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抓疫後全球價值鏈重塑機遇期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此前幾年,全球商品貿易的增長速度持續低於全球GDP增速,而服務貿易增速相比之下更快一些。回顧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時的2008年,全球貿易增速是經濟增速的2倍,危機後則與經濟增速大體持平。此前長期存在的商品貿易增速高於全球GDP增速的模式已經被打破。有觀點認為,隨着商品貿易重要性的下降,全球價值鏈收縮了,這可能源於民粹主義加劇、貿易保護主義升温由傳統行業向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擴展;發達國家大力扶持製造業迴流,出台相應政策,吸引汽車製造、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行業向國內迴歸。而新冠疫情的爆發,則進一步加劇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調整。

  一、全球價值鏈發展趨勢

  經濟全球化經歷曲折,但仍是世界經濟和國際秩序發展的大方向和主基調。全球價值鏈也隨之波動起伏,其擴張發展的動力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壁壘阻力則是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主義。總體上看,動力仍大於阻力,開放合作仍是發展大勢,經濟全球化更多是增量放緩而非存量下降。

  除少數危機年份外,貨物貿易保持穩定,2019年全球貨物出口比金融危機爆發時的2008年增長17.1%;服務貿易蓬勃發展,2019年全球服務貿易出口比2008年增長52.4%;數字貿易增勢迅猛,全球跨境電商市場規模年均增長近30%,未來跨境數字貿易有望爆發。與此同時,區域一體化深入發展。目前,向世貿組織通報並生效的自貿安排數量比危機前增加了237個。主要國家通過區域貿易安排,推動更高水平開放,談判議題從“邊境上”貿易壁壘深入“邊境後”規制,反映了經濟全球化深化發展的大趨勢。全球價值鏈也深度拓展,各國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二、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對全球價值鏈的影響

  疫情對人流和物流的限制,導致全球產業鏈的需求和供給重新調整。全球原料價格上漲、運輸成本上漲,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變強,貿易與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保護主義政策“抬頭”,各種貿易壁壘不斷出現。需求側在結構上產生變化,儘管與疫情相關的醫療物資、醫療服務、住房服務、公共事業、“宅經濟”關聯產品放量增長,但廣泛參與全球價值鏈的汽車、電子產品、旅遊業等商品和服務都需求鋭減。

  在新冠疫情衝擊下,各國產業鏈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全球產業鏈面臨巨大不確定性。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也以維護“國家安全”為名,強調供應鏈的自主性和可控性,對醫療、高科技等關鍵產業供應鏈佈局進行調整,引導國內應急供應鏈備份,引導製造業迴流,縮短價值鏈。

  三、後疫情時期的全球價值鏈重塑

  當前,全球正逐步進入後疫情時代,資源要素稟賦格局調整將推進產業鏈重新佈局。未來全球產業鏈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區域化分佈。跨國公司將通過多元化產業聚集來增強產業鏈抗風險能力。但在全球經濟貿易的不確定性仍將持續的大背景下,區域貿易協定談判的持續加速,則為全球價值鏈區域性佈局提供了一種制度安排。比如,2020年11月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允許零部件的免税貿易往來,將促使亞太地區各供應鏈更具有競爭力和緊密性。

  二是數字經濟優勢凸顯。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工業4.0”趨勢,數字化的技術、商品與服務向傳統產業加速滲透,全球分工的比較優勢被重新定義。一些國家雖然擁有勞動力成本比較優勢,但數字經濟發展滯後,將在全球價值鏈競爭中受到更多限制。

  三是生產方式綠色低碳化。這將成為後發經濟體參與全球價值鏈的額外門檻。7月13日,歐盟委員會宣佈將逐步推進“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初步針對鋼鐵、水泥、化肥、鋁和發電等進口商品徵收碳邊境關税。這將對勞動密集型、高碳資源密集型的後發經濟體產生衝擊,一些低收入國家更難以利用勞動力成本或資源優勢在國際分工中獲得競爭力。

  四、抓住機遇,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2020年3月聯合國發佈報告指出,全球約20%的製造業中間品貿易來自中國,如果中國的中間品出口下降2個百分點,將導致45個主要經濟體出口下降約460億美元。2021年1-6月,中國的中間品出口同比增長34%,在出口商品中的佔比提升2.2個百分點至50.7%,為全球經貿復甦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後疫情時期,隨着參與全球價值鏈方式和地位的變化,中國更應主動順應重塑趨勢,抓住整合提升的機遇和空間。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中國開啓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這標誌着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面對國內外環境的重大變化,中央提出了“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就要求我們立足新發展階段,緊抓疫後全球價值鏈重塑機遇期,加快形成更高水平的開放經濟新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要樹立全球思維,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補齊產業鏈短板,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主動擴大市場準入,提高利用外資水平。二要優化國別產業佈局,鼓勵企業開拓創新走出去,逐步優化供應鏈體系,增強全球配置資源能力。三要把握全球治理變革趨勢,共建“一帶一路”,深化多雙邊與區域合作;積極推進數字經濟、清潔能源、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的國際合作。四要建設全球共享的統一大市場,擴大內需,推動規則、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五要統籌好開放與安全,健全產業安全機制,完善經濟安全風險預警機制,有效防範化解風險。六要提升參與和引領經濟全球化的能力,積極參與新一輪規則制定,有效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

  作者簡介:何詠前,現任商務部台港澳司港澳處處長,援疆擔任烏魯木齊市經濟開發區(頭屯河區)常委、副區長(副主任)。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啓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65 字。

轉載請註明: 緊抓疫後全球價值鏈重塑機遇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