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寶武與全球三大鐵礦石供應商之間都已經實現了鐵礦石交易的人民幣跨境結算。
5月11日,中國最大的鋼鐵集團中國寶武宣佈,最近,與澳大利亞力拓集團完成了首單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的人民幣跨境結算,總金額逾一億元。
該集團提到,這是繼今年1月和4月分別與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完成首單人民幣跨境結算後的又一新進展。至此,中國寶武與全球三大鐵礦石供應商之間都已經實現了鐵礦石交易的人民幣跨境結算。
早在去年9月,大連期貨期貨市場總經理王鳳海分別與三大礦山代表會面座談,各礦山代表均表示,一直以來對大連鐵礦石期貨市場高度關注,並對期貨市場在鐵礦石定價中的功能表示認可。
這一切的背後,是中國巨大的實體經濟能力、人民幣大宗商品期貨建設的長期努力、和全球疫情下的“風景這邊獨好”。
鋼鐵世界網站圖
觀察者網梳理發現,海關總署最新公佈數據顯示,我國4月份鐵礦石進口總量為9727萬噸,較3月的8591.3萬噸高出13.22%,比去年同期的8077萬噸增加20.4%,刷新自2002年有記錄以來同期新高。此外,今年1-4月,我國鐵礦石進口總量3.6億噸,同比增加5.4%。
鋼鐵行業網站鋼鐵世界網5月11日報道分析,由於我國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到位,讓國內基建活動較早得到復甦,以及在政府推進基礎設施刺激將拉動消費的預期影響,中國的鋼鐵需求被海外礦山巨頭進一步看好。船舶追蹤及港口數據顯示,4月來自巴西的鐵礦石的到貨量環比增加12.7%,來自澳大利亞進口礦的數量則小幅增加0.7%。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近日發表文章研判,歐美日等國疫情仍未見好轉,鋼鐵生產明顯減少,鐵礦石需求有所下降,流入中國的鐵礦石資源量呈上升趨勢。後期鐵礦石價格難以上漲,將呈波動下行走勢。
曾經的“定價權之痛”
鐵礦石是繼原油之後全球貿易量第二大的大宗商品品種,中國是該品種的最大購買國。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19年中國累計進口鐵礦石10.7億噸,創下歷史第二高進口量,也佔到當年全球鐵礦石總產量(可供交易量)21.23億噸的50.4%。同期行業數據顯示,中國粗鋼產量達到9.96億噸,全球佔比上升至53.3%。
4月26日,蘭格鋼鐵網分析指,地質原因形成全球優質鐵礦資源主要分佈在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和非洲地區,中國鐵礦石資源雖然儲量較大但鐵礦資源總體品位較低,礦石加工費用較高。而歷史原因使得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和FMG四大礦商對全球優質鐵礦石資源形成高度壟斷。
值得一提的是,僅2019年,四大礦商的鐵礦石產量合計接近全球產量的一半。
所有人都記得,中國在鐵礦石定價問題上曾吃過大虧。自2003年底中國寶鋼首次參與全球鐵礦石協商定價機制以來,鐵礦石價格曾連續5年大幅躥升。
隨後,情況一步步得到改觀。
2013年10月18日,中國版鐵礦石期貨合約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鐵礦石價格隨之走出一波長達26個月的熊市,從984元/噸的高點一路下滑,到2015年12月創出最低價282.5元/噸,總跌幅達71.3%。
大商所鐵礦石主力合約連續K線(月線)
2018年5月4日,緊隨3月26日人民幣原油期貨上線,大商所鐵礦石期貨正式實施引入境外交易者業務,成為我國首次已上市期貨品種的對外開放,人民幣鐵礦石由此走向國際化,也為期貨市場已有品種的國際化探索經驗。
以人民幣鐵礦石和原油為先導,2018年11月29日,人民幣PTA(精對苯二甲酸)期貨也走上國際化之路,這是重要的大宗紡織原料,聯繫着石油化工和紡織兩大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在產業鏈中處於承上啓下的核心環節。
其上游原料是PX(對二甲苯),源頭是石油;下游是聚酯纖維、聚酯瓶片和聚酯薄膜,再下游是紡織服裝行業。
2019年8月12日,20號膠(橡膠)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掛牌交易,成為繼原油、鐵礦石、PTA期貨之後的第四個對外開放期貨品種。
該商品是天然橡膠的一種,為輪胎產業的主要基礎原料。數據顯示,全球約70%的天然橡膠用於輪胎製造,其中約80%使用20號膠。
目前,中國是全球第一大天然橡膠消費國、第一大20號膠消費國和第一大輪胎生產國。
大連商品期貨交易所鐵礦石期貨國際化之後,迅速成為為全球規模最大、唯一採取單一實物交割的鐵礦石產品。依託中國龐大的鐵礦石市場需求,嘉能可等國際大宗商品貿易商和礦商紛紛來到在大連,利用人民幣計價的鐵礦石期貨來做風險對沖,這成為了礦商巨頭敢於用人民幣報價的重要因素。
大商所鐵礦石期貨為鋼鐵行業引導長協價格,做出長遠價格規劃和指引發揮了積極作用。也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切實的一個抓手。
