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19日公佈了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名單,經國務院批准,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五個城市榜上有名。
説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不少人可能會首先想到具有“國際範兒”的巴黎、紐約和倫敦等城市。這些城市不僅擁有迷人的城市風光,還帶動當地形成了繁榮活躍的消費商圈,成為享譽世界的“購物天堂”。
近年來,我國消費市場的規模逐步擴大,居民消費升級的趨勢愈發明顯,人們品牌化、品質化的消費需求不斷增加。因此,對標“國際”,加快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讓消費者更好地“買買買”,已經不僅僅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需要,更是促進高品質服務升級、引領消費潮流風尚的迫切要求。
其實,此前商務部等14部門印發《關於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已經提出中國將形成若干立足國內、輻射周邊、面向世界的綜合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與此同時,除了京滬穗等一線城市積極搶抓機遇,不少具有相當消費實力的二線城市也紛紛表示將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什麼在這件事上,各地的踴躍性如此之強呢?
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集聚更多優質的消費資源,提升當地消費服務品質,推動消費融合創新,形成自我展示的新平台,打造城市綜合競爭力。另外,我國很多優質本土品牌缺乏高規格的展示平台,而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有利於提高這些品牌的知名度,擴大中高端消費紅利,提升品牌國際競爭力。
當然,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始終要依靠實力説話。這次之所以選擇“四直轄市+一省會城市”作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首發陣容”,瞄準的正是它們“國際範兒”和“消費力”的特點。
從全國範圍看,“首發陣容”中的五個城市具備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新型消費服務的能力,而且這些城市引進的國際品牌、產品、服務較為全面,具有更高的對外開放水平。此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發展,離不開消費能力,特別是要具備充足的消費基礎,擁有龐大的消費羣體。這幾個城市的消費規模以及消費增速都保持在全國前列,同時還是周邊輻射區域的消費中心,具有更強的資源集聚能力和消費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這些城市在消費供給方面的優勢比較明顯,但在“複合型”消費服務發展方面仍有待提高,離“國際範兒”的“消費中心”尚有一定差距。因此,要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仍需進一步培育本土品牌,全力打造消費升級新高地,不斷強化集聚輻射和吸引帶動能力,引領消費潮流風尚。要聚焦“國際範兒”,廣泛聚集全球優質市場主體和更高品質商品、服務,高標準推進國際商圈建設,從而更好地吸引全球消費者的目光,形成全球消費者集聚和區域聯動發展中心,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臧夢雅)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