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轉型進展調查:不合規存量產品轉型是當務之急

  本報記者 彭 妍

  自去年以來,上市銀行推進存量理財產品業務的整改及轉型,理財子公司業務規模及盈利能力持續增長。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收官階段將至,銀行理財產品業務轉型進展如何?日前,安永在京發佈的《中國上市銀行2020年回顧及未來展望》報告顯示,2021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的最後一年,上市銀行及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業務轉型仍面臨挑戰。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陶金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資管新規之前,商業銀行幾乎完全不具備主動投資能力和投資顧問實力,絕大多數理財業務是通過通道、信託等手段投資外部固收產品和房地產項目。在房地產市場火熱的前幾年,收益普遍是有保障的。但資管新規打破剛兑和期限錯配、推動淨值化的背景下,商業銀行面臨的根本性問題在於淨值化和風險提高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投資能力來提高投資收益,以匹配產品轉型和風險提高。

  淨值型產品規模快速增長

  自去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的規模在持續穩定的增長。據《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0)》顯示,截至2020年末,銀行理財產品市場規模同比增長6.9%至25.86萬億元,上市銀行規模增速高於銀行業近1個百分點。從A股上市銀行披露的數據來看,截至去年底,上市銀行非保本餘額20.13萬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7.8%。

  在規模穩健增長的同時,銀行也在大力發行淨值產品以促進轉型。光大證券王一峯團隊發佈的研報顯示,截至2020年末,披露可比數據的上市銀行平均淨值化比例73.3%;其中,多數銀行淨值化比例較上年末提升20個百分點左右,淨值化比例提升明顯。與銀行理財年報披露的2020年淨值型產品佔比較上年末提升22.1個百分點至67.3%,趨勢相一致。

  另一方面,理財子公司在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自2018年年末《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實施以來,銀行系理財子公司已是“遍地落子”,理財子公司獲批開業及獲批籌建的數量持續增長。截至目前,共有25家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含2家合資理財公司),開業數量已達20家。

  隨着資管新規過渡期截止的臨近,理財子公司產品淨值化轉型提速。去年全年,由銀行系理財子公司所發行的理財產品,已經全部完成淨值化轉型。根據普益標準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理財子公司發行了1742款理財產品,全部為淨值型產品,而去年同期產品數量僅為467款,同比增長273.02%。

  與此同時,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盈利能力顯現,從已開業的部分銀行披露旗下理財子公司的經營業績來看,理財子公司在去年全部實現盈利。雖然各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對去年淨利潤數據的計算和披露口徑有所差異,但總體上仍顯示出良好的經營態勢。

  光大證券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預計銀行業會在2021年底前完成絕大部分整改任務,存續“硬骨頭”在個案處置安排下有序壓降。

  理財產品轉型挑戰仍存

  去年,上市銀行穩步推進存量理財業務的轉型整改,推動理財子公司發展,以儘快完成淨值化轉型。2021年作為資管新規過渡期的收官之年,伴隨着後疫情時代的影響,上市銀行及理財子公司理財業務轉型仍面臨挑戰。

  陶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淨值化產品轉換上,銀行也面臨不同程度的挑戰。2020年底,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進度超過了一半,但不同銀行之間進度差距明顯,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進度較快,國有大行和農商行進度較慢。特別是國有大行中存在較大規模的老資產,消化難度較大。目前針對這些老資產,公開市場出售、發行新產品承接、非標資產迴歸表內或者轉成標準化產品等辦法,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進度壓力,但整體看,銀行理財產品存量不合規資產化解情況分化,部分銀行存在壓力。

  安永金融服務合夥人姜長征表示,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伴隨着新技術、新產品的產生以及新的監管環境,資管行業逐步變革,正步入新的時代。受監管相關政策要求,理財業務通過期限錯配、槓桿提升等傳統方式獲利的模式已受到一定限制。豐富資產投資種類,提升資產定價與風險處置能力成為資管產品獲利的主要途徑。商業銀行如何在新的環境下找準理財業務的經營模式、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理財業務的健康有序發展至關重要。

  在陶金看來,淨值化轉型背景下,保本型理財產品逐漸退出市場,總體收益率水平也有所下降。但在風險提高的同時,收益提高的要求是更嚴苛的。因此,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依然需要進一步推動產品淨值化轉型,配合投研能力提升和風控能力增強,只有以上兩個方面的持續優化,才能提供收益率更高的、風控更好的產品,提升業務競爭力。或者至少要加速提高固收類產品的主動投資和研究能力,建立系統完備的投資理念和符合自身資金風險的策略取向。

  去年7月份,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延長《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過渡期至2021年底,研究提出了“過渡期適當延長+個案處理”的政策安排,同時鼓勵採取新產品承接、市場化轉讓、合同變更、回表等多種方式有序處置存量資產。

  銀行業內人士指出,存量理財產品業務轉型整改是當務之急。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存量資產的消化仍是需重點關注領域,特別是通過回表、新產品承接等方式處理的資產,如信用風險管理不到位,可能將額外信用風險引入表內或新產品;針對市場化轉讓的資產,須密切關注處置資產價格波動風險;發行新產品承接的資產,交易定價公允性、商業條款合理性及信息披露等事項應持續關注。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70 字。

轉載請註明: 銀行理財產品轉型進展調查:不合規存量產品轉型是當務之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