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虯江路專區”入駐亞新生活廣場,市中心又見二手市場“煙火氣”
圖説:虯江路有150餘家商户來到了亞新生活廣場 張鈺芸 攝(下同)
“虯江路專區”的紅色標牌高高掛起,一個個商鋪隔間裏擺放着二手音箱、樂器、小家電、文玩等,走進普陀區亞新生活廣場一樓,阿姨爺叔們熟悉的“虯江路”彷彿又回來了。今年1月31日,虯江路音像城正式謝幕,數百家商户分流,除了落户上海輕紡市場,還有150餘家商户來到了亞新生活廣場,在距離“老地方”僅3公里的商場紮根,把中老年人的“淘寶樂園”帶回了市中心。
音響百貨應有盡有
“爺叔,儂來啦,今天想看點啥?” 在亞新廣場2號樓的一樓,“虯江路專區”的標牌很是顯眼。趙秀蘭的攤位就在入口處,市口很好。記者到達時,她正在向一位老顧客介紹櫃枱裏的一部二手手機。
“新攤位變大了,原先在虯江路只有10個平方,現在16平方米。”記者看到,她的攤位上簡直是應有盡有。左邊的架子上是各色箱包,中間掛滿二胡、琵琶、吉他、手風琴等各色樂器,右邊是書畫、文玩,門口的玻璃櫃子裏則是手機等數碼產品,還有三五牌枱鐘、湯婆子等各色老物件放在各處。
再往裏走,一排排隔間都是滿滿當當,集聚了老虯江路的所有業態,如音像、手機、電視、電腦、珠寶、首飾、文玩、服裝、鞋帽、廚具、百貨小商品等等,一應俱全。
朱邵東的攤位主營各類音響器材,他從萬商市場搬到了虯江路,如今又落户亞新廣場,從未改過自己的行當。“到我這裏買音響的爺叔,都是‘發燒友’。他們喜歡買原裝進口的老產品,因為放出來是模擬聲,味道濃,不像現在的新產品,都是數字聲了。”
價格實惠也是重要原因。記者看到,一對丹麥音箱上貼着他手寫的廣告海報:原價8000元一對,本店只賣1600元一對,再送400瓦的大功率功效一台,送貨上門。
朱邵東在虯江路時的“老鄰居”,也在他的推薦下來到了這裏,如今和他相距四五個鋪面,繼續做眼鏡生意。“我19歲就進了眼鏡廠,生產鏡架,到現在算得上30多年經驗的老師傅了。”鄭作業説,他這裏的漸進多焦鏡最受老年人青睞,鏡片加鏡架一般兩三百元搞定,還有50元一副的偏光鏡也是“爆款”,適合釣魚、開車的時候佩戴。“老年人不喜歡黑框眼鏡的,我們這裏款式細巧、顏色鮮豔的鈦架賣得最好。”
老客户重新相聚
對於“50後”“60後”的上海人來説,虯江路是他們的“淘寶樂園”,年輕時買不起的音響設備、單反鏡頭等,如今都能在這裏以實惠的價格淘到,還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心得。因此,亞新廣場“虯江路專區”試營業2個月以來,老顧客又聚集起來,人氣逐漸上升。
“這裏距離虯江路只有3公里,我們搬過來之前,就在朋友圈裏發了新地址,很多人都來捧場了。”趙秀蘭夫妻在虯江路做了15年的生意,積累了不少老客户,他們告訴記者,最近除了老朋友,還有新顧客,周邊居民也聞訊前來,兜兜逛逛。
“我從40歲開始逛虯江路,到現在20多年了。特別是退休以後,每週一三五都要去的,看到喜歡的東西就買回家。” 住在大華社區的廖伯伯是坐公交車來的,他笑稱,自己喜歡“軋鬧猛、噶三胡”,相比大商場,二手市場裏的攤主更像是朋友,商品和價格也更有親切感。“比方説這隻手風琴,年輕的時候要攢三個月的工資才能買,捨不得啊,現在這裏只賣800元,一下子就圓夢了。”
而在朱邵東的攤位,一位滿頭白髮的老爺爺正在看音響器材。十多年來,他在這裏花了20多萬,“我喜歡買歐版的音響設備,聽起來原汁原味。”他告訴記者,在小朱這裏買音響器材,把玩一段時間後,還能再賣給他,然後繼續入新貨,也算是“以玩養玩”。“我家裏的全套音響都是在虯江路淘來的,現在他們搬到亞新廣場,我也跟過來了。不一定每次都要買,看看白相相,蠻開心的。”
激發商場轉型嘗試
1996年開業的亞新生活廣場,位於普陀區長壽路的中心地段,曾經是上海知名的潮流購物場所。但近年來,因為缺乏投入、定位不準,失去了原有的商業地位。而此次引入“虯江路專區”,正是運營方的轉型嘗試。
“一樓的虯江路專區已經入駐了150家商户,在試營業一段時間後,將從5月1日起正式開業。自從引進他們之後,商場自身也在籌劃整體升級。”亞新廣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接下來將對商場的外立面和內部進行設計裝修,同時取消原有的普通百貨,引入教育、大健康等體驗式業態。再加上現有的餐飲業態,重塑集吃喝玩樂和購物樂淘為一體的商業體。
而對於從虯江路搬來的商户們來説,這個“新家”仍在市中心,周邊又有地鐵7號線和13號線以及多條公交線路,“交通便利”是最大的利好。“老年人出行大多靠公共交通,現在老客户找過來很方便,周邊居民區也有新客户,能在市中心的商場裏重現二手市場的‘煙火氣’,真是最好的選擇。”
新民晚報記者 張鈺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