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赤字貨幣化是潘多拉魔盒

全國“兩會”前夕,關於財政赤字貨幣化的討論愈演愈烈,漸漸出圈。

時下,全球經濟凋敝,各主要國家紛紛“耍流氓”,負利率和無限量化寬鬆已是常規手段,飲鴆也解不了渴,開始在財政赤字貨幣化的邊緣反覆試探。

所謂財政赤字貨幣化,説得通俗點,就是打開印鈔機,國外稱之為直升機撒錢。在此之前,無論是國債還是QE,央行雖然買單,但原則上還是要縮表的,最後由商業銀行和資本市場消化。美聯儲十年來資產負債表越來越龐大,雖然吃相難看,但還不至於掀桌子。財政赤字貨幣化則不然,基本上就等於政府借錢不還了,讓印鈔機負責。

相形之下,中國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就像個“正人君子”,因此不乏重量級的經濟學者發聲,全球流動性洪水之下,中國亦不能獨善其身,需要迅速抓到自己的舢板。

中國經濟確實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一季度GDP下降6.8%,外部環境不確定性洶湧,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產業鏈和就業都需要財政貨幣政策保駕護航。

中國經濟需要啓動刺激政策,“4萬億”捲土重來,在新的情勢和語境下,亦無不可。任何事情,都不能刻舟求劍,而是便宜行事。最大的風險,是什麼都不做的風險。

事實上,我們財政赤字已經擴張,地方國債和特別國債都不是問題。貨幣政策只做不説,M2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降準降息是大概率事件。財政貨幣政策沒有窮盡,宏觀槓桿率仍有空間。

財政赤字貨幣化的前提,是央行現有的貨幣政策失效,陷入不可自拔的流動性陷阱裏,現在我們得不出這樣的結論。而一旦財政赤字貨幣化成為選擇,就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即使未來結束,對中國經濟的熵增作用不可逆轉,結構矯正和市場改革的成本高企。

首當其衝的就是央行獨立性的衰減。在現代經濟裏,央行獨立性是很重要的維度。毋庸諱言,相比其它國家,中國央行的獨立性本來就稍差。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們把央行從財政部分離出來,把商業銀行從央行中剝離出來,逐步提高央行的獨立地位,建立起貨幣傳導的市場機制,就是為了避免讓央行成為財政的提款機。這個基石原則如果棄若敝履,那麼就沒有什麼可以錨定的了。

其次,預算軟約束是我們財政體制的軟肋。地方和國企的預算約束一直是個問題,地方債務也是近年來中國經濟的風險敞口。央行和銀行在體制張力下保持對地方和國企的獨立,遵守財經紀律,本來就很艱難。一旦鬆口,道德風險上升,央行與地方和國企的博弈就處於底牌被看穿的局面,由央行買單債務便在後者預期和理性之中。

至於引發通脹,倒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央行獨立性和財政硬約束是任何經濟體的基石原則。“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其實,直升機撒錢是貨幣學派大師弗裏德曼的一個諷刺,用來證明“撒幣”是無效的,只是增加了通脹而已。但斯人已去,已經管不了後世的“洪水滔滔”。

北京商報評論員韓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04 字。

轉載請註明: 財政赤字貨幣化是潘多拉魔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