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剛扭虧燕趙財險又擬募資30億,欲擺脱地方法人險企發展桎梏

2019剛扭虧燕趙財險又擬募資30億,欲擺脱地方法人險企發展桎梏

三項股權轉讓還未落地,近日,燕趙財險又於河北金融資產交易所(以下簡稱“河北金交所”)公告,擬募資30億元,兩項動作之下,燕趙財險股東隊伍或將有所變化。

依託地方國有股東資源優勢,在業務結構調整背景下,燕趙財險於2019年擺脱連年虧損陰影,首度實現265萬元的盈利,此次募資或將進一步推進公司發展。據瞭解,募資款將用於擴大燕趙財險保險業務經營範圍、突破承保能力“天花板”,打造資管業務平台,夯實集團化發展基礎。

對此,業內認為,隨着人事重整、增資到位、資管投資平台完成搭建後,燕趙財險或將拉開快速發展的帷幕。

三項股權轉讓未落地又擬募資30億,股東隊伍或迎新變化

近日,燕趙財險於河北金交所發佈公告,擬以非公開協議方式增資5億元,並通過河北金交所以公開徵集方式擬募資25億元。據悉,該增資擴股議案已經燕趙財險董事會會議暨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並由河北省財政廳同意。

公開信息顯示,燕趙財險於2015年2月獲批開業,是河北省首家也是河北目前唯一一家全國性保險法人機構,註冊資本為20.25億元。

目前股東為河北建投集團、河鋼集團、開灤集團、遷安市九江煤運、康德實業集團、河北冀衡集團、榮盛控股,這7家也是其原始股東,前3家為國有股東,持股均為19.75%,並列為第一大股東;後4家股東為民營股東,遷安市九江煤運同為第一大股東,另3家股東分別持股9.88%、6.17%、4.95%。

若此次增資擴股順利完成,燕趙財險註冊資本將提高至50.25億元。增資後,非公開協議投資方將持有燕趙財險9.95%的股份;徵集到的各家投資方將持有合計49.75%的股份;初始股東持股比將相應按照新註冊資本被稀釋。

2019剛扭虧燕趙財險又擬募資30億,欲擺脱地方法人險企發展桎梏

對於通過徵集方式進入的意向投資方,燕趙財險明確,每家可申報投資股數不低於1億股,且佔比不高於15%,出資需是自有合法資金,投資資格需滿足相關金融法規、辦法要求。

不過,根據投資比例不同,具體投資資格有所區別。對於投報股數不足5%的意向投資方,需最近1個會計年度盈利,最近3年內無偷漏税記錄、無重大失信行為記錄、無重大違法違規記錄。

對於投報股數佔比在5%以上,但不足15%的意向投資方,除需滿足前述條件外,還需滿足投資行為穩健,核心主業突出,最近2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淨資產不低於2億元等條件,以證實其具有持續出資能力及較強的資金實力。

縱覽過往,進行30億元及以上的大額增資的保險公司並不多見,且多由公司自身資源進行充實。如,大地財險在2008年由股東增資30億元;國壽財險2018年以2017年未分配利潤增資38億元。像此次燕趙財險主要通過公開徵集方式,大額募資的情形則相對少見。

對此,保險業內人士王立剛向藍鯨保險表示,“目前,小型保險公司獲得增資情形還較少,因為現在監管在加強公司股權治理,小型險企在增資上壓力更大。不過,在政府主導下,股權治理基本符合監管要求的地方國有法人機構,增資順利程度或許會好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燕趙財險成立五年多來,看似股東隊伍結構穩定,實際早已暗流湧動,部分原始股東各有算盤,增持、減持、退出意圖不一。

梳理來看,2016年,開灤集團擬將持有的4億股燕趙財險股權轉讓給華夏幸福基業,並退出股東行列;2019年,康德實業集團擬將持有的7000萬股燕趙財險股權轉讓給唐山文豐山川輪轂,河鋼集團擬將其持有的燕趙財險13.58%股份轉讓給河北建投集團,3次轉讓股權價格均以原始股價1元/股轉讓。

