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道】據俄羅斯衞星通訊社9月9日報道,到2030年,人民幣可能成為僅次於美元和歐元的第三大全球貨幣。這項預測由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們做出。摩根士丹利的專家們預測,目前人民幣在世界儲備中所佔的份額不超過2%,但在未來十年,在最壞的情況下這一份額也將增長到5%,在最好的情況下將增長到10%。
報道稱,分析師們表示,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證券的需求呈上升趨勢。今年7月外資淨流入中國債市213億美元——這是自2014年開始發佈相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高指標。外國投資者手中持有的債券總價值達到3600億美元,比去年多13.7%。
報道提到,未來這一趨勢將大大加強人民幣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摩根士丹利的報告稱,中國的證券投資將成為本十年資本流入的主要渠道,而直接投資將逐漸退居次要地位。分析師們稱,考慮到中國政府以及投資者都對吸引資本和提高金融市場的開放性感興趣,因此將來全球資產的很大一部分將以人民幣計價。
俄羅斯衞星通訊社介紹稱,人民幣早在2016年就已被正式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從那時起一些國家的央行便開始以人民幣儲備。截至2019年底已有70家央行儲備人民幣,而2018年只有60家。但人民幣在世界外匯儲備中的總份額尚未超過2%。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2020年第一季度美元在世界儲備中的份額為61.9%,歐元為20.05%,日元為5.70%,英鎊為4.43%。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東民在接受衞星通訊社採訪時就此表示,有幾個因素阻礙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劉東民説:“當前人民幣國際化最重要的推動因素之一是中國要實現資本賬户的充分開放。然而截止目前中國資本賬户的完全開放尚未實現,這實際上是影響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另外其它因素還包括:一是匯率的自由浮動,這與資本賬户的充分開放相關聯,如果匯率不能夠自由浮動,資本賬户的完全開放將難以實現;二是中國國內金融市場的充分對外開放,比如資本市場如果能夠充分開放,那麼就能夠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者用人民幣來投資;三是中國的經濟需要長期保持中高速的增長。”
然而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們認為,中國的經常賬户將在不久的將來變成赤字。由於正在中國尋求改變自身經濟的增長模式,即從出口轉向國內消費,中國的耗費將不可避免地超過其生產的產品。耗費是指消費、投資和政府支出。到2030年中國的經常賬户赤字預計將達到其GDP的負1.2%。摩根士丹利認為,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彌補2025年至2030年期間的赤字,中國每年至少需要淨流入外國資本1800億美元。
劉東民稱,經常賬户和金融市場逐步開放的道路沒有改變。因此,總的來説,摩根士丹利對人民幣在國際金融體系中作用日益增強的預測不無道理。
劉東民表示:“我認為,是有希望的,原因在於目前中國經濟的增長態勢良好。尤其是中國的抗疫非常成功,使得國內的金融市場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很多西方機構對投資中國的資本市場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我們可以看到,目前中國債券的收益率顯著高於西方國家,外國投資者使用人民幣投資到中國來,所獲得的投資收益要高於投資西方國家,可以説這是中國吸引境外投資者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從大的背景來看,中國正在加速推動金融改革與金融開放,所以未來中國國內的金融市場會用更好的條件來吸引境外的投資者,再加上中國當前經濟增速非常穩定,我想這些都是有利因素。”
報道提到,大多數金融市場發達的國家已經開始採取最低、甚至零利率政策來應對當前這場危機。這會使投資利潤減少。中國不採取這種行動,而是將利率維持在較高水平,並且總體上推行温和的貨幣政策。鑑於中國和美國證券投資的可靠性具有可比性,因此中國市場和其他市場證券收益率之間的價差使中國市場對投資者越來越有吸引力。
俄羅斯衞星通訊社稱,儘管國際局勢日趨複雜化,中國政府仍在採取便利外國資本進入中國市場的措施。就在幾天前金融監管機構發佈了外資債市准入新規草案。草案簡化了許多流於形式的手續,並統一了外國投資者進入中國不同類型證券市場的機會。此外,外資負面清單也在不斷減少。今年還取消了對銀行、保險和經紀行業的外資份額的限制。幾家外國金融公司已經申請對中國合資企業進行完全控股。其中,摩根大通成為首家完全控制其在華業務的公司。其他世界主要企業,例如,瑞銀集團、野村控股公司和瑞士信貸集團,也緊隨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