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改革、科技:揭秘中國平安中報的三個關鍵詞
如果問你,A股30年來,誰是價值投資的典型公司?一直以來的優等生中國平安肯定是其中之一。創始人馬明哲與騰訊的馬化騰以及阿里的馬雲並稱中國的“三馬”。
如果再問你,A股哪家公司業務體量最大最複雜?已經1.4萬億市值的中國平安肯定也是其中之一,旗下涉足保險、銀行、科技、醫療等多個業務條線。
所以,中國平安的中報,吸引了全市場的目光,大家都想看看這個巨無霸型藍籌股成績如何?以及未來準備怎麼幹。
中國平安在8月27日晚正式公佈了半年報並在8月28日午間舉行了業績説明會。全程瞭解下來,有三個關鍵詞可以概括中國平安怎麼樣了以及未來會怎麼樣,這三個關鍵詞就是“穩健、改革、科技”。
穩健説的是中國平安的現狀,改革説的是中國平安準備怎麼幹,科技則是中國平安要構建的戰略生態。
“還是曾經那個穩健少年”
先説穩健。
衡量一個上市公司發展是否穩健,有兩個層面,一是在經營層面是否穩健,二是作為公眾公司,在股東回報上是否穩健、可持續。
經營上看什麼?看利潤。
今年上半年,疫情突發,各行各業的困難自不用説。特別對於中國平安這樣一家體量極其龐大、業務極其複雜的公司來説,很多業務需要線下進行。
所以,我們看到2020年上半年中國平安的財務利潤,也就是歸屬於上市公司母公司利潤686.83億元,下降了29.7%。
一般人看到這個財務指標不會有特別多的想法,畢竟大家都困難。不過,這並不是“真實”的中國平安。
這裏有一個背景是,今年的半年報中國平安採取的新會計準則,這意味着在上半年資本市場、信用市場波動加劇下,投資業務的公允價值波動變大,影響了利潤。
而如果從更能反映公司實際經營情況的指標營運利潤來看,中國平安上半年營運利潤為743.1億元,同比逆勢增長了1.2%。
細分結構上來看,平安的重頭業務壽險及健康險業務營運利潤515.35億元,同比增長6.4%。科技業務總收入427.32億元,同比增長11.2%。
這兩塊的增長抵消了部分受疫情和資本市場波動影響的業務。
為什麼在全行業受疫情波及影響的情況下,平安的壽險及健康險業務營業利潤卻能逆勢增長?
從大勢上來説,顯而易見,疫情之下,民眾前所未有的關注生命健康,進一步催生了民眾的保險意識,對一些優質的保險產品有更高的需求。後疫情之後,預期民眾將會對保險產品有更深的理解和需求。
對於平安本身而言,拿聯席首席執行官謝永林的話來説,“上半年凡是不需要面對面的業務,都在高速增長”。這背後實際上是平安多年來佈局線上,線下線上融合發展的結果。
在疫情期間,一方面,平安壽險升級線上隊伍管理平台,實現增員、培訓、獲客展業等經營管理的高效運轉;另一方面,堅持“產品+”、“科技+”策略,有力支撐線上化經營轉型。
比如,在今年一季度疫情最嚴重時,平安傳統代理人線下業務展業受阻,高價值保障型業務受到一定影響,平安就加大易於銷售但價值率相對較低的線上簡單產品推廣力度,為疫情過後客户轉化做準備。
總結下來就是,中國平安憑藉行業具有競爭力的壽險業務和科技業務逆勢增長,在上半年完成了營運利潤的增長。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
今天,資本市場上中國平安的股價也用小幅上漲來解讀這一中報表現。
説完經營層面,再看中國平安的股東回報是否穩健。
根據中報的方案,將向股東派發中期股息每股現金0.8元,同比增長6.7%。分紅的增長几乎和營運利潤的增長掛鈎。今年都不容易,中國平安依舊拿出真金白銀回饋股東。
所以,從營運利潤和股東回報兩個角度看,優等生還是優等生,就是“穩”。
重頭業務改革進行時
再看改革。
平安改革的重頭戲是對壽險業務進行改革。在上半年中國平安743.1億元的營運利潤中,壽險及健康險業務獨佔515.35億元,可以説是中國平安最重頭的業務。
為什麼要改革?馬明哲説,“近年來,我們發現,壽險傳統模式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面臨巨大挑戰,宏觀環境、消費者需求、人口紅利以及科技應用的飛躍都對保險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破不立,破而後立,公司內部在經營管理、產品設計及渠道建設等方向上也亟待調整升級,平安必須進行全面的壽險改革。”
