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當中印緊張局勢的加劇時,印度發現鄰國都保持沉默
編譯:王德華
長期以來,莫迪樹立了一個鐵腕人物的形象。面對棘手的鄰國時,他會採取大膽而冒險的舉動。 這直接導致了中境邊境衝突。在印度國內,一些媒體正在反思。
《印度快報》在流血衝突前評論稱,為了在選民面前樹立自己的鐵腕人物形象,莫迪政府在地區政治問題上採取了魯莽的做法,不僅疏遠了盟友,還給鄰國敲響了警鐘。
中印衝突發生後,印度發現沒有一個鄰國支持它。21日, 《印度經濟時報》刊發評論稱,
如果莫迪認為,在他面臨作為印度領導人的最重大外交政策挑戰時,他可以指望鄰國的公眾支持,那他就錯了。
文章是這樣寫的:
40多年來,中印邊境發生了首起死亡事件,兩國緊張關係嚴重升級,疫情激增,印度經濟正走向衰退。在這種情況下,孟加拉國和尼泊爾等印度的傳統地區盟友和合作夥伴的沉默令人寒心。
長期以來,莫迪樹立了一個鐵腕人物的形象。面對印度另一個棘手的鄰國巴基斯坦時,他會採取大膽的軍事立場。2019年初,就在他獲得全面連任之前,他下令對巴基斯坦境內發動空襲,此前印度恐怖襲擊,造成約40名印度士兵死亡。現在,他面臨的任務是緩和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因為北京在周邊地區佔據了上風。
印度國內日益高漲的憤怒情緒,導致了抵制中國貨的呼聲。同時,印度政府終止與中國企業的合同。莫迪需要在醖釀中的民族主義情緒,和尋求與北京的和平解決危機之間謹慎行事。
不斷惡化的衝突,可能會促使莫迪重新評估印度的經濟和安全優先事項。莫迪一直依賴他與世界領導人的個人關係來處理關係。
前美國副助理國務卿埃爾斯説,這場致命的邊境衝突“表明,個人外交賭注存在真正的缺陷”。“我預計印度政府會開始仔細考慮眼前的經濟和多邊政策選擇。”
莫迪的“鄰國優先”政策,在他的第一個任期內幫助解決了與孟加拉國的邊界爭端,並緩和了與斯里蘭卡和不丹的關係,但在第二任期卻出現了裂痕。他的政府專注於推動民族主義議程,這疏遠了一些傳統的備用方案,並讓長期的貿易和安全夥伴感到不安。
自5月5日中印邊境危機爆發以來,莫迪一直與鄰國領導人保持聯繫。到目前為止,唯一表示哀悼和關切的是美國、英國和歐盟。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敦促兩國保持最大限度的剋制。
從南海到台灣和香港,中國在該地區的態度越來越強硬。但是,當前的危機讓新德里缺乏友好鄰邦的問題成為焦點。
雙方的軍事官員正在進行談判,以緩和緊張氣氛。印度和中國的外交部長將參加6月23日俄羅斯主辦的虛擬峯會。
當前邊界危機和一些地區合作關係的瓦解,很可能就早埋下了種子。去年11月,印度公佈了一份新地圖。幾個月前,印度改變了其部分克什米爾地區的憲法地位,並將喜馬拉雅拉達克地區分割為一個獨立的聯邦管轄地區。
這張地圖激怒了北京方面,並引發了巴基斯坦和尼泊爾的抗議。
今年5月,隨着印度與中國軍隊的對峙逐漸升温,與尼泊爾的關係因印度修建一條邊境公路而惡化。2015年以來,尼泊爾與中國走得更近。由於印度實行經濟封鎖,此後尼泊爾與印度關係已經處於某種緊張狀態。
此後,尼泊爾立法機構批准了一份新的地圖,認為與印度存在爭議的一個山口和一些地區屬於尼泊爾。尼泊爾稱,印度在修建公路時曾多次穿越該地區。
澳大利亞昆士蘭格里菲斯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表示:“新德里一直拒絕就有爭議的邊界舉行實質性會談,這也沒有起到任何作用。”“毫無疑問,北京方面一直在努力在尼泊爾政府和中國共產黨之間建立更緊密的黨際關係,與傳統的外交聯繫平行。”
莫迪也讓孟加拉國感到不安。去年年底,印度實施新的國籍法引起全國騷亂,孟加拉國外交部長原定的訪問被推遲。
印度一直在探索其鄰國之外的多邊經濟和政治聯繫,目前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可能會加快其重新考慮戰略優先事項的進程。
在中國更加堅定地宣稱其在南海和印度洋的存在之際,印度也在尋求更多的海上合作,參與了美國主導的四方聯盟,包括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和越南。
但是,即使試圖贏得新的聯盟 ,與中國的緊張關係也不是新德里所希望的。中國是印度的第二大貿易伙伴,目前的雙向貿易額為870億美元-
麻省理工學院政治學副教授、《現代核戰略:地區大國與國際衝突》一書的作者維平•納朗説:“樂觀的看法是,悲劇性的人員傷亡,將激勵兩國政府加大努力解決邊界爭端。”“悲觀的看法是,中國無意減輕它對整個實際控制線施加的壓力,而且距離結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