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1年,中國將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全面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在這一特殊節點召開的中國兩會吸引全球關注。2月25日,人民日報海外網舉辦主題為“2021年,中國這樣幹”的金台沙龍,邀請專家學者多角度多維度前瞻兩會。
談及2021年中國經濟走勢,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副所長竺彩華認為,防控疫情的信心、經濟基本面向好、政策面的支持等三大有利因素將支持中國經濟繼續走強。中國經濟向好,將為穩定全球貿易和投資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也必然給開放型世界經濟提供更多復甦動力。
以下為竺彩華髮言摘編:
兩會將如何設定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目標引發廣泛關注。事實上,無論具體目標如何設定,2021年中國經濟都被世界普遍看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近日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中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5.5%,而中國將實現8.1%的增長,在主要經濟體中仍然一枝獨秀。
展望2021年,至少有三方面有利因素支撐中國經濟繼續走強。
一是防控疫情的信心。從全球來看,隨着疫苗供應的增加,治療、檢測和追蹤的不斷改進,疫情有望緩解,但仍存在疫苗推廣緩慢、病毒突變等風險。經過2020年的考驗,中國防控和應對疫情的能力已經得到廣泛認可,這為中國經濟直面2021年的不確定性提供了非常確定的信心。
二是經濟基本面向好。從需求側看,隨着疫苗推廣使用,全球經濟活動將逐步趨於活躍,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的作用在2021年都會有所增強;從供給側看,近年來中國在要素投入、結構優化和制度變革上對經濟增長的推動力不斷增強。例如,每年約900萬的大學畢業生和留學歸國人員,為戰略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高素質人才。此外,完備的工業體系和高效的基礎設施,不斷提升的研發強度和制度創新,以及知識、數據等新生產要素的快速生成都將為中國新經濟快速崛起提供強大動力。
三是政策面的支持。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2021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可以預見,2021年中國將繼續在穩投資、穩外貿、促消費方面發力。其中,推進新型城鎮化、強化就業優先、提高低收入羣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羣體、努力擴大消費基本盤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會進一步加強。同時,將繼續加大“新基建”投資和自主創新力度,努力解決經濟發展中的“卡脖子”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種觀點認為,隨着發達國家經濟逐步恢復正常,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的紅利即將耗盡,中國外貿出口等方面的相對優勢將消失。事實上,從競爭優勢的角度看,很多長期因素不應被忽視。在傳統優勢上,由於疫情導致的海外產業鏈供應鏈修復也會使中國傳統外貿企業面臨更多競爭。但總體而言,海外供需缺口難以快速收窄,中國傳統出口市場仍有較強韌性。更重要的是,隨着歐美疫情逐步緩解,國際市場需求將得以快速修復,這也為中國傳統出口企業提供更多利好因素。
在外貿競爭新優勢上,新市場、新結構、新業態新模式正在為中國外貿企業不斷創造外貿競爭新優勢和新動力。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外貿持續穩定增長,其中東盟首次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2020年與東盟貿易增長7%。出口產品不斷向價值鏈上游攀升,其中機電產品出口增長6%,佔比提高1.1個百分點至59.4%。印度從中國進口的重型機械就佔到其從中國進口總額的51%。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等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持續發力,2020年跨境電商出口和市場採購出口分別增長40.1%和25.2%。因此,2021年中國外貿出口的傳統優勢和新優勢並存,外貿出口將繼續保持較強韌性。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復甦本身就是世界經濟復甦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中國正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對世界經濟復甦具有重要意義。
一方面,“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意味着中國將積極擴大內需,進一步提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中國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將進一步顯現,中國經濟復甦的步伐將更加穩健。另一方面,“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意味着中國將推動更高水平、更高質量也更加主動的開放,意味着巨大的進口潛力和無限的投資商機,這將為穩定全球貿易和投資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也必然給開放型世界經濟提供更多復甦動力。(王法治/整理)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