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投資者認為孫正義(Masayoshi Son)正在控制軟銀集團公司(SoftBank Group Corp.)的風險時,這位日本億萬富翁進軍高槓杆衍生工具的舉動使他們有了新的擔憂的理由。
週一,軟銀股價在東京大跌7.2%,市值蒸發了約90億美元。這是在該集團使用股票衍生品大量押注高飛科技股之後做出的-儘管有報道稱該公司擁有數十億美元的賬面收益。
孫正義的職業生涯充滿了艱鉅的收購和戰略轉變,但是現年63歲的孫正義今年花了很多時間採取了投資者友好的措施,這似乎使他似乎終於在聽取了激進主義者艾略特管理公司(Elliott Management Corp.)這樣的股東的意見。此舉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即軟銀正在着手另一項冒險行動,這可能導致像辦公室共享初創公司WeWork遭受的損失。知情人士説,兒子本人正在與執行他的想法的一小撮員工一起領導期權交易。
新加坡非對稱顧問公司(Asymmetric Advisors)的市場策略師阿米爾·安瓦爾扎德(Amir Anvarzadeh)表示:“兒子是個投機者,並不是每個有遠見的人都説他是他。自從1994年軟銀上市以來,他一直在為之服務。”當泡沫形成時,他永遠不會離行動太遠。”
軟銀在八月份透露,它正在建立資產管理部門來買賣公共證券,並表示可以使用衍生品。令股東感到震驚的是,孫正義似乎正在使用期權來擴大他在市場一角的風險敞口,因為那裏的估值飆升,富有的個人投資者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軟銀尚未透露其交易細節,該公司拒絕對此事發表評論。
孫正義在今年早些時候宣佈將出售4.5萬億日元(420億美元)的資產並回購2.5萬億日元的股票,這幫助軟銀的股票從WeWork失誤和冠狀病毒爆發後的暴跌中恢復過來。股價從三月份的低點翻了一倍多,達到了上個月二十年來的最高水平。
很難確定軟銀的期權押注使該公司承受了不適當的風險。的確,衍生產品旨在幫助投資者對沖股票突然波動或波動加劇的風險。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軟銀的衍生品交易始於六月,交易相對保守,例如項圈交易。他不願透露姓名,因為細節不公開。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軟銀在以科技股為主的期權上花費了約40億美元,總體風險敞口約為300億美元。報導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説,該公司從這些股份中獲得約40億美元的賬面利潤。
自1981年創立軟銀以來,Son已經嘗試了數十種業務。他的職業生涯始於軟件發行,貿易展覽和雜誌,然後擴展到電信和初創公司。當他收購了數百家新興公司(包括後來成為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份時,他就建立了聲譽。
孫正義的大賭注常常使他的投資者感到困惑。2006年,軟銀收購了沃達豐集團(Vodafone Group Plc)在日本的無線業務,這是當時亞洲有史以來最大的槓桿收購。很少有機會扭轉困境,但他成功獲得了日本第一部iPhone的獨家使用權,從而成功了。
他在美國收購無線運營商Sprint Corp.時嘗試了類似的劇本,但事實證明轉機困難得多,Son於今年出售了該業務。四年前,他以3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芯片設計師ArmLtd。這使他的股票大跌,而他現在正在談判出售該業務。
在另一個有爭議的舉動中,他成立了1000億美元的願景基金,以收購數十家科技初創公司的股份。在減記了包括WeWork和Uber Technologies Inc.的持股價值之後,該基金在截至3月的財年中虧損了177億美元。由於市場激增有助於提高初創企業的估值和首次公開募股的需求。
傑富瑞(Jefferies)高級分析師Atul Goyal表示:“軟銀一直在改變其戰略,距離'收購技術初創公司的少數股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戈雅爾仍然表示,押注軟銀股票是有風險的,只要該公司仍致力於其回購計劃即可。
至於軟銀對整個股市的潛在影響,過去任何人都認為單一期權買家可以推動整個市場波動的想法引起了人們的懷疑。幾位分析師指出,與其他市場相比,大型機構參與者的數量仍然相對較小。
期權超支的股票大幅波動,令經理感到困惑
但是隨着夏季特定股票期權交易量的激增,一些分析師開始改變他們的想法。
“軟銀在大單注方面享有一定聲譽。DailyFX亞太區策略師Ilya Spivak表示:“如果市場參與者關注他們的所作所為-拋出較大的定向風險-並設法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作用,這也不會令我感到驚訝。“但是他們是否可以全權負責推動市場發展?聽起來很牽強。”
顯而易見的是,關於孫正義的敞口和他的未來交易計劃的疑問,軟銀地位的消息給市場注入了不確定性。
德意志銀行全球策略師吉姆•裏德(Jim Reid)寫道:“現在已經發現這些交易,它們很可能會繼續影響交易,因此,當我們找到平衡時,我們會期待前進的坎ride,交易者希望利用他們的新知識。”一張紙條。“經驗告訴您我們還沒有聽説過這個故事的最後部分,而在此類事件中經常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後果。”
其它相關資訊請關注so財富(www.socaifu.com)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