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有過分手的經歷,而分手,對我們來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在此過程中不得不接受分離,接受兩個曾經那麼親密的人從此淪為陌生人,甚至可能會,面對來自對方的攻擊。
分手的過程是痛苦的,分手後我們感到失落、空虛、不完整,在這個階段,我們容易做出許多不理智的行為。
為什麼此時我們容易感到空虛和失落?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曾經那麼要好,兩個人彷彿融為一體、形影不離,而分手將目前這種平衡狀態打破了,我們將面臨一個人的孤獨感。
被分手的一方會感到挫敗、被否定,產生沮喪的感覺;而主動提分手的一方會感到愧疚、不安的感覺。在愛情中這種挫敗感很難被其他感情所填補。
很多人在分手很久後,還會時常回憶起與對方在一起的點點滴滴,經歷過的事情依舊曆歷在目。
我們很難忘掉對方,很難抹去曾經對TA的感情。
失戀帶來的挫敗感是持續的,難以釋然過去這段感情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現象。
是否能將對一個人的感情徹底抹除?關於這個問題,心理學家有三點建議:
直面創傷,接受它、審視它、感受它
當我們面對創傷時,我們極其容易逃避。
在分手後,我們總是試圖做些別的事情來轉移注意力以此迴避痛苦。但是逃避沒有任何意義,它只會將時間一再拖延,而最後,你還是不得不面對它。
心理學家對此的第一個建議為直面創傷,認清事實,接受它、審視它、感受它。
在最開始的時候你必然會感到疼痛,痛苦的感覺會席捲內心,但是我們不要抵抗。
在直面創傷的時候問問自己:“為什麼我這麼痛苦?”“讓我痛苦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是TA讓我痛苦還是自己讓我痛苦?”
在這些詢問中,我們慢慢從痛苦中恢復理智,才能逐漸看清楚自己真正創傷所在之地。
其實在心理學上,我們認為自我否定是人類最痛苦的精神創傷,很多時候不是TA讓你痛苦,而是你自己無法接受現實、此時此刻的自己讓你痛苦。
而失戀,對大多數人來説意味着否定了過去這一段情感,也是否定在這段情感中的自己。
但冷靜下來思考,我們真的這麼糟糕與不堪嗎?
不能接受失戀這個事實,其實是在我們潛意識中,不願意接受與他人的分離,不願意接受“被拋棄”感,這並不利於我們走出這段痛苦。
多關注自己
我們很難輕易走出一段感情,因為我們總是不自覺回憶過去的點點滴滴,依戀着過去的美好,不願接受沒有TA的現實世界,我們的情感也總是不自覺的追隨着TA走。
這時,我們便可以通過多關注自己的方式來走出痛苦。
當我們在空閒時候又開啓回憶模式時,請立刻制止自己。
此時,我們可以提醒自己還有很多事情更有意義值得我們去做,我們可以去追那些曾經沒看完的劇、約朋友一起逛街、讀一本好書,去做很多以前沒有機會去做的事情。
不要害怕自己一個人,一個人的時光,輕鬆又愜意。
而當你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忙起來後,你就不會再那麼糾結於過去了。
而現實中,總有一些人,在失戀的痛苦中遲遲無法走出來,他們認為這段感情是因為自己才失敗的,戀情的結束即是自己的失敗。
對於他們,心理學家建議,將這段感情的失敗當做另一個認識自己的新的開端,這是一個很好重建自我、瞭解自我的機會,在此情境下,你可以問問自己以下問題:
“沒有ta,我是誰?”
“我所愛、所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我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TA是否比自己更重要?”
在冷靜思考完這些問題之後,我們的精神世界會得以重新架構,經歷了這段成長經歷,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更具體、更獨立、更清晰,我們的 世界觀、價值觀會更加具有自己個人的色彩。
毋庸置疑,好的事情總會到來。而當它來晚時,也不失為一種驚喜。——《托斯卡尼豔陽下》
在電影《心花怒放》中,男主離婚,但還是深愛着前妻,好朋友希望他走出失戀的陰影,帶他去旅行,希望他能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
最後,男主發現陰影就是自己的一部分,只有勇敢面對困境,才能開啓新的生活。
這個電影揭露一個結論:任何走不出的陰影,其本質原因是在內心深處,你無法接納自己。
一種有爭議的做法——“反彈式關係(rebound relationship)”
現實中不乏有些人會在失戀後立馬投入到下一段戀愛關係中,頗有“無縫銜接”之意,他們企圖用這樣的方式讓自己立馬走出來,這樣的做法被稱為“反彈關係”,但這種關係真的好嗎?
情感專家Meyer認為,儘管有人會將反彈關係作為應對上一段關係傷痛的手段,但這樣的關係對於其中的雙方都是不利的。
在短時間內倉促的開始新的關係,雙方很大程度上可能會因為疏於理解而產生更多的矛盾和不愉快。這不僅對現任不公平,對自己也是極其不負責的。
在沒有走出上段感情就投入到下一段感情,實則是對上段感情的一種逃避方式,企圖通過這樣的方式麻痹自己。
當對方發現自己不過是一個替代品會感到受傷,你將有可能再次面對一種攻擊。
漸漸的,你可能會發現自己並不喜歡對方,這段感情對你來講又是另一種累贅,與此同時,你還會感到愧疚。
如何避免“反彈式關係”?
只有接受痛苦,理性對待上一段已經過去的關係,才可能徹底走出來。
而心理學家通過大量的調查跟蹤發現,那些常常開啓反彈式關係的人,更容易在感情中重蹈覆轍。
這警示我們,要將注意力多放在自己事業上和興趣愛好中,去追求更高的生活目標。當我們清晰明瞭這是我們自己的生活與人生時,我們便不再糾結於某個人、某個點,便可朝更好的人生方向走去。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羣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Cognitive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