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股市走勢窄幅震盪,小幅向下。創業板指數、中小板指數、上證指數微跌,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跌幅1%多。而個股的表現卻很精彩,尤其是在中芯國際迴歸前期,相關概念表現亮眼,其他芯片製造個股表現也亮眼比如中微公司和北方華創。
那麼接下來的投資該如何下手?熱點聚焦如何利用?專注主題投資的楊風老師實戰分析不可錯過!
楊風
五月以來,自主可控主題小幅走強且具有持續性。內外因素共振,外部有美國的施壓,內部中芯國際確定迴歸A股登陸科創板,自主可控主題逆勢走強。從市場反應和表現看,自主可控中的半導體指數成為5月以來最強指數,此外A股中中芯國際產業鏈中的長電科技、北方華創和滬硅產業等表現強勢,漲幅遠遠強於大盤。
中芯國際迴歸A股並或股價大基金投資
催化劑1:5月15日,美商務部公告將延長華為的供貨臨時許可證90天至8月14日,但同時升級了對華為的芯片管制——在美國境外為華為生產芯片的晶圓廠商們,只要使用了美國半導體生產設備,就需要向美國申請許可證。
催化劑2:5月15日,內地芯片製造龍頭中芯國際發佈公告,國家大基金二期與上海集成電路基金二期同意分別向附屬公司中芯南方注資106億元、53億元。此前,5月5日中芯國際發佈公告稱,董事會於4月30日通過了赴科創板上市的決議。
催化劑3:據科技媒體報道,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已經下單中芯國際最新的14nm工藝,從台積電南京廠手中搶下訂單。
中芯國際是大陸半導體產業鏈中的核心資產。研究數據顯示,在全球晶圓代工市佔率報告中,台積電以52.7%的市佔率繼續成為晶圓代工廠老大,緊隨其後的是三星,它的市佔率為17.8%,排在第三位的是格羅方德,中國大陸的中芯國際以4.3%的市佔率排在第五位。
中芯國際迴歸意味着半導體自主可控進入新階段。中芯國際位於半導體產業鏈的中游,美國近期針對華為的限制動作的背後目的是限制台積電為華為提供高端製程的晶圓代工服務,中芯國際迴歸A股意義重大,有利於加快其先進製程的產線建設,自主可控主題和半導體產業鏈中優秀上市公司中線受益。
催化劑高頻刺激,自主可控在風口。針對美國的限制升級,週六華為通過心聲社區發聲: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回頭看,崎嶇坎坷;向前看,永不言棄。
三維度深挖自主可控主題自主可控已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主題拐點越來越清晰。我國正在大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並提出了以新型舉國體制助力重大科技創新,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自主可控不僅是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必然路徑,也是我國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必然之選。
自主可控在風口,三維度深挖自主可控主題。國內政策積極推動國產替代與科技創新的發展,美方對華科技領域的限制將進一步倒逼中國的產業升級,加速推進中國的國產替代進程。在雙重催化刺激下,自主可控在風口,從主題投資的視角看,建議從中國科技創新的先鋒華為產業鏈、正在加速追趕的半導體產業鏈和國產硬件和軟件替代產業鏈三個維度深挖自主可控主題的投資機會。
自主可控主題的前鋒、中場和後衞
No.1 華為自主生態,中國創造的先鋒。
華為發力構建自主生態體系,是自主可控主題的前鋒。從2019年鴻蒙操作系統的發佈,到底層鯤鵬芯片計算機產業生態,華為正逐步構建從芯片到服務期到平台的自主創新能力,目前華為已打造“鯤鵬 昇騰”打造超強芯片組合,有望在國產化大潮中建立優勢地位,重塑我國IT系統“數字底座”
華為的自主可控生態
No.2 中芯國際迴歸,半導體加速追趕。
中芯國際迴歸A股,將加速半導體產業國產化進程。過去一年華為在IC設計端已基本實現自研替代或非美供應商切換,而製造端華為仍高度依賴台積電,一旦製造環節無法在台積電下單,而中芯國際技術和產能爬坡仍需一定時間,本次美國製裁政策的切入點就在這裏。
在半導體設備方面,目前美國廠商佔據半導體設備市場約40%份額,其中在沉積、刻蝕、離子注入、CMP、清洗、檢測等關鍵工藝方面,應用材料、泛林、科天等美國廠商具有領先工藝技術優勢和穩定性,經過了長期量產檢驗,短期內難以替代,中芯國際作為國內芯片製造端核心企業,未來承載國內產業鏈自主的重任,其受惠於政策、資金支持將有利於帶動上下游公司共同成長。
半導體產業鏈細分龍頭企業
No.3 國產硬件軟件,國產替代進行時。
硬件軟件的國產化在黨政體系內從試點進入推廣階,2020年有望進一步加速。按照均勻替換的節奏估算,黨政領域個人計算機 服務器國產化替代每年市場規模有望達267億元,考慮事業單位與軍隊後預計將擴大至900億元。在信創領域相關上市公司客户為政府客户的上市公司業績的確定性較強。
硬件軟件產業鏈國產化龍頭企業
用風口 龍頭 確定性的視角尋找自主可控主題投資機會。看好自主可控主題短期的事件驅動催化機會,但更看好自主可控主題的龍頭企業的中長期投資機會。建議大家從風口 龍頭 確定性這三方面去尋找和把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