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 鄧鑫妮
冰封的上市之路,在年末被兩家蚊型物企打破。12月30日一早,眾安智慧生活和潤華服務相繼宣佈發售,上市時間擬定於下月16號和17號。
從2022年的物企上市情況來看,2023年首家掛牌時間更早了些。2022年3月份,資本市場才迎來虎年第一股金茂服務。
而這一整年的物管股也可用“慘淡”二字來形容,上市數量較前兩年大幅萎縮,股價和市值也紛紛滑坡。
資本層面的信心缺失,是多方作用的結果,其中影響最大的主要有兩個:一方面,物管股的經營成色和未來業績難以撐起巨大的市值泡沫,利劍向下之時,市值泡沫被刺破;另一方面,地產市場的融資縮緊和賣物企的行為引起波動,市值應聲下跌。
2022年末射向地產的“三支箭”帶來了信心,物管股已有回暖跡象。或許是慣性思維,市值高漲正是出售的好時節,於是掀起了新一輪的賣股潮。業內人士表示,這個趨勢大概率會延續到明年。
數量腰斬,年內僅7家物企上市
“物企的市值已經到天花板了,再漲的話可能會撐破。”類似的話,樂居財經在2021年與業內人士交談中聽到過不止一次。
市值高牆,最終還是倒了。大部分房企系排名靠前的物業公司都已經上市,物管故事不再吃香,再加之港交所上市門檻提高,物企一次、兩次甚至三次遞表,上市數量下滑,估值也隨風飄落。
樂居財經《物業K線》統計,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物企年內上市數量分別為18家、15家、7家,像下台階一樣逐年遞減。
2021年初至今,共有29家物企首次遞表,有近半數物企遞交了兩次及以上的招股書,失效是一方面,遞表後再被出售也是上市數量減少的原因之一。
今年首尾三個月時間,都是物企上市的空窗期。
上一次敲鐘的是萬物雲,而在它上市的20天前有一家蚊型物企通過了港交所聆訊,規模不足1000萬方的融匯悦生活。
相較以前,蚊型物企過會的比例在增加。然而還有一個事實是,蚊型物企沒法保證安全降落資本市場。融匯悦生活至今沒有公佈發售信息,三個多月過去,上市進程擱淺。
49家物企市值縮水1973億
市值方面,62家上市物企中,大部分市值較前兩年回縮。截至12月30日,2022年市值高峯是華潤萬象生活905.01億港元,2021年市值最高為碧桂園服務1545.03億港元,2020年也是碧桂園服務1504.31億港元。
與2020年相比,僅5家上市物企2022年末市值增長。分別是華潤萬象生活、中海物業、濱江服務、特發服務、和泓服務。
與2021年相比,有6家上市物企2022年末市值增長。分別是華潤萬象生活、中海物業、建發物業、特發服務、華髮物業服務、德商產投服務。
除去今年上市及市值同比增加的物企,2022年49家物企市值共計減少1973.5億港元。
2022年市值較前兩年都有增長的是華潤萬象生活、中海物業和特發服務,三家公司均有國央企背景。若是連續兩年市值穩步增長,則只剩下中海物業一家,華潤萬象生活和特發服務2021年跌至低點,2022年才有所回升。
要説減值最大的還要屬碧桂園服務。2020年和2021年一馬當先,2022年跌落高台,655.74億港元較2020年減少約848億港元,較2021年減少約889億港元,降幅分別為56%和57%。
目前,市值千億以上的企業已消失,百億級別的有10家,10億以下的有26家。
事實上,物企上市本就帶了為地產融資的目的,遞表掛牌最瘋狂的那段時間,正值房地產融資口徑縮小,物企臨危受命,作為第二增長曲線挑起了重擔。
不過對於物業行業發展來説,這是一次不錯的機會。在這期間,物企使出渾身解數吸引投資者,而這也是物業發現自身價值的過程,從房地產的附庸,真正成長為一個挑大樑的行業。
可以看到的是,物企服務的業態呈多元化放射狀,住宅、商管、辦公、城市服務等服務邊界不斷外延。同時深挖增值服務,社區養老、社區零售、社區租賃等服務的深度也在延伸。
物管股的冰與火
樂居財經《物業K線》統計,目前遞表物企共有5家,其中通過聆訊的是三家,還有珠海萬達商管和龍湖智創生活正在等待,這個月10號中湘美好首次遞表已經失效。
珠海萬達商管和龍湖智創生活,是2022年遞表這一批物企中規模較大的兩家。2022上半年,龍湖智創生活收入增26%至63億元,在管面積2.8億平方米 ;期內,珠海萬達商管在管面積已經達到6000萬方,收入134.8億元。
一邊是奮力擠進資本舞台,一邊是叫賣,物管股的冰與火在這一年冬天格外明顯。
除了有碧桂園服務、雅生活服務和旭輝永升服務等小範圍的售股舉動,有些物企還準備交出控股權。
金科服務從原本的引入二股東博裕集團,到後面被博裕要約收購,股權變動一步步從金科股份手中脱離。其他有過售股意向的物企一隻手已經數不過來,恆大物業、奧園健康、旭輝永升服務、德信服務集團、第一服務控股、佳源服務……
2022年即將過去,物管股的處境是否翻篇還有待時間檢驗,不過有一個話題可以延續——物企自身價值。今年不少人提出要重塑物業價值,我想這其中即包含了莫讓虛高的價值迷了眼睛,也包含對物企獨立性發展的要求。
文章來源:樂居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