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變臉” 考驗老字號創新能力

  全聚德、狗不理被顧客冷落的現象,似乎不是孤例。從全國範圍看,許多類似的老字號,似乎都有點被邊緣化的情景,這到底是什麼緣故值得探究。

  中國全聚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聚德”)業績下滑的現狀,引起了監管層的關注。日前,深交所為此專門發函詢問。7月3日,全聚德答覆:“公司餐飲和食品板塊出現下滑,原因主要在於產品和服務滯後於市場需求、創新不足”“特別是90後、00後消費羣體的興起,消費需求轉換迅速”。

  老字號全聚德的產品到底怎樣滯後、分析是否準確,引起了筆者的困惑:如果説服務不到位、落後於市場需求似乎稍好理解,但產品本身落後於市場需求就不好理解了。難道全聚德的烤鴨不好吃了?是嫌全聚德的招牌烤鴨不好吃、還是嫌全聚德越來越高的價格及相應之下越來越落後的服務?這可是性質截然不同的區別。筆者寧願相信所謂的“滯後”,其實是指單靠烤鴨一項的模式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不久前,網上一篇批評天津“狗不理”的文章,説天津的狗不理如今成了“人不理”,天津人吃包子不去狗不理,如同北京人吃烤鴨不去全聚德。由此可見,儘管過去很多年了,對全聚德價格貴的説法卻一直沒有變。不知道全聚德可曾予以反駁?比如證實自己“貴有貴的道理”?不得而知。

  全聚德、狗不理被顧客冷落的現象,似乎不是孤例。從全國範圍看,許多類似的老字號,似乎都有點被邊緣化的情景,這到底是什麼緣故值得探究。

  筆者相信,老字號被冷落,不可能是其招牌產品本身過時,如果説需要創新的話,也不可能是徹底改變這些產品的味道和工藝,更不可能是拋棄這些產品另謀它業。更有可能的是這些老字號的經營機制太老了,人浮於事,對顧客缺乏熱情,坐吃老字號的牌子,久而久之,要麼使老顧客心灰意冷營業額下降,要麼是抬高了經營成本侵蝕了利潤。

  根據全聚德4月13日晚發佈的年度報告,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66億元,同比下滑11.87%;歸母淨利潤4462.79萬元,同比下滑38.90%。

  實際上,自2017年起,全聚德已連續3年出現業績下滑。對比2017年1.36億元的淨利水平,公司去年的淨利縮水超六成。各項營業指標亦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在社會消費總額包括飲食業總消費不斷增加的當今,全聚德的營業額下滑並不正常,利潤滑速更大也更不正常。這還沒完,還有更值得注意的是,全聚德還“玩錢”了。

  據悉,2019年全聚德淨利潤同比下滑38.9%,但是其投資收益高達5517.43萬元,是淨利潤的1.23倍。在投資收益中,除了購買結構性存款取得的近2000萬元的理財回報,公司聯營企業亦為其帶來了近3000萬元的投資回報。這也是引起深交所疑慮的地方。

  這個現象究竟是喜還是憂?筆者認為是憂。正業不掙錢,靠吃利息過生計,知名品牌尚且如此,其他默默無聞的年輕企業該怎麼辦?全聚德空有牌匾而無烤鴨,這將傳遞什麼信號、傳導什麼效應?如果都靠固有的資產孳息維持,實質上就是“吃瓦片”,都如此效仿的話,誰來做實業、正業?

  除了產品,再説服務。創新服務當然好,但對顧客而言,服務其實也很簡單,就是讓人舒服,無需搞新花樣,實實在在就好。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58 字。

轉載請註明: 業績“變臉” 考驗老字號創新能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