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鄭州,記者 王平安),豬價高企消費不振,加之儲備凍肉持續投放,致屠宰行業“入冬”,有屠宰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屠宰場現在是殺一頭(豬)虧一頭。”雙匯發展一季報顯示,在2019年四季度屠宰量腰斬基礎上,2020年屠宰量下降64.78%,但雙匯發展的豬肉銷量變動幅度較小,屠宰與銷售差額約44.2萬噸,其背後原因為雙匯發展從萬隆定義的“殺豬賣肉”轉變為“少殺豬多賣進口肉”。
屠宰“入冬”
2月中旬至今,豬價持續高位回落,農業部公佈的全國豬肉平均批發價顯示,豬肉價格在2月17日達到50.80元/公斤歷史高位,至4月28日跌至43.88元/公斤,跌幅13.62%。但相較2019年4月28日同期的20.64元/公斤,如今的肉價仍有112.60%的同比漲幅。
在肉價高企背後,是生豬存欄量與出欄量的下滑。國家統計局公佈的生豬存欄同比變化數據顯示,自2017年三季度起,我國生豬存欄量已連續11個季度下滑,且自2019年一季度開始加速下滑,2019年Q1至2020年Q1我國生豬存欄同比變動幅度分別為-10.10%、-15.00%、-28.50%、-27.50%、-14.40%。另有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生豬出欄量5.44億頭,同比下滑21.3%。
豬價高企抑制豬肉消費,且生豬存欄量下滑收豬困難,屠宰場開工率低下,原料生豬收購困難。卓創資訊數據顯示,2020年3至4月,國內重點屠宰企業平均開工率持續在16%至18%徘徊。
對此,某屠宰行業人士認為:“終端豬肉價格過高,消費人羣和消費能力有限,市場空間壓縮致屠宰場利潤收縮,市場需求疲軟之下,低成本的凍品肉和儲備肉又持續衝擊鮮品市場,導致屠宰場供需兩弱,壓力進一步增加。現在白條肉銷售緩慢,屠宰場開工率極低,開工也是‘殺一頭(豬)虧一頭’。”
在此背後,是凍肉成交價低於生豬出欄價,“麪包”比“麪粉”便宜。華儲網消息顯示,春節至4月23日,國家有關部門在58日內組織了12批中央凍豬肉儲備投放,共成交7942.21噸,平均成交價為22842.84元/噸,約22.84元/公斤。
雙匯發展屠宰量再降 美國豬補缺口
雙匯發展的財報從側面印證了屠宰行業“入冬”的判斷。
4月28日晚間,雙匯發展發佈的2020年一季度報告顯示,當期雙匯發展屠宰生豬166.5萬頭,較去年同期的472.7萬頭下降64.78%。這並非雙匯發展屠宰量首次出現大幅下滑,歷史數據顯示,2019年四季度雙匯發展單季生豬屠宰量為193萬頭,較2018年同期的427.56萬頭下滑54.86%。
雖然屠宰量暴跌,但雙匯發展的豬肉外銷量並未減少,原因為雙匯發展從“殺豬賣肉”變成了“少殺豬多賣進口肉”。財務數據顯示,一季度雙匯發展屠宰量僅剩35.22%,但其肉類外銷總量仍高達68.3萬噸,按照一季度生豬出欄均重約125KG計算,雙匯發展自屠豬肉約24.1萬噸,尚有44.2萬噸缺口。
財聯社記者就此問題聯繫雙匯發展董事會秘書張立文,對方未接聽電話,4月29日工作時間內,記者多次撥打雙匯發展證券部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對此,上述行業人士告訴記者:“一季度史密斯菲爾德那邊的美國進口肉大約35萬噸左右,加上一些其他方面的採購,基本就差不多了。”
雖然張立文並未解釋一季度雙匯發展屠宰量與外銷豬肉量的缺口從何而來,但張立文曾對2019年四季度的屠宰與銷售差額解釋稱:“有一部分進口,也使用了一部分庫存肉。”
在史密斯菲爾德大規模進口背後,是一季度整體豬肉進口猛增。海關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我國豬肉進口量95.1萬噸,同比增加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