怎麼改?以馬明哲擔任組長的壽險改革領導小組,確定了四個需要攻堅的改革方向。
一是改發展模式,由以前的重規模到重“規模+質量”;二是營銷體制改革,提升代理人質量,用數字化賦能;三是產品改革,打造更有温度和場景的壽險服務;四是渠道改革,融合線上和線下。
中國平安上海陸家嘴總部
業內人士評價説,這四個方向,哪一個都是壽險業務的重中之重,同時改的方向又契合平安集團本身的優勢。
改革完成之後,平安將再造壽險業務人才、渠道、產品三個關鍵環節。將來平安壽險業務在行業內打造的場景將是,高素質的代理人才隊伍、渠道和產品的改革優化驅動銷售收入規模的增長,收入規模增長又提升代理人才的收入和隊伍規模的擴大。進而,形成一個業務和人才正向增長的局面。
這一局面已初現端倪,今年上半年,代理人規模達到115萬人,第二季度較一季度末增加1.3萬人。更為重要的是,公司整體素質有所提升,上半年高潛能優才數量達10萬,同比增長1.9%。
事實上,中國平安的本輪壽險業務改革已經從2018年悄然開始,到今年涉及改革的15個項目將全部完成試點。平安集團聯席首席執行官陳心穎説,從已經開展的試點情況看,效果令人鼓舞。明年大規模推廣後,將會從集團層面看到壽險業務的效果。
有券商分析師指出,平安堅定推進壽險改革,年底將完成所有項目的落地,2021年迎來改革紅利的集中釋放,業績有望實現爆發增長。
針對中國平安的動作,國泰君安的研報標題是“下一站,數字壽險”;國信證券的研報標題是“壽險改革,佈局未來”。諸多券商分析師調高中國平安二級市場的目標價。
顯然,對於中國平安來説,這是一場外界關注,同時必須打贏的改革。
改革一旦完成,2021年或許是平安業務及業績的爆發之年。
神奇的科技
通讀中國平安的中報,有一個業務條線是絕對的亮點,那就是科技。
為什麼説科技是絕對的亮點?先看數據,2020年上半年,公司科技業務總收入427.32億元,同比增長11.2%。
在中國平安的大戰略中,“金融+科技”、“金融+生態”是其核心主業和要構建的生態。可以説,科技是這個生態中的關鍵一環,這次疫情又放大了科技在各個行業中的應用力量。
這半年,為什麼平安的科技業務增長如此迅速?其背後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平安歷年來重視科技形成的“硬核”科技力量沉澱。二是科技應用在平安構建的生態中,讓業務發生了促進和融合,也就是平安業務生態中,給科技提供了絕佳的應用場景。
中國平安高管亮相中報發佈會
先説科技實力。平安集團聯席首席執行官謝永林在發佈會上列舉了一連串的數字: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科技專利申請數累計達26008項,較年初增加4625項;在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專利排名榜中,平安以超1500項金融科技專利申請,連續兩年位居全球第一位。
拿謝永林的話來説,平安在科技上面的投入和發力在“疫情期間也沒閒着”。
事實證明,對科研的持續投入和發力,最終會反哺到業務上。
除了上面所説的在壽險改革中,打造數字壽險,賦能產品和渠道。在平安的其他業務條線上,科技應用也是在疫情期間展現了“威力”。
比如,在疫情期間,凡是可以線上服務的,有相當的產品線實現了90%的AI坐席替代服務;在有着百萬級代理人的招聘業務上,AI進行雲面試;疫情期間平安好醫生累計接受問診17億人次,極大地分流了線下醫院的就診壓力;平安旗下的金融壹賬通給69家金融機構技術賦能,提供銷售、風控、貸後管理服務……
同時,中國平安旗下的科技業務又有着很強的融合場景,比如平安好醫生與壽險業務結合,汽車之家與金融和產險業務融合等。
所以,在中國平安的科技關鍵詞中,既有硬核實力,又有海量的場景應用。以此踐行了平安的“金融+科技”和“金融+生態”。
可以預見,隨着平安在科技上的持續深化投入,科技業務收入還將繼續增長。也因此,今年以來,平安旗下的科技業務主體平安好醫生、金融壹賬通等市值分別提升84%和108%。
對於中國平安這樣的巨頭來説,穩健的經營是基礎,壽險業務改革是路徑抓手,以科技賦能金融、賦能生態是讓平安平穩快速增長的引擎。
大象還能起舞,1.4萬億市值的中國平安依舊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