暑是一個重大的民生話題,它雖然不如抗洪救災看起來氣勢磅礴、大愛無疆,但和每個人都密切相關,需要謹慎、科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