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王室巨大威信從何而來?

泰國《憲法》承認“國王為國家元首、三軍統帥、佛教以及所有宗教的守護人,且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個人,任何人都不能對國王進行指責或控告,國王通過國會、內閣和法院分別行使立法、行政和司法權。內閣由總理主持,每任約四年左右。”

泰國憲法第7條還規定,國王雖然不直接從事政治,但能在適當的時候充當最終仲裁者。泰國憲法的如上規定為泰國國王在泰國國內具備強大的威信奠定了法理基礎。

國王還是擁有實際權力

雖然泰國屬君主立憲制國家,實行三權分立政體,即國會執行立法權,內閣執行行政權,法院執行司法權,但國王還是擁有實際的權力,並不僅僅是國家的象徵,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泰國並不像日本那樣是真正的君主立憲制國家。王室在國內聲望頗高,國王是國家元首,國家政權採取內閣制,內閣對國會負責。“國會”分為參議院(上議院)和民代會(下議院)兩院,參議院議員不實行民選,一般由總理和內閣提名,國王直接任命。參議員在國會權力有限,只有表決權,沒有提案權,原則上也不能進入內閣。民代會議員由全國投票選民選舉產生,民代會議長為國會議長,國務院總理須來自民代會議員之中。

泰國原本是封建君主制國家,1932年革命以後開始向君主立憲制國家轉型,但由於東亞文化和封建社會歷史過於漫長的原因,泰國王室在泰國社會中的中心地位並未得到削弱,即便是選舉產生的泰國總理,如果沒有得到泰國國王的支持也無法牢固樹立自己的統治地位。有一派學者認為,泰國的民主化轉型並不成功,原因在於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東亞地區國家的社會環境不適合西方的民主化理論,另一派學者則認為,泰國在1932年之後王權獨大而政局飄零的原因並非是與民主“水土不服”,而是民主化不徹底導致國會、法院等民主機制無法充分發揮作用,從而使以王室為中心的傳統貴族階層佔據權力中心。

國王與佛教密切相連

佛教是泰國代代相承的傳統宗教,也是泰國人的生活重心。目前泰國9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據説全國有3萬多所寺廟;而“天使之城”的首都曼谷便有“佛廟之都”之稱。由於泰國曆代國王都護持佛教,所以佛教成為泰國國教,僧侶備受敬重,在社會各階層有很大的發言權。甚至王室儀式、國民教育及生活種種,都以佛教作為規範,而且規定男子年滿20歲時,至少需要出家3個月,每天清晨出外託缽、過午不食。

國王拉瑪四世(1851——1868),曾出家27年,法號金剛智,提倡嚴格持戒,創立法宗派,原有的眾多僧侶就稱為大宗派,泰國僧團自此分成兩派,流傳至今。

大部分青年僧侶是學生,泰國約有九千所教授巴利文和佛學的佛學院,另有兩所佛教大學,只教授佛學,長老比丘指導靜坐及修行,或致力於佈教、教會行政和心理諮詢。在泰國,寺廟是主要的社會教育和慈善機構,所以它有很多的社會功能,如供奉僧侶、信徒朝拜、擺設歷史文物、接待外賓和遊客,甚至還收受社會上無法生活的鰥寡孤獨等窮人養老等。

王室舉足輕重

曼谷王朝三百多年來穩定的統治,百姓依賴王室,國王已成為泰國人的信仰或生活習慣。

特別是近代以來 泰國的政局動盪不定、風雨飄搖,從1932年至1992年的60年中,泰國共發生了18次政變,其中13次政變成功,20位總理相繼組建了48屆內閣。

國王和泰國民眾一起見證和經歷了60年的政治和社會動盪。國王或多或少地充當了最終仲裁者,多次在緊要關頭出面化險為夷,庇護泰國人民躲過了一次次的劫難。

國王在泰國政治中的作用

鑾披汶·頌堪時期

普密蓬國王在位的早期正值鑾披汶·頌堪的獨裁時期。1957年8月,沙立·他那叻元帥因為頌堪主持了佛曆2500年的慶典指責當時執政的元帥頌堪對國王不敬。同年9月16日,頌堪向普密蓬國王尋求支持,普密蓬國王告之其下野以避免政變,頌堪沒有接受普密蓬國王的建議。當晚,沙立·他那叻元帥接管政權。

沙立·他那叻時期

沙立獨裁時期,君主制被恢復。普密蓬國王參加各種公共慶典,巡視各省府並主持了很多發展項目。1963年12月8日,沙立去世,全國進行了規模空前的國喪。皇室顧問的Phraya Srivisarn Vacha後來記錄沒有哪位總理像沙立這樣與皇室有着緊密的關係。

他儂·吉滴卡宗時期

他儂·吉滴卡宗元帥在沙立去世的第二天被任命為總理,他在前10年繼承了沙立的多數政策。1973年10月,在大規模抗議和眾多主張民主的示威人士死亡之後,普密蓬國王隨後任命了法政大學校長毿也·塔瑪沙逖為總理,取代了他儂元帥。

炳·廷素拉暖時期

1980年3月12日,炳·廷素拉暖接任總理一職,直至1988年4月28日去職,由差猜·春哈旺接替。其後,廷素拉暖加入泰國樞密院,由於對泰王忠心耿耿,得到泰王的絕對信賴,他仍然能在泰國政界和軍方保持強大影響力。

1992危機

1992年的黑色五月事件充分體現出普密蓬對於泰國政局及社會的影響力。當時差猜·春哈旺內閣垮台後,有軍方背景的蘇欽達成為總理,使人民不滿。1992年5月17日至5月20日,泰國人民上街遊行示威,抗議軍方統治,其後示威升級,當軍方再次打算武力鎮壓時,國家面臨發生內戰的危機,普密蓬介入。他召見蘇欽達、退役少將查龍和請願學生領袖入宮,在電視面前警告雙方保持克制。在危機下,查龍和蘇欽達一起向普密蓬下跪,不久後,蘇欽達便自動下台,避免再一次危機的發生。事後,很多學者認為,這一事件是導致泰國軍方淡出泰國政治舞台之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42 字。

轉載請註明: 泰王室巨大威信從何而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