由此來看,無論是此前的股權轉讓協議,還是此次的增資擴股意向,都預兆着,燕趙財險股東隊伍或將發生變陣。不過,3項股權轉讓,以及此次的增資擴股能否順利落地,仍有變化的可能性。

成立五年業務小、利潤薄,大額募資鋪路謀變

根據燕趙財險增資擴股公告,此次增資擴股目的有三,一是擴大保險業務的經營範圍、突破承保能力“天花板”;二是打造資管業務平台、提升投融資能力;三是為集團化發展夯實管理基礎、儲備資本實力。

從業務上來看,或是對症下藥。藍鯨保險梳理發現,燕趙財險的保費收入長期較為依賴河北分公司,2015年至2018年,燕趙財險95%以上的保費都來自河北分公司。受益於地方分公司的保費快速擴張,燕趙財險的保費收入也從2015年的0.57億元迅速增長至2019年的8.4億元。

藉助於本地股東、人脈資源等天然優勢,前期燕趙財險保費快速增長,但這種模式的弊端也漸漸浮現,即保費增長乏力,市佔率較低。數據顯示,2018年,燕趙財險保費同比下滑3.6%,2019年同比微增2.62%,但仍未恢復至2017年水平;2019年,市佔率仍不足0.1%。

與公司利潤息息相關的承保方面,同樣也還有不少改善空間。2016年至2019年,燕趙財險綜合成本率方面分別為243.64%、155.88%、134.7%、111.2%,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但依舊在100%之上,意味着承保仍處於虧損狀態。

具體到五大險種上,也可見端倪。近年來,燕趙財險着手調整業務結構,縮減虧損較為嚴重的車險業務,大力發展非車險業務,推動承保逐年減虧。但2019年,其五大險種仍悉數虧損。

“儘管目前公司綜合成本率依然大於100%,但隨着公司管理加強、渠道建設完善、業務來源增加、理賠更加科學,公司面臨保險風險的幾率將不斷降低”,通過年報,燕趙財險表示。

王立剛指出,“增資後,燕趙財險償付能力將有很大提升,增資將對其產品研發、投資、對外機構拓展、品牌建設、信息建設等將均有促進作用。之前燕趙財險人事頻生變局,隨着人員陸續到位、增資到位後,接下來,或將拉開業務快速發展的帷幕”。

業務是公司發展的基礎,而搭建資管投資平台,朝集團化方向發展也是燕趙財險戰略規劃的重要一環。

根據官網公告,燕趙財險稱,“未來五年,公司以產險、壽險、投資、中介為一體的集團化格局將初步形成;未來十年,將搭建起以保險業務為主體,以銀行和投資業務為兩翼,以金融科技平台為支撐的‘一體兩翼’的集團公司架構,業務板塊間協同優勢初步體現,集團整體持續盈利,公司在主板市場成功上市”。

年內,隨着《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落地,以及近期監管明確鼓勵,保險資管行業以及現有、在籌保險資管公司迎政策利好,燕趙財險通過搭建專業資管投資平台,保險資金投資將更為專業,從而或增加實現保險資金的保值增值的可能性。

“目前,中小財險公司承保利潤較薄,政策對於保險資金投資範圍逐漸鬆綁,發展資管業務也是恰逢其時;同時,對中小險企而言,通過承保盈利要遠遠比投資獲利難得多”。王立剛分析指出,不僅是燕趙財險,其實業內多家保險公司都是以持續盈利和集團化為最終目標,但能不能實現,如何實現,仍是挑戰。(藍鯨保險 雷賽蘭 [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41 字。

轉載請註明: 2019剛扭虧燕趙財險又擬募資30億,欲擺脱地方法人險企發展桎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