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2022】劉建國:減碳路上每個人都是綠色的“種子”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趙麗梅

  12月8日至1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峯碳中和。實現碳達峯、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要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要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範風險的原則。

  “要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這句話讓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印象尤為深刻。劉建國指出,這是針對當前國內外形勢發生的變化,特別是過去一年來我國各部門各地方減碳工作中出現的一些新現象而做出的判斷,即要系統全面科學準確地認識碳達峯碳中和。

  當前,我國經濟正在持續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碳達峯碳中和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碳排放指標本身也是衡量經濟是不是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基本判據。“所以,不能把減碳任務與經濟社會發展割裂開來,在減污降碳的具體實踐中不能急功近利、顧此失彼。”

  同時,劉建國也指出,“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總抓手”的定位,將對我國生產生活方式和發展模式的變革,產生深刻影響。

  劉建國觀察到,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多次提到“節約”兩字,尤其是兩次提到“節約優先”讓他印象深刻。在他看來,這將是未來減碳工作的一個首要原則。

  在減碳實踐中,發展循環經濟、推動固廢資源化將大有可為。劉建國介紹,發達國家在實現碳達峯的道路上,循環經濟和固廢資源化是“主戰場”之一,這對我國實現“雙碳”目標很有啓示。

【把脈2022】劉建國:減碳路上每個人都是綠色的“種子”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

  “節約優先”既涉及生產領域,也涉及消費領域。劉建國表示,在生產領域,強調資源的全面節約與循環利用。“通過節約,資源利用效率提高了,單位產出的碳排放自然就降低了。”同時,要通過循環利用代替對原生資源的開採,減少廢物處置產生的碳排放。“這其實是一個有層次、有梯度,也有優先序的安排。”

  “一個個遵循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人就是一粒粒綠色的種子、一個個低碳的細胞,如果這能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的話,將會像涓涓細流匯成江河,自然就會產生巨大的減碳效益。”劉建國指出,在消費領域倡導全面節約,每個人都可能是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踐行者,每個人都可以從身邊事做起,比如説節水節電、綠色出行、光盤行動、減少一次性用品消耗以及積極做好垃圾分類等,都是在為減碳實實在在做貢獻。

  此外,生產領域和消費領域的減碳實踐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劉建國表示,消費領域的減碳行為反過來也會倒逼生產領域進一步低碳化。如果消費者對低碳產品有選擇偏好,那麼,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也會盡可能減少碳排放,提高產品的環境友好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80 字。

轉載請註明: 【把脈2022】劉建國:減碳路上每個人都是綠色的“種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