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教育是一朵雲推動一朵雲。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教育是社會的良心,教育是愛與責任。
窮養兒子富養女,這句話流傳已久,其實呵護君一直覺得不太妥當,不論男孩女孩,都沒有必要去刻意窮養,尤其是本身條件尚可的家庭,應該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盡力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而不要為了讓孩子吃苦刻意去製造苦環境。
因為窮養,也許會有激勵作用,但是副作用反作用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大。
上個週末,我帶着兒子去逛商場,想着給兒子買雙鞋。結果看了幾個牌子,都非常貴,我有點猶豫,沒想好買不買。看着我有點猶豫,兒子就説:“媽媽,算了,還是不買了,你還是在網上買吧,網上便宜!”聽到7歲的兒子這樣説,我覺得有點心酸。這已經不是兒子第一次這樣説了。
有的時候帶兒子去買玩具,或者是買書,我經常都會給兒子説:“這家有點貴,我們再看看吧!”要麼我就會説:“算了,媽媽還是在網上給你買吧,便宜。”正是我平時經常説,對兒子也產生了很大影響。有時候,我給兒子説要買什麼東西,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多少錢?貴嗎?”
兒子對錢也變得更加敏感,在買東西的時候也會像我一樣,變得比較猶豫和不自信。有時候儘管我花錢給他買了他想要的,或者是他玩了自己想玩的遊樂場,但是他也顯得不是那麼開心。他有時候也會問我:“媽媽,你賺了多少錢?”或者是“媽媽,我們家有多少錢?會不會花完?”
從兒子的身上,我看到了我的影子。他説的話幾乎都是我平常的口頭禪。我平時買任何東西,都會注意貨比三家,只怕自己買虧了,用老公的話説就是“透着一股子小家子氣”。因為嫌貴我很少在商場買衣服,儘管確實穿起來更好看。我對超市的活動打折以及網絡的各種促銷非常熱衷,儘管有的東西可能根本用不到,看到打折我也會買很多存摺。被我屯着的物品包括:紙巾、米、鹽等等,我把家裏堆成了一個雜貨店。
老公也經常埋怨我:“難道超市會倒閉嗎?你買這麼多?”我似乎對生活有一種恐慌感,對貧窮有一種骨子裏的害怕。而其中的原因就是在我小時候是被窮養大的。我生在農村,我們家姊妹三個,只靠爸爸一個人賺錢養家,生活的很不易。媽媽為了我們姊妹三個的成長,費盡了心思。我們平時穿的新衣服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買,並且都是大的穿小小的衣服給小的穿。從小我們就被灌輸要節約,不能浪費的思想。我和我的弟弟們也是一直被窮養着,就這樣長大了!
但是在那個年代,父母沒有辦法賺更多的錢,能夠把我們三個養大就已經不容易了。我理解父母的艱難和苦心,也感謝他們幫我養大。只是現在,聽到兒子説出同樣的話,我突然非常害怕,我怕兒子的將來會成為我現在的樣子。
一個把錢看得太重的人,捨不得花錢,遇到事情就容易鑽牛角尖,只會想着省錢,而不是去賺錢,而不是去體驗生活的美好。
所以,當孩子問我們家裏窮不窮的時候,別給孩子灌輸我們很窮、我們要省錢這些思想,要告訴孩子,錢不是最重要的,錢是為我們服務的,只要孩子不養成大手大腳花錢揮霍的習慣就行,再説,一般家庭養成揮霍的習慣也很少。
既然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的,那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問題,但是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認識不到和不解決,要知道,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我學習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