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學家:“十四五”帶來千載難逢發展機遇

1953年開始的“一五”計劃開創了一項傳統,即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設定GDP增長目標並推動改革。中國一度將GDP增長目標設為8%,既保障就業,又促進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設定了6.5%的年度增長目標,這是一種新常態,足以讓中國實現到2020年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

即將於10月26-29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將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這反映了中國發展的長期戰略路徑。在“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面對疫情之下全球經濟下行,中國沒有設定年度GDP增長目標,而是將確保就業作為主要目標。

為了協調確保高質量增長和應對氣候問題,新規劃預計將為可持續能源設定雄心勃勃的目標,以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被視為對全球可持續發展而言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我們預計,中國將從能源消耗上限轉變為碳排放上限,以實現2030年之前達到碳排放峯值的承諾。此外,中國預計將更加關注人民福祉、綠色經濟和高附加值產品,科技進步更是重中之重。5G的進一步推廣,人工智能的發展,城市清潔交通、電動汽車和新一代高鐵的發展,將為實現這些目標提供有力支持。為了指導這些發展,需要引入監管政策,金融和價格信號。同樣需要提供的,還有城市規劃和管理的合理指南。

中國預計將繼續推行一些政策,對外資開放更多領域,縮減負面清單,從總體上改善市場準入,強化一些倡議,比如即將於11月5日到10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除了高質量生產,還應該提升服務業在中國經濟中的重要性,特別是作為就業的驅動力。發展壯大的服務業可以抵禦日益惡劣、經濟蕭條的國際環境中貨物貿易面臨的威脅。確保就業有助於支持國內消費,這是讓中國經濟免受不良影響的強大力量。

中國領導人指出,要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新規劃不僅僅體現在國家層面,還包括加強國內區域發展的舉措。2019年12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完善區域政策和空間佈局,發揮各地比較優勢,構建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此同時,“一帶一路”倡議可以加強中國以外的區域合作。

新規劃預計可以概括為大力建設高收入經濟體,同時還要支持市場準入、環境改善、農村發展以及提高數字化技術。目前,西方經濟體可能還需要一定時間來恢復,而中國經濟已經展現了韌性,從疫情中反彈。“十四五”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推動中國進一步發展。

(作者系英國經濟學家科林·斯皮克曼)

(編輯:嚴玉潔 王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45 字。

轉載請註明: 英國經濟學家:“十四五”帶來千載難逢發展機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