2019年9月26-27日,在青島舉行的第十九屆中國鋼鐵原材料國際研討會上,大商所總經理王鳳海分別與巴西淡水河谷集團(Vale)、澳大利亞必和必拓集團(BHP)、澳大利亞力拓集團(Rio Tinto)參會代表進行會面座談。
各礦山代表均表示,一直以來對大連鐵礦石期貨市場高度關注,並對期貨市場在鐵礦石定價中的功能表示認可。
2019年10月23日,上證報記者從業界證實,澳洲鐵礦石巨頭力拓以人民幣計價方式與國內企業簽訂了鐵礦石貿易合同。這是鐵礦石三大海外巨頭中第二家採用人民幣計價的企業。
而從2017年起,巴西淡水河谷在與我國鋼企的鐵礦石貿易過程中,就開始了常態化的人民幣結算。
上海證券報11月18日評論,這是境外礦山繼長協定價、普氏指數定價模式之後的一個全新定價模式。
當時,業內人士認為,隨着力拓、FMG等境外礦山都開始用人民幣計價銷售鐵礦石,以往國際鐵礦石貿易以普氏指數為定價依據、以美元為計價結算貨幣的局面有望改觀。
四大礦山鐵礦石儲量(億噸)及平均品位(%),中國產業信息網圖
產業鏈“鏈上”區塊鏈
此次寶武集團與力拓集團的人民幣跨境結算還有一個亮點,便是首次採用區塊鏈技術。
另外,寶鋼股份也積極同必和必拓等供應商一起研究如何在更大範圍內使用雲端等新技術,令外界對人民幣鐵礦石的未來充滿遐想。
與區塊鏈技術在某些別的領域還只停留在概念或試驗階段不同,實際上,鋼鐵業恰是中國率先大規模應用最前沿的區塊鏈技術的行業之一。
去年12月,根據上觀新聞的報道,中國寶武自2018年起,就與供應商圍繞採用數字化新技術進行系統合作等主題進行了探討。
鋼鐵業是工業基礎,有着超長的產業鏈,催生出龐大鋼貿產業。由於鋼材是大宗商品,鋼貿需要墊付海量資金,融資難、風險高,一直是鋼貿領域中小企業和金融機構共同面臨的難題。數次鋼貿危機發生後,一個核心問題日益清晰:信用體系缺失。
然而,儘管鋼鐵產業很大,但參與者並非個個都實力雄厚。觀察者網梳理發現,寶武旗下鋼鐵業公共平台“歐冶雲商”數據顯示,平均鋼材每單成交量僅12噸。
歐冶雲商界面截圖
“12噸就一個鋼卷那麼重,非常小,説明背後參與者大多是中小民營企業。”此前,有媒體援引“歐冶雲商”方面的介紹,傳統信貸規則下,這些企業信用不足,融資不易。鋼價上漲、信貸寬鬆時日子過得好;價格一跌,銀行一收,資金斷裂的風險便會層層蔓延傳遞。
歐冶雲商一直致力於構建鋼鐵生態圈參與方的信用體系,具有去中心化、去中介、分佈式記賬、數據不可篡改、可追溯等優點的區塊鏈進入企業技術研發者的視線。
“幹過實業的都知道,如果沒有區塊鏈這樣的技術手段,產業鏈上多一個層級,信息流動就會困難一倍,不同企業主體間的協作困難程度也會增加。”中國寶武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最終將導致產業鏈上信用資質相對較差的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和難度成倍增加。
當海外大企業躍躍欲試計劃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時,作為中國鋼鐵龍頭企業的中國寶武與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和上海市經信委合作,率先推動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產業融合,為中小企業服務。
2018年7月,“上海市大宗商品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應用示範項目”立項,3個月後,一個名叫“通寶”的數字資產憑證產品在上海大宗商品區塊鏈平台上誕生。
“通寶”並非數字貨幣,而是一種在具體的實體產業內流通、以信用為核心的數字憑證。與實體產業緊緊捆綁,意味着它很難成為外界“炒作對象”,不會對金融體系產生衝擊和影響。
脱虛向實、融入實體後,人們發現區塊鏈技術確確實實在降低風險,有了大宗商品區塊鏈平台和數字憑證,鋼鐵產業鏈上的信用點聯結成鏈、成網,開始形成一種以信用為基礎的生態圈。
生態圈內,鋼鐵業龍頭企業可以非常容易地將自身信用資源向產業鏈上的中小民營企業分享傳遞,依靠來自區塊鏈的信用背書,小企業可以利用像寶鋼股份那樣的大企業信用等級享受低成本融資。
穩定運營一年後,歐冶雲商發現: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產業融合後,鏈條正變得越來越長,鋼鐵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不只感受到融資更容易,還可通過大宗商品區塊鏈平台和相關區塊鏈技術,進行採購、物流、加工、保險等業務場景的鏈接。
而在區塊鏈方面,澳大利亞礦業巨頭同樣不是一個“保守派”。
早在2016年,該公司就曾宣佈將應用區塊鏈技術來追蹤其供應鏈。
當時,必和必拓技術專家泰勒·史密斯表示,從地質勘探學家到船運公司,必和必拓幾乎在礦業的每一個業務環節都必須與供應商打交道,區塊鏈技術可以幫助集團在每個供應商之間共享數據,並跟蹤每一個環節的數據。
總部位於英國和澳大利亞的礦業公司分佈在全球各地,正因為如此,史密斯預計,其內部實體能夠以多樣的方式使用區塊鏈技術,以實現更強大的數據共享。
可以看到,必和必拓設想的區塊鏈應用場景,與中國寶武集團的實踐探索在理念上頗為類似,這次兩家在人民幣鐵礦石交易和區塊鏈應用上終於走到一起,也可謂水到渠成。
時移世易,物是人非,今天的寶武,已非昔日初登鐵礦石“長協”談判桌的寶鋼,最終説話的,還是人民幣。
來源:觀察者網 周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