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發動機與動力電池是車輛的動力核心,動力總成是車企未來在競爭中必須有的核心技術資源。
來自乘聯會的專家指出:從車市發展階段看,主流車企目前的佈局處於類似中國重卡市場集團佈局的初級階段,部分二線重卡企業採取類似合作的佈局,多軌制供貨確保電池需求。從產品層面與配套層面來看,由於國內車企電動化發展時間相對較強,國企財力相對完善,電池、電機等領域都有較好的配套資源。
與此同時,相對於混合動力的保守專利技術,部分電動車技術專利相對開放,自主品牌電動車協同發展的機會相對比較多。因此,主流品牌發展高端電動化,是有很好的內外部技術和資源的基礎。
目前部分自主品牌在持續較大地研發投入,所以,在國內強大資源推動下的自主品牌高端化,已經有一定的案例,未來應該是比較容易獲得初期成果的時期。
乘聯會專家表示,新能源乘用車目前市場規模僅有100萬輛的水平,加之參與廠家多,單車型數量規模相對太小,對電池的需求也較小。而且整車企業對電池技術尚未充分把握,還未了解和掌握,因此目前的配套模式應該是不得已的選擇。這類似很多小的重卡企業,到處尋找配套資源,與獨立發動機企業合作形成聯盟的特徵。
動力體系自主可控對車企集團極重要,沒有自產發動機的卡車企業難以做大做強。由於發動機佔汽車整體成本的20%左右,而電池目前在乘用車上佔比是在30%左右。目前自主民營三強企業的動力轉型成果凸顯,比亞迪的自主電池體系極其強大,隨後長城建立的蜂巢動力、吉利的新能源電池研究也投入了巨大資源,目前看也是初見成效。
目前,新能源產業鏈的發展,與汽車初始階段的產業佈局相類似,未來必然逐步形成整車企業主導產業鏈的正常格局。車企自產鋰電池的配套體系仍會加速。
【來源:汽車與配件】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