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拓寬 7家銀行支持線上查詢央行徵信報告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宋亦桐)隨着網銀、手機銀行App逐漸成為零售客户辦理業務的主流渠道,央行徵信報告查詢途徑也有所拓寬。7月21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包括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廣發銀行、浦發銀行在內的7家商業銀行均已上線網銀、手機App查詢央行個人徵信報告的功能,申請材料大幅減少、全程電子化,高效便捷更安全。分析人士認為,央行授權銀行可進行個人信用報告查詢操作,可以減少系統查詢的壓力,對於銀行來説,對開拓C端客户也具有積極意義。

據瞭解,以往通過自助查詢代理點查詢、訪問央行徵信中心官網查詢是常見的個人信用報告查詢方式。來自央行徵信中心發佈的數據顯示,全國共有2000多個查詢點提供櫃枱或自助終端查詢,即查即得。

為進一步便民、惠民,央行徵信中心開始陸續授權銀行開通PC客户端、移動設備App客户端等網上銀行渠道提供個人和企業信用報告查詢服務。申請材料大幅減少、全程電子化、下載全免費也成為一大特色。例如,在使用浦發銀行App或個人網銀查詢徵信報告時,用户均僅需填寫驗證碼(認證碼)與接收報告郵箱,同時閲讀並同意《個人信用報告授權查詢協議》等客户隱私授權操作,並通過身份認證,即可申請成功,而無需再提交其他申請資料。

建設銀行個人手機銀行簽約客户通過登錄該行個人手機銀行,在線簽署查詢授權書即可查詢,且不受櫃枱營業時間限制。登錄招商銀行App,在首頁找到並進入“城市服務”,便能看到“個人信用報告”服務,進入個人信用報告查詢頁,點擊“發送驗證碼”後招商銀行將向用户綁定的手機號碼反饋驗證碼短信,輸入驗證碼再進行人臉識別即可免費申請查詢個人信用報告。

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人工智能與變革管理研究院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研究中心主任劉峯看來,個人徵信查詢從線下搬到線上的最大的好處是便民,也能有效減少疫情當下民眾去銀行聚集查詢引發的不必要風險。

為了保護客户個人信息安全,多家銀行在信用報告的查詢上全程採取了多重嚴格的身份驗證手段。據浦發銀行北京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提交查詢申請前,手機銀行客户需要進行人臉識別,以對客户身份進行交叉認證。雖然使用網銀查詢無需人臉識別,但由於申請及查詢過程均需使用U-Key,也具有極高的客户身份安全校驗功能。中信銀行也需要驗證U-Key並確認信息後,用户才能進行個人徵信報告查詢操作。

一位國有大行相關人士表示,央行授權銀行可進行個人信用報告查詢操作,也是意在減少系統查詢的壓力,而此番多家商業銀行將徵信查詢功能從“線下”搬到“線上”,對開拓C端客户也具有積極意義。不過在獲取用户信息上,銀行要履行提前告知義務,尊重用户的選擇權和知情權。

在劉峯看來,銀行在賦能C端方面還存在更多的可能,他進一步指出,銀行還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來提升金融產品的創新能力;通過大數據蒐集,可以更精準的構建出用户畫像,推出個性化的服務產品給到客户;通過數據融合,讓銀行更好的場景化,配合商家共同發掘數據價值,服務於客户場景化的需求,也可以將區塊鏈技術融入到金融服務徵信、價值轉移等領域中去。

在央行徵信中心官網《信息主體網銀查詢信用報告服務》公告中可以看到,央行用“為了方便信息主體”這樣的措辭描述依託銀行PC客户端、移動設備App客户端等網上銀行渠道提供個人和企業信用報告查詢服務。央行徵信中心也表示,將陸續更新開通名單。劉峯預計,未來央行可能會根據授權和試用情況逐步擴增名單。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06 字。

轉載請註明: 渠道拓寬 7家銀行支持線上查詢央行徵信報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