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投資風口要來了?易方達、華夏基金等基金經理這麼説

中國財富網訊(金多多)近兩年來,我國社會各界開始重視ESG理念,而“雙碳”背景使得對該理念的追捧愈加火熱。據悉,ESG理念是一種在投資決策中考慮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的投資理念,是衡量公司是否具備足夠社會責任感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標準。

8月26日,首屆“ESG全球領導者峯會”在京舉行,主題為“聚焦ESG發展,共議低碳可持續新未來”。本次峯會由新浪財經ESG頻道牽頭髮起,聯合中信出版集團共同主辦。

在本次峯會上,多位關心ESG發展的知名基金經理,圍繞“ESG投資的未來趨勢”主題展開研討。

中國ESG投資發展還處在初期

易方達總經理劉曉豔出席會議並發表“關於責任投資的思考與探索”主題演講。

劉曉豔指出,能否在早期階段推出得到市場認可的責任投資產品,是推廣責任投資理念、踐行責任投資的重要維度,在這一點上,易方達通過設計推出專門的ESG產品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索。目前易方達還在積極探索各類符合社會長期發展方向的社會責任投資主題的投資產品。

“誠然,相比成熟市場的ESG投資,中國的ESG投資發展還處在初期。ESG投資的發展還有很多內容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比如:如何促進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如何加強投資者的自身ESG能力建設、如何促進投資者合理地參與公司治理等。” 劉曉豔稱。

ESG投資風口要來了?易方達、華夏基金等基金經理這麼説

追求ESG完全不會捨棄收益

ESG投資的影響越來越大,越來越“出圈”,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認為,這背後的原因,不僅僅是短期的、政策層面的紅利,比如“雙碳目標”的設立,還是更底層、更長遠的邏輯,表明時代正向着綠色發展和能源革命前進。

  追求ESG是不是意味着要捨棄收益?李一梅認為:“完全不會”。一方面,從“控風險”的角度看,把ESG原則應用到投資標的篩選中,對於控制尾部風險非常有效,如果説一般投資的收益率是20%和30%的差別,那踩雷與否則是0和1的差別;另一方面,從積極的角度講,用ESG的視角也可以幫助投資者發現質地好的標的。

  同時,李一梅還指出,“定義資產”的能力正成為資產管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我們把制定ESG標準也當作我們定義資產的一部分,正如我們定義各種ETF產品、主動權益產品、跨境資產一樣,我們也致力於定義有中國特色的ESG產品。” 

ESG投資風口要來了?易方達、華夏基金等基金經理這麼説

“堅持做長期正確的事”

銀華基金總經理王立新從三個層次展開對ESG投資未來趨勢的思考,第一是企業的社會責任,第二是資產管理行業的創新與未來,第三是踐行ESG投資與雙碳戰略。

首先,資產管理行業的從業者是非常幸運的,能進入了一個為廣大投資者謀求財富增值的行業。作為既為個人投資者又為機構投資者服務的行業,資產管理行業必須珍惜和尊重自身職責,受人之託,代人理財,責任重大。

其次,“堅持做長期正確的事”的價值觀,是我們對資產管理行業的創新與未來的理解與承諾。

再次,面向未來,要做“受人尊敬的基金公司”,要實現長期可持續地“為投資者創造價值”,責任投資將是我們在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基礎上,理念和框架的一次重要升級。

ESG投資風口要來了?易方達、華夏基金等基金經理這麼説

構建“碳排放”數據庫

南方基金總經理楊小松表示,碳排放數據是金融行業衡量企業所面臨的氣候變化風險的基礎設施,也是資產定價重估的必備環節。公募基金需要通過大數據集合對投資標的進行更全面立體的分析,將碳排放數據庫與主動研究充分結合。

但實際情況是,國內企業的ESG信息披露數據不完整。截至2021年5月,主動披露ESG數據、碳足跡數據的上市公司分別僅1092家、149家,佔比分別為25%和3.6%(數據來源:《A股上市公司2020年度信息披露統計研究報告》《A股上市公司應對氣候變化信息披露分析報告2021》)。

對此,南方基金通過外部數據採集、金融科技和算法等手段,完成了對全部A股4000多家上市公司的碳排放測算數據庫,構成了深入研究與投資的基礎。

ESG投資風口要來了?易方達、華夏基金等基金經理這麼説

(提示:上述信息僅供參考,不作為具體操作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94 字。

轉載請註明: ESG投資風口要來了?易方達、華夏基金等基金經理這麼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