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基金時代 基金經理能力邊界直指千億

過去兩年,基金行業享受着“天時、地利、人和”——監管層大力推動權益投資、專業投資者定價能力提升、炒股不如買基金理念深入人心。尤其是今年以來,百億級主動權益基金成批湧現,已有超過50位主動權益基金經理個人管理規模在百億以上。

公募迎來“大基金時代”。但是,管理“大塊頭”需要“大智慧”。面對成長的煩惱,基金業過往的基金經理單兵作戰模式發生變化,團隊作戰成為趨勢。海外市場常見的千億級基金令人期待。

百億級主動權益基金

數量猛增

6月12日,南方成長先鋒成立,規模321.15億;5月22日,易方達均衡成長成立,規模269.67億……巨型爆款基金不斷出現,今年以來已經成立的新基金中,百億級別的達到11只,其中8只是主動權益基金。

在基金髮行史上,2010年至2019年,每年發行成立的百億基金數量分別為2只、0只、6只、2只、4只、13只、11只、8只、14只、26只;2015年至2019年出現的百億級主動權益基金為10只、0只、0只、7只、1只。如果今年上半年的發行高潮持續,百億基金數量有望挑戰歷史紀錄。

爆款不斷湧現,基金經理管理規模隨之加大。目前,管理規模在100億以上的基金經理有55位,最多的管理了近700億資金。這些基金經理主要分佈在匯添富、廣發、交銀、中歐、富國、興證全球、易方達等基金公司。

“爆款基金擁有相同的基因,一是賺錢效應,二是績優基金經理,三是銷售渠道力推,三者缺一不可。”德邦基金品牌與戰略負責人直言。

信息的廣泛傳播也是助推爆款出現的主要原因。一家基金公司市場部總監認為,新基金髮行時,基金公司、渠道客户經理在微信等平台大舉推薦,對打造爆款基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互聯網時代,很容易形成贏家通吃局面,資金迅速向有長期業績的基金經理及頭部公司集中。

華南一家基金公司產品部人士認為,去年以來,在監管層引導鼓勵下,權益基金大發展。2019年權益基金業績展現出明顯的吸引力,今年A股繼續表現出強大的韌性,市場信心不斷提升。同時,基金營銷比拼激烈,公眾投資心態受到影響。

團隊化作戰或成趨勢

權益基金正成為主戰場

“未來權益基金的市場容量會越來越大。優秀基金經理已經在管理幾百億規模,離千億規模不會太遠。”安信基金表示,近兩年,市場越來越成熟, 優秀基金投研團隊和產品的號召力逐漸增強,依靠團隊管理產品已是可以預見的趨勢。

不過,這一趨勢也令規模與業績的矛盾更加突出。匯安基金零售業務部總經理魏嵬表示,基金管理中有個“不可能三角”:規模、超額收益、流動性三者不可能兼得。

德邦基金品牌與戰略負責人表示,規模大會超出投資管理半徑,這一點已在數據上得到驗證。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核心分析師李穎表示,基金投資受到容量的限制。大規模權益基金的投資運作中,如果規模與策略容量、基金經理能力容量出現衝突,只能在保持規模還是保持策略優勢中被迫做出平衡。

但是,行業快速發展,大眾客户需要單隻容量更大、長期業績更穩定的旗艦產品。一些大型基金公司已經在朝團隊化運作方向發展。

主動權益規模較大的中歐基金就是一個代表。中歐基金董事長竇玉明表示,不希望發太多的基金,這會讓大眾客户不得不按照短期業績去挑選基金;希望提供數量較少、差異明顯的基金產品,把長期業績做到卓越,單隻基金也能夠容納很大的資金量。

一家基金公司權益投資總監表示, 該公司考慮由多名基金經理共同管理一隻基金或同一類基金。“國外很多公募基金都採取類似方法,國內資管行業也在嘗試。我們公司正在做內部優化,通過增聘基金經理等方法解決大基金的管理問題,用業績證明有能力管理好大基金。真的到了千億規模,仍能保持風格一致,把收益率、回撤控制都做好。”

據瞭解,目前不少大型基金公司都有類似的計劃,由風格一致的基金經理形成團隊,共同作戰。

數據顯示,2019年末,國內股票和混合型基金規模合計佔年度GDP的比例僅為3.2%,同期美國股票基金相應占比為69.5%。若以這一數據為參照目標,我國權益類基金或有65萬億人民幣的市場空間。公募基金等資管機構迎來巨大發展機遇,權益基金正成為競爭主戰場。

諾德基金FOF投資總監鄭源表示,居民為實現財富保值增值,希望投資權益類市場。2016年以來,A股波動性逐步降低,基於結構性行情的整體慢牛市場特徵逐步形成。同時,公募基金整體表現較普通投資者更具優勢,公募權益基金具有相對較大的發展空間。

然而,看準權益資產發展空間的不僅是公募。外資獨資基金公司、銀行理財子公司也在加大布局力度。一家基金公司總經理直言,公募基金要好好把握未來三到五年的黃金髮展期。

華南一家基金公司產品部人士表示,投研能力是公募基金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公募基金相對於其它資產管理機構的優勢。公募基金要保持在權益投資領域的優勢,必須不斷髮展提高,為優秀基金經理發揮優勢提供基礎。

“基金經理離職率一直在20%左右,人才爭奪戰不可避免。”晨星(中國)研究中心基金研究總監王蕊表示,基金公司長期發展不應僅靠幾位明星的投資管理能力,而應該構建優秀的投研團隊,用良好的投研交流機制提升管理團隊的整體業績,以良好的內部培養與晉升機制管理團隊,滿足行業擴容以及管理規模擴大產生的需求。

“我們注意到監管層有意放開公募基金經理兼任專户產品投資經理的限制。這是為公募基金業留住優秀人才所做的積極探索和嘗試。”鄭源説。

( 編輯:葉景 )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70 字。

轉載請註明: ​大基金時代 基金經理能力邊界直指千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