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大佬汪建國再收穫一個IPO:年入近500億,超十家VC/PE加持

私募大佬汪建國再收穫一個IPO:年入近500億,超十家VC/PE加持

來源:投中網(ID:China-Venture) 作者:馬慕傑

虎年剛開年,港交所迎來了一家聚焦下沉市場的企服龍頭股。

2022年2月18日,匯通達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匯通達”)登陸港股。上市首日,匯通達開盤價為43.55港元,截至發稿前,總市值達249億港元。

匯通達成立於2010年,致力於服務中國零售行業企業客户的交易及服務平台,為中國的下沉市場提供優質商品及服務。經過十餘年對下沉市場的佈局與深耕,匯通達早已積累了深厚的運營經驗及強大的商品供應鏈能力,市佔率領先。此番IPO,也被行業稱為“下沉市場零售第一股”。

作為下沉市場的先行者,匯通達也頗受資本認可。IPO前,匯通達共經歷了9輪融資,阿里巴巴、國投創益、國調基金、順為資本、華興新經濟基金、毅達資本等眾多一線機構紛紛入局。IPO期間,匯通達還引入了6名基石投資者,包括創維集團、商湯、景林資產管理、金螳螂建築、Sands Talk Capital、海瀾集團,共計認購1.5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匯通達也是其創始人汪建國在不足半年時間內收穫的第二家IPO。就在4個月前,即2021年10月,汪建國創辦的母嬰零售企業孩子王登陸A股,當前市值為226.30億元。

除了企業家的身份之外,汪建國還是一位私募大佬,不僅執掌規模超百億人民幣的星納赫資本,同時還擔任LP角色,投資了包括鼎暉投資、紅杉資本等在內的多家頭部基金。

1年營收近500億,“下沉市場零售第一股”誕生

拆解匯通達的業務模式,主要有兩大關鍵詞,一是下沉零售市場,二是To B服務。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中國下沉零售市場涵蓋中國所有鄉鎮農村及城市郊縣地區以及非一、二線城市的城區零售市場。而在中國服務零售行業企業客户的交易平台中,按照2020年面向下沉市場及中國整體市場的交易業務規模計算,匯通達分別排名第一及第三。

截至2021年9月30日,匯通達的服務網絡已經覆蓋了21個省及直轄市、超2萬個鄉鎮、觸達了超3億的農民消費者。

在具體的服務上,不同於面向C端消費的拼多多,匯通達的核心切入點是下沉市場的小b客户,也就是鄉鎮夫妻店。數據顯示,中國下沉零售市場的空間極其廣闊,超過20萬億,同時,下沉市場的零售門店分散,超過470多萬家,存在着巨大的市場整合機會。

一方面,匯通達為這些客户提供交易業務,即自供應商採購產品(包括家用電器、消費電子產品、農業生產資料、交通出行、家居建材及酒水飲料)並通過自營的匯通達商城網站銷往渠道合作客户及會員零售門店;另一方面,匯通達還提供服務業務,即通過數字化能力,向產業價值鏈上的零售門店及渠道合作客户提供門店SaaS+及商家解決方案,實現“幫買”及“幫賣”。

2015年,匯通達為零售企業客户推出了以會員制為基礎的業務模式,向會員零售門店提供穩定的一站式供應鏈,包括豐富的商品及靈活的配送服務,以滿足下沉零售市場的多樣化需求。

根據招股書,截止2021年9月30日止9個月,匯通達擁有57074家活躍會員零售門店、13653家活躍渠道合作客户及4268家供應商,形成了超過175000個SKU的零售生態。目前,匯通達也已積累了約9萬名SaaS用户。

從SaaS服務的角度,某種意義上,匯通達其實也可稱為“中國農村市場的Shopify”,即為農村的零售企業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只不過,相比Shopify而言,匯通達的規模沒有那麼大,但卻可以同時提供供應鏈,一定程度上模式更重。

也正是憑藉數字化+本地服務網絡+供應鏈的一站式賦能服務,匯通達在下沉市場初步形成了平台化能力,建立起了真正貼合下沉市場的商業模式。加之,下沉市場潛力巨大,匯通達在營收方面也保持着強勁的增長。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2010年及2021年前9個月,公司的收入分別為298.02億元、436.33億元、496.29億元和464.96億元。其中,九成以上的收入均來自於公司的交易業務;同時期內,年度虧損分別為2.76億元、3.05億元、2.80億元及1.58億元;經調整利潤分別為1.24億元、2.49億元、3.22億元及3.46億元。

9輪融資超10家VC/PE加持,阿里、央企基金為股東

一路走來,匯通達也稱得上是資本眼中的“香餑餑”,11年拿下了9輪融資,吸引了數十家VC/PE的入局。

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自2010年1月-2021年5月,匯通達先後獲得了景林投資、中金公司、五星控股、毅達資本、順為資本、新天域資本、華興新經濟基金、華泰紫金、遠創投資、華泰證券、宇輝天欣投資、沿海資本、華夏保險、招銀股權投資、綠動資本、盛景嘉成、阿里巴巴、央企扶貧、國調基金、國投創益的加持。

