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A股市場持續波動,連日上演3000點爭奪戰,各個板塊也開始你方唱罷我登場。基建板塊崛起的行情能否持續?已經大熱三年的新能源板塊後勁幾何?醫藥、白酒等板塊能否重新做回曾經的“小甜甜?”在此背景下,你的基金還好嗎?“抄底”的時刻到了嗎?如何把握投資的邏輯?新京報貝殼財經就此推出《策略“薈”·對話基金經理》系列報道,為大家帶來基金經理的最新研判和思考。
銀華基金旗下基金經理李曉星。受訪者供圖
今年以來,A股市場持續震盪,上證指數一度失守3000點,消費、醫藥、新能源等多個熱門賽道“淪陷”,不少基民出現投資虧損。不過,在這位掌管規模接近500億元、六年六金牛的銀華基金旗下基金經理李曉星看來,二季度應該是今年最差的一個季度了,也就是説低點是在二季度,後續市場會比二季度更好。
他表示,今年我們可以參照2016年的情況,當年雖然調整幅度比較大,但主要集中在1、2月份,全年來看其管理的基金收益率最終在-2-3%之間。今年希望最終可以把基金淨值做正。
李曉星面對未來的權益市場非常樂觀,他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説道:“我自己的錢基本上都投在自己的基金裏了,但這並不代表是我對大家的建議。”
“今年可以參照2016年的情況,當時全年收益最終差點做正”
新京報:你在此前的一場直播中提到,今年是當基金經理以來遇到的第三次比較困難的時刻,與前兩次相比,這一次的困難有什麼不同?目前來看,最困難的時候是否已經過去?向好的拐點來了嗎?
李曉星:今年可能是我當基金經理以來遇到的第三次比較困難的時刻。第一次是在2016年年初,第二次是在2018年年底,可以看到這兩個時點基金從最高點的回撤幅度都和現在差不多。
目前來説,我內心是比較樂觀的。有很多人説去年比較像2017年,但我覺得去年更像2015年,因為在流動性比較寬裕的情況下,不少小票漲了很多,這與2015年的狀態很像,所以,今年我們可以參照2016年的情況。
看起來,2016年全年調整幅度比較大,但對基金經理來説,從二季度開始,還算是一個比較友好的市場。股市的跌幅都在1月、2月份跌完了,後續從3月份起一直漲到年底,當年我管的基金的年度收益在-2%到-3%之間(銀河證券數據)。
今年往後來看,股市有幾大利好因素。首先,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沒有改變,目前也反覆強調這一點,最近中央在房地產、平台經濟、內需等領域也出台了不少政策,政策面來看是偏暖的。
其次,我國對民營經濟的支持力度一直很大,採取了諸如組合式税費支持政策等多種有力措施。
第三,股票的估值分位已經達到了歷史低位。其實,制約股市上漲的因素之一就是疫情的發展情況,我們相信如果控制住了,情況應該是樂觀的。不過,即便疫情是零星散發的狀態,也不至於特別悲觀。
因此,我們希望我們今年可以把我們基金的收益做正。
新京報:你在近一兩個月的採訪中不止一次提到非常看好權益市場的後市,不過最近疫情在一線城市散發,導致預期不穩、預期變弱,這種情況是否會影響權益市場的後市走向?
李曉星:目前我國堅持動態清零政策,政府在這方面也採取了很多舉措。我們認為疫情結束需要四個條件,第一,疫苗的接種率足夠高;第二,要有有效的新冠藥,現在有效的新冠藥雖然有,但價格還很高,未來降到20-30元一盒的時候,包括等到我國的新冠藥出來;第三,有足夠的檢測能力;第四,有足夠的醫療資源支持。這四個條件缺一不可。此外,我們還要相信政府的管理能力。
而針對預期不穩、預期變弱對於市場影響的問題,股市有句話叫“三根陽線改變信仰”,市場對於邊際利好非常敏感,只要出現經濟復甦跡象,就會立刻反映到股市中。
“必選消費表現一直不錯,但可選消費的股價上漲空間更大”
新京報:你非常看好內需相關的投資標的,一季度也加倉了消費龍頭股。但從數據來看,今年前4個月,我國社零總額同比下降0.2%,再疊加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導致居民購買力下降,在這種情況下,為何依然看好內需的相關標的?看好哪些細分領域的標的?
