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經常被捱打的孩子,和不被捱打的孩子,上學後就露出問題了

由 高會雲 發佈於 綜合

很多家長面對喜歡搗亂的孩子中有一打為快的衝動,很少人可以心平氣和的去教育孩子。因此經常捱打有不捱打的孩子到底有什麼區別呢?等孩子上學之後問題就顯露出來了。

今年八歲的麗麗剛上三年級,她個子矮矮的,説話很膽怯。雖然坐在前面第二排,但被老師關注並不多,老師偶爾點名讓她回答問題,而她總是低着頭,一副膽怯的樣子,之後大家總嘲笑她,她因此更加變得不敢説話了。

時間長了,她的朋友變得越來越少,就算是下課她也喜歡獨自坐在書桌前低着頭不説話。

班主任發現她的問題之後,便進行了一次家訪,接待辦主任的是一位面色蒼白的婦女,背上還揹着一個一兩歲的小朋友。當班主任反饋完麗麗的情況之後,那位媽媽便馬上跳了起來拿起拖把,對女兒便是一陣打罵:“你看看你做了什麼好事,我都跟你説了很多遍了,説話要大聲點,你是聽不懂人話嗎?”

原來麗麗媽是一位全職太太,她的壓力很大,一有不如意的事情便擼起袖子打孩子,這已經成為她的習慣了。

班主任看到這樣的狀況,很嚴肅的告訴莉莉媽,孩子之所以造成這樣的性格,和長期被毆打有很大的關聯。

——常常被毆打的孩子。會缺乏自信,性格很膽怯

其實,被父母毆打的孩子並不只麗麗個孩子,一有做不對的地方就被父母毆打,這便造成了孩子嚴重的缺乏自信,變得膽小怕事。

——經常被打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暴力行為,並且造成了溝通上的障礙

很多孩子被父母打了之後,就會模仿父母這種暴力解決事情的方式。之後自己遇到同樣困難的事情時,也會習慣性的用暴力來解決,從另一方面來説,這些孩子缺乏一種與別人進行良好溝通的障礙。

——經常被捱打的孩子,會變得很叛逆,很喜歡唱反調。

比如孩子經常被大人以暴力的方式來對待。同樣的他們的情緒沒有得到合理的發泄,因此只能積壓在內心,久而久之,積壓在內心的負面情緒就會表現在性格上。不服從大人們的管教,與大人唱反調。

因此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家長們要學會收起你們的拳頭,學會心平氣和的和孩子們進行良好有效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