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新能源汽車業務仍然是北汽藍谷的唯一主營業務,但它對上市公司的營收貢獻已經從81.32%降到51.77%,其他業務在過去的一年實現了超過兩倍的增長。
4月20日晚間,北汽藍谷發佈的2019年經營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在上一財年的營收規模為235.89億元,同去年相比同比增長30.39%;在盈利方面,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0.92億元,其中扣除非經常性損益表現為虧損8.74億元;從經營質量上:毛利潤為21.95億元,毛利率為9.31%,比中國本土車企的平均毛利率高出0.6個百分點。
當然,《出行財經》也一直奉行“公司的盈利能力”不是衡量上市公司競爭力的唯一標準,而更關注上市公司的企業家精神、企業管理的水平和可持續性的盈利水準。
財報顯示,北汽藍谷正從一家傳統的新能源車企,轉向一個聚焦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科技公司,其主營業務正從單一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也正是得益於其他業務的營收從2018年的33.80億元增長到2019財年的113.76億元,才能在整車業務營收出現20.80%下跌的時候,實現了營收增長30.39%的正向增長,公司呈現出了一定的抗風險能力。
但從整體而言,北汽藍谷還需要對主營業務繼續深入梳理,除了已經體現在公告上的幾個重點的聯營及合營公司,甚至還需要新能源汽車業務進行進一步的拆分梳理,如果能夠發現一些可以走出北汽集團的業務單元,那就更好了。
新能源汽車業務實現核心技術突破
經過多年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水平顯著提升、 產業體系日趨完善、企業競爭力大幅增強,產銷量、保有量連續四年居世界首位,電動化躋身世界前列。但從發展質量上來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也面臨很多自己的問題,如發展動力亟待轉換、核心技術供給不足、電池成本依然居高不下、質量保障體系有待完善、產業生態尚不健全等新形勢、新問題。
而北汽藍谷在這十年的發展,不僅在產品規劃層面上,推出EU、EX、EC 等多個系列十餘款新能源純電動乘用車, 全面覆蓋 A00 級到 B 級市場,產品種類包括轎車和 SUV 等具有譜系長、品類全的優勢,實現了經濟型、智能型、高智能型的全覆蓋。並在這一過程中,建立了新一代新能源整車產品平台開發技術、三電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相互依託的協調研發體系和創新能力。
首先,公司在電池領域已實現對影響電動車質量和消費者體驗的三電技術的突破,並實現了在智能網聯、智能駕駛和輕量化等技術路線規劃的落地:公司將把握社會進步的頂層邏輯,加快向製造服務型企業轉型,以多樣化、個性化的出行解決方案推動出行生態變革;以換電模式推廣為抓手加快佈局能源管理與服務;以無人駕駛、萬物互聯助力現代城市治理,努力發揮出新能源汽車更大的社會價值,積極拓展未來生態的全 新增長極。要深入推進“一體兩翼”戰略,依託公司主業,加快平台化轉型,探索全新商業模式的孵化和應用,向全產業鏈賦能,強化運營管理能力。
其次,高性能集成式電驅技術是新能源汽車行業共性關鍵技術,北汽新能源自主開發的高性能一體化智能電驅系統,攻克了多個高電壓大電流、高轉速大扭矩模塊複雜集成面臨的機械、電磁、熱、 EMC、NVH 集成設計難題,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測試顯示功率密度、效率、EMC 等核心技術指標領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力助北汽 EU5 在中汽研 EV-TEST 能耗測試中位列同級車型第一,北汽新能源一體化智能電驅2019年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參評的“中國心”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系統評選活動中獲得技術領先獎。
第三,電控系統是電動汽車的“智慧大腦”,北汽新能源目前的產品已搭載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第三代超級電控系統,具有高安全、高集成、高性能、智能化特徵。作為整車的智慧大腦超級電控系統實時監控着整車各部件數據,智能分析處理信息,管控電池管理、電機控制和整車控制,保證協調一致工作,從而實現智能分配電能、智能管理動力、智能調校駕控,為車輛帶來長續航、強動力、高效能、精準駕控 和全面安全。
第四,完善的、先進的試驗及驗證能力是新能源汽車產品研發、功能實現、製造工藝精準、客户體驗提升 的強有力保障。2019年北汽新能源建成並投入運行的試驗中心,建築面積達四萬平方米,共有88個實驗室,全面 覆蓋電池、電機、電控、智能網聯、輕量化、整車應用六大關鍵核心領域,擁有各類國際先進的試驗測 試設備四百餘台套,形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新能源汽車驗證平台,具備有效提升產品競爭力的硬實力。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為實現公司“產品向上、品牌向上”戰略,北汽藍谷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報告期的研發投入約15.45億元,佔營業收入比例為 6.55%,截至報告期末,授權專利2,740項,授權發明專利611項。企業標準達到1,855項,主導參與的已發佈的外部標準 38 項。
根據資產負債表的數據,北汽藍谷在2020年仍然具備較強的支付能力,以保證其技術創新領域的投入和維持公司在疫情中的正常運營,其中賬面貨幣資金為89.69億元,其中可隨時用於支付的銀行存款為68.88億元。
用組織機構變革推動市場突破
北汽藍谷職工董事、常務副總經理連慶鋒在接受《出行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新能源汽車業正面臨三重壓力,一是汽車市場持續下行的壓力,二是新能源汽車補貼急劇大幅退坡導致市場信心不足產生較大市場波動的壓力,三是外資品牌、新勢力、國內傳統汽車企業紛紛進 入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壓力。同時新能源汽車企業內部面臨電動化及智能化技術創新、新一代產品研發、市場佔有的擴張壓力,新能源企業經營面臨巨大挑戰,但這是新興行業螺旋式向上發展的必經階段。
對於公司未來的發展,財報指出公司正通過機構改革和提升質量管理績效推動公司經營能力的提升。
連慶鋒也表示,公司將遵循行業規律和市場規律,在關鍵環節上做到精準把控,聚焦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市場開拓、資源整合、風險控制和價值創造等六大能力,持續打造引領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推動公司治理能力現代化。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北汽藍谷內部正在推動的組織機構改革,推進事業部制。根據介紹,北汽藍谷將加快籌建,制定更為細緻的年度經營目標、運行機制、工作計劃以及激勵機制,形成可操作、可落地的方案,推進加快產品開發,儘快形成市場突破。而這一改革也讓《出行財經》看到了公司發展的更多創新的可能性。
根據介紹,這種組織結構改革的目的是在於提高組織效能,按照“小部制,大運營”的原則探索建立流程型組織,精準匹配職能與機構,實現組織機構的高效運營。進一步精簡機構設置,減少機構重疊、業務重複導致的企業資源浪費。進一步提高組織敏捷性,做好BEIJING營銷委、EC 產品事業部和ARCFOX事業部的分品牌運營。探索項目制、承包制等組織形式,快速響應任務需求,進一步釋放企業活力。按照責、權、利對等原則,科學合理地下放權力,建立與企業發展相匹配的分級授權機制,着力提升公司經營決策效率。
正如連慶鋒所講,新能源汽車一定不是單純的動力系統的變化,技術變革一定帶來商業模式的變革,所以北汽新能源儘管一直飽受“大客户佔比太大”的詬病,但北汽藍谷並不準備作出改變,因為從發展來講,這也是公司在商業模式發展中的一種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