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文章裏面留下了一個尾巴,就是對於不同行業不同屬性的個股,該如何估值,又怎麼知道它們現在貴不貴?今天我們就重點談談這個問題。
市場的估值方法,一般包括市盈率估值法,即PE;市淨率估值法,即PB;市銷率估值法,即PS;PEG估值法;以及自由現金流貼現法。而在A股中,很難有像亞馬遜這樣常年虧損卻依然偉大的企業,所以一般很少採用PS估值法;至於PB估值法和自由現金流貼現法更適用於去估值價值藍籌股。因此對於科技股,最常應用的,就是PE和PEG估值。
PE估值非常普遍,大家都知道這是市盈率,指代企業當前市值與公司利潤的比值。這個概念不需要死記硬背,大家可以這樣理解,公司究竟要賺多少年錢可以把自己公司買回來。打個比方説,一個公司它一年掙兩個億,這兩個億是淨利潤,這個公司目前值100億,這時它的市盈率是50,即這個公司要花50年把自己公司買回來。如果利潤越來越高,那它花的時間就會更短,反之亦然。另外需要重點關注的是,雖然現在很多軟件上有PE這個指標供大家參考,但是因為這個軟件的估值計算方法是用最新季報的數據按比例估算全年,所以並不精確。而我認為正確的算法是計算靜態市盈率(當前市值/前一年的淨利潤)或者滾動市盈率(當前市值/最近四個季度的淨利潤之和)。
上面我們已經把估值科技行業的正確方法敍述完畢,接下來我們就來討論科技行業的估值在什麼範圍比較合理呢?按照近年來A股的趨勢以及成熟市場的規律,對於科技行業龍頭往往會有一定的估值溢價,當然前提是看不到明顯的行業天花板。A股市場中,科技股的波動往往最大,那麼對應的估值範圍也就更大。綜合考量之下,以滾動市盈率作為參考標準,普通科技股的估值下沿在25倍PE附近,上沿在50倍PE附近,在這之間可以算是合理的區域;而對於科技行業龍頭,考慮適當溢價後,我們考慮,估值下沿在30倍PE附近,上沿在60倍PE附近,在這之間可以算是合理的區域。
至於PEG估值,在我們理解了PE估值後也很容易理解,它是指用公司的市盈率除以公司的盈利增長速度。用PEG估值的好處就是將市盈率和公司業績成長性對比起來看,其中的關鍵是要對公司的業績作出準確的預期。這裏也有個誤區,就是很多人會把公司的盈利增長速度當成上個報告期的業績進行處理,實際是非常不明智的,正確的做法是預估未來3年的複合盈利增長率,而這一快就需要對整個行業的增長有大致的評估,同時測算公司的產能等數據去推測未來的盈利預期。
那麼PEG又在什麼範圍內算合理呢?每個市場有不同的規律。按照A股市場的歷史來看,PEG的估值下沿在0.8附近,上沿在1.5附近,我們可以認為這是一個正常波動的區間。G為複合盈利增長速度,且一般指三年左右的,在樂觀的期望裏,三年能有30%的複合增速就算比較優異了。那麼實際對應的PE的區間也就是24~45,這一數值也是和上方用PE估值的合理範圍非常吻合的。同樣對於行業龍頭,一般能獲得比行業整體增長更高利潤增速,所以也可以適當溢價。
上方無論是PE估值還是PEG估值,都可以定義為“絕對性”估值,這裏更多體現的是對過去市場波動的判斷。但我們也知道,當牛市開始,大批科技股很快就突破了50倍PE或者是PEG=1.5的限制,這個時候又該當如何呢?我們雖然意識到已經產生了局部泡沫,但同樣可以用“相對性"估值選擇性價比較高的品種。
最後還必須強調的是,無論是PE還是PEG,其計算的都是客觀的數據,而企業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從基本面上看,企業的經營模式、盈利能力的重要性要遠遠強於靜態的估值數據,並且不可貪圖便宜而買入不夠優秀的企業,畢竟科技股的投資核心是成長性。脱離了成長,科技股將沒有任何優勢,投資價值也將低於我們前期提到的傳統價值投資標的。
上方文字都是過去提到過的,那麼我們今天再説兩個經典案例:混合業務類公司和週期類公司如何估值。
關於混合業務類公司,我們常見的有部分地產業務,部分新興業務,這時肯定沒法把這兩個業務綜合起來算估值,所以我們就要用到分部估值法。原理很簡單,就是把一家公司拆成兩家公司,分別按照所述行業去計算合理市值,然後再把市值加總就可以了。例如一家公司,地產業務年利潤5億,醫美業務年利潤5000萬,那麼我們不妨給地產業務8PE,醫美業務60PE,那麼加總,合理市值就為 5 × 8 + 0.5 × 60 = 70 億。當然,地產業務和醫美業務很難有協同性,對於這種跨界混業公司,市場都傾向於計算的總市值上打個 8~9 折,這樣算出的結果可以給大家參考。
關於週期類公司,首先我們要排除單純的PE百分位估值法,不然會出現大笑話。還是以中遠海控為例,由於過去經常虧損,過去10年的市盈率中值是50.64倍,這時總不會認為會從現在的3PE漲到50PE吧;而如果單看PB,過去10年的市淨率中值是1.96倍,現在也早就遠遠超過了這個數值,但總不會有人覺得早就高估了吧。
此時最合理的估值方法,就是按照市淨率中間值,找到公司過去10年的一個市值中軸,然後在景氣週期,加上1~2年的利潤,在衰落週期,加上1~2年的衰落虧損,這樣就合理很多。就用中遠海控來説,市淨率中值是1.96倍,對應的 市值中軸 是1.96 × 3.582 × 122.6 = 860億,假如2021年能夠實現600億淨利潤,那麼合理市值大約在( 860 + 600 )億 ~ ( 860 + 1200 )億 這個區間裏。由於週期股股價波動很大,大家不必深究為什麼上限是加2年的利潤而不是加3年的利潤,因為最後的賣出點一定是在景氣度有下滑跡象時,賣出的時候很少參考極限估值。
今天關於估值就説到這吧,還是那句話,估值是門藝術,我們學起來要細緻,但是用起來要靈活,學會估值能讓自己不犯原則上的錯誤,但是如果只死盯估值,不看動態的經營變化,顯然是更不可取的。
留意到一部分粉絲有港美股及海外投資的需求,也跟大家推薦一家券商——雪盈證券,是雪球旗下港美股投資平台。支持全球135個市場,佣金利率極低,支持大陸卡境外卡多幣種出入金,港股萬三,美股佣金0.003美元/股,是市場極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