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渡水,上山救人
陝西日報
8月5日夜,雨,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噼裏啪啦地拍打着窗户。屋內張曉敏緊緊地攥住手機,焦急地翻看着羣裏的聊天記錄。
今年47歲的張曉敏是陝西曙光救援隊的一名隊員。就在一週前的7月29日,他剛剛從安徽省抗洪一線回到家。然而這一天,他的心情卻更加沉重,因為家鄉洛南縣正同樣面臨着被洪水侵襲的危機。
黑夜,他們伴着危險啓程
“上游出現洪峯,柏峪寺鎮有險情,可能會有羣眾被困,帶上救援艇即刻出發。”8月5日晚11時,張曉敏背起早已整理好的行裝,迎着驟雨再次奔向“戰場”。
平日40分鐘的車程,足足走了兩個多小時。這一夜,張曉敏與其他隊員們徹夜未眠,跋山涉水,在夜幕中艱難地搜尋着被困羣眾……
之後的幾天裏,他們輾轉數個村鎮,困了就在臨時營地睡下,餓了就拿出早已備好的麪包啃兩口,每天睡眠時間不足3小時。
“對面山上發現一名已經失聯兩天的被困羣眾,意識清醒。”8月8日,在位於麻坪鎮派出所北面的河道邊,救援隊成員馬仁偉從疲憊中被驚醒,“迅速渡水,上山救人。”
經過緊張的救援,這名受困羣眾被成功救下。“他身體多處骨折,不要亂移動。拿擔架來,趕快通知醫護人員。”每救出一名受災羣眾,救援隊員們臉上就露出勝利的笑容。
“肯定累,基本不怎麼睡覺,但看到受災羣眾脱離危險,我覺得我們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説着,馬仁偉又開始在河道邊繼續搜尋。
8月12日,受災最為嚴重的石門鎮太白岔村終於恢復了道路、通信和部分供電。又是一個雨夜,但這一次救援隊的隊員們都安心地入眠了。
橙衣,是他們給予生的希望
橙色,是温暖的,也是充滿希望的。
行走在洛南縣受災最為嚴重的幾個村鎮間,隨處可見身着橙衣的救援人員在山間奔走,用他們頑強的意志夜以繼日排險堵漏,保護着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從8月8日開始,商洛消防救援支隊支隊長趙永軍便帶領着丹南路特勤站一支10人救援分隊,前往石門鎮陳澗村搜尋失聯的15名羣眾。
“當時我們已經完成既定搜尋任務,該區域15名失聯羣眾全部救出。正走到芋園溝嶺半山腰,聽到山腳下有人呼喊,我們便立刻前往探查情況。”趙永軍回憶。
由於受災嚴重,陳澗村醫療設施、電力設施、通信設施均受損,無法與外界取得聯繫。報警人只得通過呼喊的方式尋求幫助。
“我妻子已經懷孕將近9個月,還是高齡產婦,臨近產期,行動不便。我們二人被困在這裏……”聽到這樣的情況,趙永軍一刻也不敢耽誤。
然而,面對泥濘的山路、斷崖峭壁和大部分被洪水損壞的道路,如何把孕婦安全地營救出來成了擺在消防隊員眼前最大的困難。“路塌了,就搭設木板。遇見沒法走的地方,隊員們就用繩索接應。碰見陡坡,我們就讓孕婦踩着我們的背、腳前行。”趙永軍説。
就這樣,歷時1個多小時,靠着消防隊員用身體搭出的路,這名受困孕婦終於成功翻越了崎嶇的芋園溝嶺,安全走出坍塌路段。
險情來襲,他們迎着困難前行
在救援隊和消防隊員緊張搜救的同時,受災嚴重的洛南縣石門鎮的羣眾,也紛紛迎着危險,在風雨中展開了一場幫扶、自救行動。
在8月5日至6日暴雨中,石門鎮太白岔村成了遭受洪澇災害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變成了不通路、不通電、不通自來水的“三不通”村。
“為了幫助我們,大家都在救人、修路、搶修電力設施。我能做的就是給他們做好飯,搞好後勤。”太白岔村村民喬竹絨是自願做這些事情的。知情人告訴記者:“他們家的小轎車被水沖走了。她丈夫為了幫助其他村民轉移,摔傷了,現在還躺着不能動呢。”
8月12日清晨,在太白岔村明德小學內,石門鎮中心小學校長張斌正拿着工具、穿着雨鞋,帶着同事們,走進這所受災嚴重的校園。他最大的心願是讓孩子們早日回到校園。
“我雖然不是這所學校的,但看到學校受災嚴重,就坐不住。院子裏可以用機械搶修,但屋子裏只能靠人工。我們主要把有用的、沒有損毀的東西搶運出來,儘量減少損失。”張斌説,“我希望孩子們再次走進校園時,看到的都是美好的。”
由於受災嚴重,今年秋季學期明德小學的學生們將全部轉移到就近的楊河小學,按時入學。汛期過後這裏也將開始恢復重建。
在洛南縣防汛抗洪一線,普通羣眾、志願救援隊、消防隊員,他們不懼艱難困苦,在風雨中保護着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濁浪滾滾,擊不倒向往光明、英勇向前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