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全國兩會人大會議開幕式上,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當年GDP增長目標往往成為關注焦點。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兩會推遲召開,在一季度GDP下降6.8%的情況下,今年是否設定GDP目標?增長目標設多高?都成為經濟學界熱議話題。多位宏觀經濟專家認為,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不變,鑑於全球經濟恢復的複雜狀況,今年可設定相對彈性的GDP目標。
GDP目標有必要設定
此前,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勝勇在發佈2020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數據時曾表示,今年是否設定GDP目標,將在今年兩會上得到答案。在答案即將揭曉前夕,多位宏觀經濟專家也對於GDP目標設定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認為,GDP目標應保留,但設定可以更科學務實。“GDP目標的存在是中央進行宏觀調控的一種方式,是一個目標指引,具有很重要的協調作用和預期管理作用。”
“事實上,越是在未來增長預期存在一定不確定性的情況下,越是有必要設定一個有彈性的增長目標區間,以避免悲觀預期的產生及其宏觀後果。”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政府債務研究中心主任劉曉光表示。
可設置3%左右彈性GDP目標區間
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餘淼傑看來,今年的GDP目標可能會以比較彈性、靈活的方式來設定。“比如表述為我國今年在新冠疫情衝擊的背景下,會努力保持一箇中高增速的GDP增速。”餘淼傑分析,如果將中高增速定量化,增速約為3%左右。
劉元春則認為,在目前情況下,2020年不應過分強調GDP增長,目標不宜過高,要設定一個可行的增速。
劉曉光同樣認為GDP目標設置應給出彈性區間,具體在3%至4.5%之間。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主要成員於澤表示,GDP目標適宜採用彈性區間的形式。疫情對經濟影響很大,今年更重要的任務是“休養生息”。
下半年經濟迴歸常態化
在經歷了疫情在一季度的衝擊後,二季度及下半年經濟走勢如何,將成為決定全年GDP的關鍵。
對此,劉曉光預估,二季度疫情防控取得勝利,復工復產全面推進,充分顯示了中國經濟的彈性和韌性。但是,由於海外疫情的加速蔓延,預計二季度GDP增速雖由負轉正,但仍然低於常態化增長水平,保守估計增長2.5%左右。而下半年,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將回歸常態化增長軌道,在宏觀政策發力的前提下,全年將呈現較為強勁的逐季復甦特徵。
於澤也做出了判斷,認為,下半年,疫情對經濟短期的“超調”影響將全面迴歸國內外基本面。“判斷宏觀走勢切不可脱離趨勢過度談疫情影響。”於澤表示,在此邏輯下,今年二季度GDP將企穩回升,下半年後逐步實現正增長。
但同時,於澤認為,如果沒有強力政策推動,經濟基本面無法支撐高增速。下半年經濟運行的主線是迴歸2019年以來的國內和世界經濟基本面,這意味着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下半年最為可控的因素是積極推動應急防疫體制迴歸常態化防控。在常態化防疫政策下,合併強有力的宏觀政策推動,能夠實現“六保”。
疫情不改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
若能夠保持3%左右GDP增長,則意味着什麼?餘淼傑告訴記者:“我們可以看到,疫情已在全球蔓延,美國、歐元區、英國、日本、加拿大等全球規模較大的主要經濟體今年經濟增速可能都將為負。如果中國保持經濟3%左右的經濟增速,就表明中國依然是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疫情並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這已成為各界共識。在5月20日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新聞發佈會上,大會新聞發言人郭衞民表示,全國政協對如何統籌疫情防控、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非常重視。在召開多次專題座談會,並且通過移動履職平台等形式展開討論後,大家認為,當前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復工復產穩步推進,關係國計民生的基礎行業加快恢復,基本民生得到較好保障。應對疫情催生的許多新產業、新業態得到快速發展。
郭衞民還透露,經濟界、農業界、工商聯界的委員們,聚焦如何克服疫情影響,圍繞把握宏觀政策取向、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提出了多項意見建議;圍繞加快金融市場改革,保護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具體舉措,不少建議被政府部門吸收採納。
來源:北京日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