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犯錯後,低層次父母會不停給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綜合

小玉最近特別鬧心,家裏的孩子似乎是到了叛逆期,怎麼管教都不聽。在她的認知中,是不主張打罵教育孩子的。所以,每次教育孩子的時候,她都會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希望他能夠自己認識到錯誤,並改正。

不過,最近這種方式好像“失效”了,無論她怎麼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就像是沒有聽見一樣,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而且不知悔改。看着孩子這個樣子,她真的是氣不打一處來,有時候都想直接上手教育了。

那麼,為什麼和孩子講道理沒用呢?

受年齡限制,孩子無法理解

孩子在3歲之前,你和他們講道理,效果是不理想的。因為受大腦發育的影響,他們無法理解太深刻的道理。所以,當你苦口婆心講了一大堆,他們不一定能聽懂。

只是反覆講道理,而不是去執行

家長們總是喜歡給孩子喋喋不休講道理,但是從來不去引導孩子執行,那麼這樣的“講道理”都是沒有説服力的。就像我們總是對孩子説要懂得分享,卻不在實際情況中去教會孩子如何分享,孩子就會越來越討厭分享。

在孩子處在某種情緒時,去講道理

孩子處在發怒、生氣、委屈等情緒時,是很難聽得進去道理的。所以,如果這個時候你在他旁邊講道理,他們不僅聽不進去,還會覺得你很煩,對你的説教產生厭煩感。

其實,針對給孩子講道理無用,李玫瑾教授也發表過自己的觀點,她認為:“在孩子6歲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孩子12歲之後,父母的話語就是垃圾。”她的意思是説,在6歲之前,是孩子三觀建立的關鍵階段,父母通過給孩子講道理,幫他們養成正確的行為準則。而6歲之後,孩子有了更大的自主意識,就不會再將父母的話語當成“聖旨”。

所以説,一定不要不斷和孩子講道理,而是要注意時機和具體方式。只有低層次的父母才會不斷和孩子講道理,而高層次的父母,他們都在這樣做:

1、遵循孩子的年齡特徵,允許犯錯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就算年紀小,但是你給他們講得多了,孩子自然能記住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但是,2歲以內的孩子,你給他講道理其實是沒有多大用的。所以,要遵循孩子的年齡特徵,允許他們犯錯。畢竟,教育不必操之過急。

2、以幽默的方式去講道理,而不僅僅是説教

其實不光是孩子們,就算是一個成年人,遇到一個人喋喋不休地對你講道理,你也會感到厭煩。因為這種方式不是講道理,而是説教。所以,如果父母們在講道理的時候,不能太上綱上線,而是要用幽默的方式去講出來,這樣的話,相信孩子們的接受度能提高很多。

3、先安撫情緒,再進行教育

如果孩子還處在生氣、委屈當中時,我們可以先安撫孩子的情緒,讓他們冷靜下來,然後再進行教育。這時候,他們也會更願意聽進去你的教誨。

4、發揮榜樣的力量,並以身作則

如果孩子不願意聽你講道理,那麼我們不如換一種方式,可以用孩子喜歡的人或者事物做例子,發揮榜樣的力量,讓孩子向他學習。這樣做之後,枯燥的講道理就會變得具象化,孩子更易接受。而且,如果家長們能夠以身作則,效果會更明顯。

教育家盧梭曾經説過:最沒用3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和刻意營造的感動。這樣做,只會顯示出父母教育方式的缺乏以及自我管理的情商不足。所以説,真正高層次的父母,都會從管好自己開始,給孩子做好榜樣,然後尊重孩子,用真正適合他們的方式去引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