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這些天來,物理學、數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的中俄兩國科學團隊,正在積極申請參加首次聯合競賽,評選出的最佳研究項目將獲得兩國相關資金支持。以中俄科技創新年為契機,從聯合競賽到聯合研發、聯合辦學,兩國科技界正攜手推出形式豐富的“聯合出品”,推動中俄關系不斷邁向更高水平,助力兩國共同發展,更好造福兩國人民。
優勢互補,合作取得不俗成績
共同研發寬體客機是中俄在航空航天領域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近日,俄羅斯伊爾庫特集團總裁哈基莫夫表示,CR929遠程寬體客機項目正在穩步推進。這款基本型有280個座位的大飛機,已完成聯合概念定義階段工作,將全面開展研製,風洞階段測試工作已在莫斯科結束。兩國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中俄國際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目前運營良好。
項目的人才培養也初見成效。年初,俄羅斯技術集團表示,俄中兩國大學為CR929項目培養的首批工程師畢業。這些工程師經過訓練,掌握了全套專業知識,將參與俄中寬體客機研製工作。
近年來,中俄科技創新互動頻繁。據俄羅斯科學院院長謝爾蓋耶夫介紹,俄羅斯科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去年簽署了涉及多個領域的合作路線圖。根據這份路線圖,中俄科學家正在深海資源、地理信息系統、神經科學等領域進行聯合研究和聯合實驗,比如在上海開設的激光聯合實驗室就是合作成果之一。
“俄中加強科研合作具有重要意義。”謝爾蓋耶夫認為,俄中科學家在科學研究領域各有優勢,互補性強。俄羅斯在基礎研究等方面擁有獨特競爭力,中國在信息通信等領域技術位於世界前列。非常有效地將基礎科學研究中獲得的成果轉化為技術,並且有能力將技術迅速應用到市場中,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
聯合辦學,培養更多專業人才
中俄數學中心日前在北京成立。該中心由北京大學和莫斯科大學牽頭組建,聯合中俄兩國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力量,致力於打造國際一流的數學科研和人才培養平台,建成世界前沿水平的研究團隊。
莫斯科大學校長薩多夫尼奇表示,在俄中教育、科學、創新領域合作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中俄數學中心的創立,是莫斯科大學與北京大學國際學術合作成果中又一重要里程碑,將有助於進一步推動兩國基礎科學領域的合作。
作為中俄科技創新合作的重要力量,兩國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間交流協作更加密切。今年6月,哈爾濱工業大學與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共建的中俄聯合校園奠基儀式舉行;長春理工大學與聖彼得堡國立信息技術、機械與光學大學合作開展光學工程碩士學位教育項目,旨在培養一流光學人才;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開辦以來,致力於為中俄戰略合作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質量的創新人才,提供高水平的學術成果……通過聯合辦學、聯合科研等形式,中俄科研人才培養收穫豐碩成果。俄羅斯駐哈爾濱總領事奧謝普科夫表示,俄中聯合教育項目有助於培養和凝聚各領域的新生代專家。
“聯合辦學的目的是大力培養專家。”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校長克羅帕切夫指出,俄中兩國發展教育和科學研究方面積累的經驗是聯合大學的辦學基礎。兩國高校形成合力,能打造出世界水平的高校。
相互支持,攜手應對疫情挑戰
中俄兩國專家圍繞抗疫保持密切溝通。俄羅斯是第一個向中國派遣醫療組的國家。中國是向俄羅斯提供抗疫物資支持最有力的國家。
不久前,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倡議下,中俄新型冠狀病毒學術研討會在線上舉行。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茲維列夫等多位知名學者,與中國同行就冠狀病毒研究、疫苗及藥物研發等話題進行了交流。茲維列夫認為,俄中科學家需要加強合作、共同努力,為兩國乃至全球傳染病防控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中國的生物科學和醫學工作者,在抗擊疫情中表現出非常高的專業水準。”俄羅斯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基因工程實驗室主任沃爾奇科夫告訴本報記者,中國科學家毫無保留地與各國同行交流分享抗疫經驗,積極為國際社會抗擊疫情提供援助。俄方希望與中國科研機構展開合作,共同應對新冠病毒帶來的挑戰。沃爾奇科夫還介紹説,目前,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基因工程實驗室正與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的遺傳學專家開展合作,探究通過細胞療法與基因組編輯相結合的新技術來攻克艾滋病毒感染。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表示,面對新冠病毒這一共同挑戰,在中俄科技創新年框架下,中俄雙方將進一步加強在公共衞生、生物安全等領域的科技合作,分享防控經驗、診療方案,在特效藥物、疫苗研發方面加強合作,為維護國際衞生安全貢獻中俄力量。
“兩國元首共同宣佈今明兩年為中俄科技創新年,凸顯科技創新合作對發展兩國關係的重要性。”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副教授季莫費耶夫對本報記者表示,兩國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合作,將推動俄中關係不斷邁向更高水平。
張漢暉表示,希望中俄雙方共同抓住兩國關係高水平運行的歷史機遇,推動中俄相關產業鏈互動融合,攜手佈局基於新技術的產業生態,走出一條創新合作發展道路。
(本報莫斯科7月23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24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