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周惠嬌 通訊員 趙萍
説到位於濟寧的南陽古鎮,人們往往想到的是古鎮從繁榮到靜謐的轉變,卻不知在古鎮的周圍分佈着80多座狹小的島嶼,32個自然村就坐落在這些島嶼的中間。從1978年開始,小島在國網微山縣供電公司電力員工的共同努力下,逐步通電,1992年南陽實現了村村通電,島嶼徹底告別了煤油燈的時代,而守護風雨中的燈火便成為了國網微山縣供電公司在南陽湖這片水域中的又一個目標。
58歲的湖裏台區經理唐興運便是守衞着小島燈火的其中一員,他所轄的服務枱區南陽莊台西台、柳溝村、丁樓、梅石、李橋養殖基地、劉樓、梁莊,13台變壓器,1220户用户。單看這表面上的數據,台區不多,用户很少,但出行維護線路的交通工具卻很多,快艇、小舟一樣都不能少。
他將“善小”的種子
埋進小島的泥土中
7月6日,小暑,陽光很毒,唐興運還是頂着驕陽出發了,迎峯度夏期間湖區電網維護容不得半點馬虎,特別是現在島上剩下的基本上是留守老人和兒童,他必須對每一户用户進行隱患排查,在他的所轄範圍中,小魚島上只剩下了王然一户用户,這是他一直關注的一户。有時他自己都認為自己善感,但每一次為困難用户解決了問題後他又感到了一份自豪。而這份自豪過去他很快又忘記了他所幫助人的姓名,但他卻記得他們的户號,他們所居住的地址。
“不能看到他們的難處,看不下去,我所轄的小島上,許多是老人,甚至是許多殘疾老人,他們沒有智能手機,去所裏交電費都很困難,我只有採取最原始的方式上門服務,我一直資助的兩位老人前段時間剛剛去世,村裏的支書還特意找到我問我電費的問題,這些電費真的不算什麼了,無論是誰看到了老人的日常生活都不會袖手旁觀,真的,我第一次到老人家是一箇中午,我本想着把電費要來,可他們正在吃午飯,你很難想象他們吃的是什麼,根本沒有什麼菜,鍋裏只是葱頭,電費我能張口要嗎?後來我只能盡我所能的幫助他們。在這些島上,許多老人都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困難,看到了就得伸把手吧!我就開始和村裏聯合,幫助他們渡過難關,這是我所能做的也是我應該做的。”一段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唐興運將“善小”的種子已深深的埋進了小島,埋進了自己的日常工作中。
他將“燈火”的永恆
凝固在工作的堅守中
快艇疾馳,寬廣的湖面上只剩下跳躍的浪花,走進小河道後,唐興運和劉守光找到了小木船,因為水位問題他們必須在登島前換上小木舟,划進小河道然後再登島,島上因只有一户人家,楊樹密佈,雜草叢生,這讓他們前行的路變得很難,汗水更是順着臉頰不斷地滑落,這一切都不能阻止他們前行的腳步,越是熱的天氣,他們越要對各個小島上的用户進行隱患排查,守護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守護島上的點點燈火是他們肩上的責任,在困難面前他們從不退卻。
6月28日,是一個悶熱的下午,唐興運卻感到非常緊張,天氣預報説有強對流天氣,他怕雷雨的到來,他必須搶在雷雨前對線路進行巡視,只有這樣他才能夠放心,他和同事們果斷從服務站出發,湖中的天猶如孩童的臉,前一分還是豔陽高照,下一秒風起雲湧。風讓他們的機動船很難前行,一個浪花打來他們就後退十來米,而在他們逆風行駛的同時,他們接到了柳溝村一用户的電話,“停電了,家裏停電了!”聽聲音像一個小女孩的聲音,這讓唐興運感到了焦急,天逐漸暗了下來,他擔心小女孩自己在家,對於島上的漁民來説,“燈火”就是最大的安慰。他們必須趕到小女孩家裏,風浪下他們不停調整方向,逆風前行。到達柳溝村時,雨滴已經開始墜落,他迅速對小女孩家進行了排查,進户線因老化產生了虛接,唐興運立即對線路進行了處理,燈亮了,他們卻頂着風雨繼續前行。
夜幕來臨,小島恢復了靜謐,盞盞燈火帶着用户的笑容在夜幕下將光暈綿綿延展,一點點的浸透在這水島之間,唐興運的快艇還在疾馳,他用前行告訴燈火,他會將這份守護凝固成永恆。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