這其中,阿里巴巴在2018年對匯通達的這筆金額為45億元的戰略投資,也被視為阿里巴巴農村戰略的一大深入動作。阿里巴巴CEO張勇曾表示:“鄉村對阿里巴巴來講是根基,我們一直在實踐通過互聯網、大數據,運用已經建立的從電商到金融、到物流的生態,幫助鄉村發展。”

汪建國也曾提到,匯通達和阿里的合作不是簡單的財務投資,而是深度的化學反應與產業融合。

在股東層面,阿里巴巴也是匯通達的最大外部股東。根據招股書,IPO前,汪建國為公司最大股東,持股32.56%;阿里巴巴持股19.08%;匯通達CEO徐秀賢持股14.01%;央企基金持股5.30%。

或許很多人都會好奇汪建國的創業初衷,即為何在當時就瞄準了農村市場呢?要知道,雖然農村市場潛力巨大,但市場環境卻相對更為複雜。包括鎮與鎮、村與村文化、生活習慣等都不盡相同,具有較強的分散性與特殊性。

這其實與汪建國的出生和成長經歷關係密切。汪建國出生在六十年代,三年困難時期,從小在吃不飽飯的環境中長大。據汪建國回憶,小的時候,當還分不清叔叔和伯伯的時候,其父親就告訴他見到農民叫伯伯,見到工人叫叔叔。“農民管你有飯吃,工人管你有衣穿。吃飯比穿衣重要。”汪建國説,“應該説是農民養育了我,是農村啓蒙了我。”

特別是伴隨經濟的發展,汪建國越來越看到了農村與城市之間的明顯差距。汪建國表示,改革開放40年,中國農村的生產組織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極大提升了農村生產力,但農村的商業組織卻沒有根本性改變,城鄉之間存在“腸梗阻”。

深厚的農村情結之外,對農村商業的持續探索還離不開汪建國在農村方面的早期工作沉澱。1981年,從江蘇省商業學校畢業之後,汪建國被分配到江蘇省商業廳,工作核心職責是推進“江寧地區農村體制改革”。

前三年,在江寧的湖熟鎮和淳化鎮,汪建國在體制改革上主要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把人民公社轉為鄉政府;第二件事把供銷社恢復成集體商業;第三件事在農村建立農工商聯合體,現在可以説是做農村的商業生態。

“我們圍繞自己熟悉的商業流通領域,不斷探究通過商業的方式服務農民。過程比較曲折,也經歷了很多失敗,但我們一直沒有放棄。”汪建國表示,農村市場需要農村的人來幹,還要“土洋結合”。

50歲再創業,不到半年連續收穫2家IPO,投資版圖龐大

在汪建國堪稱傳奇的商業故事裏,對於農村商業的不停摸索也只是其中一角。自1991年汪建國正式投身商海以來,至今已在創投領域建立了龐大的資本版圖。

1991年,31歲的汪建國萌生了從機關到企業去的想法,從省商業廳轉任到了省五交化所。7年時間,他成為了江蘇省五交化公司的總經理,推動了五交化的國有企業改制以及專業化零售連鎖轉型,並將其改名為五星電器。

1998年,五星電器正式成立,主要做空調批發經營業務,兼做部分零售。2001年,五星電器從專業空調專營店轉型成為全品類電器綜合零售店,逐步走向全國連鎖。

2009年,汪建國賣掉了五星電器,重新出發,開始了大刀闊斧的二次創業,創辦了創業孵化平台五星控股集團。通過這個平台,汪建國不僅創辦了匯通達、孩子王、好享家三家獨角獸企業,還培育出了獨角獸企業橙易達、瞪羚企業阿格拉等。而就在4個月前,孩子王正式在A股上市。

與此同時,依託產業資源,五星控股集團也從產業經營轉向產業經營與資本經營並重。汪建國2017年組建星納赫資本,短短几年的時間,星納赫資本的管理規模就超過了百億,覆蓋各個投資階段,投資方向集中於大消費和科技,投資項目包括中國飛鶴、鉅子生物、中創新航、極兔物流、妍麗、胖虎科技、萬潤新能源、細刻、奶酪博士、瑞芬生物、喜姐炸串等。

而汪建國個人,也以LP的角色投資了多家一線機構,包括鼎暉投資、嘉御基金、紅杉資本、高和資本等。

可以説,作為連續創業者,通過不停拓展邊界,汪建國自身也完成了從公務員到創業者,從企業家到企投家的自我進化。在汪建國看來,創業不是原來幹什麼就依舊幹什麼,原來怎麼幹就依舊怎麼幹,這樣是創不好業的。創業就是要換個跑道,尋找新路徑,找到新增長點。

“離開五星電器的時候,我就下定決心,我的工作方法要徹底改變。”汪建國表示,“我的任務在於找項目,建團隊,制定一個好的機制,讓年輕人衝鋒陷陣。我給他們舞台,給他們機會,幫助他們成功,這是我的願望。”

[本文作者投中網,i黑馬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公眾號(ID:China-Venture)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93 字。

轉載請註明: 私募大佬汪建國再收穫一個IPO:年入近500億,超十家VC/PE加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