李曉星:從宏觀而言,的確消費形勢並不是很樂觀,但具體到個股來説,股票價值的本質是未來現金流的折現。也就是説,一兩個月甚至連續半年受到一些外部不利因素的影響,對於股票的長期價值影響並不會特別大,反倒因為這些股票目前出現比較大幅度的跌幅,從長期角度而言反而迎來了一個比較具有性價比的買入時機。
同時,儘管新冠疫情近期有所散發,導致消費復甦延後,但我們堅信消費終究是會復甦的。從具體細分領域來説,必選消費其實表現一直不錯,但可選消費的股價上漲空間更大,因為其股價位置更好,估值更低,同時,業績彈性也更大。
樓市政策傳導需要時間,“還是要讓子彈飛一下”
新京報:目前房地產行業面臨較大壓力,從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不少政策,如降低首套房貸利率下限等,但從交易數據來看,政策效果還沒有傳導至市場端,你如何看待房地產行業的後續走向?
李曉星:當市場出現一些階段性問題的時候,政策就會偏暖,過去,針對房地產行業的一些動作,已經在當前的股價中有所反映了。目前,上層對於促進房地產內需的態度是比較明確的,如果後續房地產還起不來,刺激力度會更大,直到產生效果。
至於政策傳導至市場的時間,即便是一些立竿見影的政策,傳導至實體經營中可能也需要兩三週的時間,大一些的政策可能需要半年以上才能在市場端看到比較明顯的效果,所以現在還是要讓子彈飛一下。
新京報:從你旗下基金的重倉股來看,除了消費外,醫藥、新能源汽車也是重倉的板塊,這些行業在本輪A股震盪下行中都面臨比較大的調整,當前來看,調整到位了嗎?拐點到來了嗎?
李曉星:我還是堅持之前的觀點,即醫藥、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的股價跌幅已經比較大,股票的估值分位已經達到了低位,政策風向也是趨暖的,而政策趨暖則會抬升估值,經濟向上則會讓EPS(每股收益)提升。
從各個方面看,二季度應該是今年最差的一個季度了,我們認為低點是在二季度,後續市場會比二季度更好。
新京報:你之前提過一個觀點,即貨幣政策的寬鬆與股價上漲有較大關聯,其實今年我國貨幣政策面還是趨於寬鬆的,但是這一利好並未體現在股價上,原因是什麼?
李曉星:目前的貨幣政策方向對股市是利好的,但可能是因為今年經濟下行壓力稍大一些,市場出現階段性信心缺失,當然,信心回來之後,如果有足夠的流動性的話,上漲速度會比較快。
看好互聯網相關行業,“火車頭一旦跑起來,後邊的人都有飯吃”
新京報:你之前應該是重倉過一些互聯網平台類公司的股票,但現在已經不再重倉了,原因是什麼?
李曉星:我們對於平台經濟的判斷與對地產行業的判斷是一樣的,即都是向上發展,但平台經濟的盈利已難以恢復。
所以從股票投資來説,我們不太能確定如果互聯網平台公司的利潤不能恢復的話,如何給予他們更為準確的估值,所以不太會進行相關的投資。當然,只要這類公司動起來,整個產業鏈上的很多公司都會得到發展,所以我們看好互聯網、計算機相關行業。相當於“火車頭一旦跑起來,後邊的人都有飯吃”的狀態。
新京報:對於基金投資者而言,你有什麼入市及配置建議?
李曉星:因為每個人的風險收益偏好不同,我只能説我自己的錢基本上都投在自己的基金裏了,但這並不代表是我對大家的建議。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