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批科創板上市公司解除限售之際推出科創50ETF,用意可謂深遠。
本刊記者 易強/文
9月11日(週五),4只科創50ETF獲批。下一交易日,即9月14日,科創50指數(000688.SH)跳空高開,以2.71%的漲幅報收,成交量較上一交易日增長20.33%。
上述消息對市場的影響迅速、正面而且顯著。
在此之前,自7月23日正式發佈以來(截至9月11日),科創50指數已下跌9.96%,同期跌幅超過創業板指、中小板指以及上證和深證成指,後者跌幅分別為7.09%、4.97%、1.63%和4.65%。
因此,樂觀者認為,科創板50ETF的獲批,或是科創板重啓行情的新起點。
而從科創板指數首推科創50指數、指數基金首推科創50ETF基金來看,優先扶持科創板龍頭公司是監管層的既定戰略選擇。
這是一個微妙的信號。
微妙的信號
這種微妙,首先來自與創業板的比較。
就創業板而言,第一隻指數基金是易方達創業板ETF(159915.OF),成立於2011年6月,這是一隻普通的ETF基金,跟蹤的是創業板指數,後者發佈於2010年6月。也就是説,創業板指數發佈之後一年,第一隻相關ETF基金才成立。
跟蹤創業板龍頭指數——創業50指數——的第一隻ETF基金,即華安創業板50ETF(159949.OF),則是又過了5年——也就是到了2016年6月——才成立,此時距離創業板50指數的發佈(2014年6月)已過去兩年。
中小板方面,第一隻指數基金也是普通的ETF基金,即華夏中小板ETF(159902.OF),成立時間是2006年6月,跟蹤的是中小板指數,後者發佈於2006年1月。5年之後,廣發中小板300ETF(159907.OF)才成立,其跟蹤的是中小板300,發佈於2010年3月。
與中小板尤其創業板相比,即將問世的科創板指數基金明顯不同。
首先,其最先問世的是跟蹤板塊龍頭指數——科創50指數——的ETF基金,而非一般意義上的指數基金。事實上,一般意義上的科創板指數至今未能發佈。
其次,其落地時間極為迅速。科創板50指數的發佈時間是7月23日,而4只科創板50ETF基金都將在9月22日正式發行,且限額髮售;換句話説,首隻科創50ETF的成立時間,距離指數的發佈時間大概率不超過3個月。
另外這類基金是成批問世,首批即有4只,即易方達科創50ETF(588080.OF)、華夏科創50ETF(588000.OF)、工銀科創50ETF(588050.OF)及華泰柏瑞科創50ETF(588090.OF)。
在某種程度上,科創板50ETF基金的登場形式,與跟蹤主板藍籌指數的某些ETF基金相似。
比如,市場上第一隻ETF基金,即是跟蹤主板藍籌指數上證50指數(000016.OF)的華夏上證50ETF(510050.OF),成立時間是2004年12月;第一隻跟蹤上證綜指的指數基金,即匯添富上證綜指(470007.OF),直至2009年7月才出現。
深交所主板方面,第一隻ETF基金是跟蹤深證100的易方達深證100ETF(159901.OF),成立時間是2006年3月;第一隻跟蹤深證成指的指數基金,即南方深成ETF(159903.OF),直至2009年12月才出現。
無論如何,首批科創50ETF基金的推出,意味着50只科創板龍頭股將優先受到資金追捧。
對這些公司來説,市值水漲船高帶來的便利顯而易見,比如,更有機會進入銀行的“白名單”,從而享受流程更為便捷、成本更具優勢的金融服務;與此同時,通過質押或質押式回購業務可以融到的資金也更多,從而有利於研發及擴大再生產,當然也有利於自然人股東及管理層通過減持股份以“改善生活”。
而優先扶持科技龍頭企業,是監管層的既定戰略選擇。
用易方達指數投資部總經理林偉斌的話説,“對科創50的羣體畫像,就是硬科技、大科技”。
現金募資上限200億元
從4只獲批科創50ETF基金的《發售公告》來看,投資者可以通過網上現金認購、網下現金認購和網下股票認購等3種方式進行認購。
在現金認購方面,其首募規模的上限都是50億元(不包括募集期利息和認購費用),也就是説,4只基金首次募資規模上限合計為200億元。
網下股票認購方面,華夏科創50ETF(588000.OF)及工銀科創50ETF(588050.OF)規定的首募規模上限為5億元,易方達科創50ETF(588080.OF)及華泰柏瑞科創50ETF(588090.OF)則尚未有明確規定。
對於像華夏基金及易方達這樣以權益類基金為主的頭部基金公司來説,資產淨值達到50億元的指數基金不在少數,這意味着其更加具備與這一規模相應的經驗。
Wind資訊顯示,截至上半年末,華夏旗下規模超過50億元的指數基金(僅含主基金,下同)有6只,即華夏上證50ETF(510050.SH)、華夏滬深300ETF(510330.SH)、華夏中證5G通信主題ETF(515050.SH)、華夏國證半導體芯片ETF(159995.SZ)、華夏央企結構調整ETF(512950.SH)、華夏中證新能源汽車ETF(515030.SH),資產淨值分別為395.11億元、270.53億元、256.24億元、150.12億元、127.88億元及99.78億元。
同期易方達旗下有5只,即易方達上證50指數(110003.OF)、易方達創業板ETF(159915.SZ)、易方達深證100ETF(510310.SH)、易方達滬深300ETF(510310.SH)及易方達中證人工智能ETF(159819.OF),資產淨值分別為196.76億元、172.61億元、82.99億元、78.38億元及61.55億元。
但對華泰柏瑞和工銀瑞信來説,管理一隻規模達到50億元的科創50ETF,則可能更具挑戰性。
Wind資訊顯示,截至上半年末,華泰柏瑞旗下規模超過50億元的指數基金僅有1只,工銀科創50ETF則將是工銀瑞信旗下第一隻規模超過50億元的指數基金。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考慮,科創50ETF在這兩家公司受到重視的程度也可能相對更高。
在上述四家基金公司中,以指數基金的規模(含ETF聯接基金)論,華夏基金以1858.13億元排在首位,易方達次之,合計905.57億元,華泰柏瑞與工銀瑞信分別為450.71億元和159.95億元。
以非貨幣型公募規模論,易方達以5887.18億元在所有基金公司中排在首位,華夏基金以4135.13億元排在第5位,工銀瑞信及華泰柏瑞分別以2769.40億元和941.90億元排在第12位和第34位。
根據其發佈的《招募書》,易方達科創50ETF的基金經理由指數投資部副總經理林偉斌和成曦一同擔任,華夏科創50ETF的基金經理由張弘弢和榮膺一同擔任,工銀科創50ETF的基金經理由公司指數投資中心投資部副總監趙栩擔任,華泰柏瑞科創50ETF的基金經理由公司指數投資部副總監柳軍擔任。
若論目前正在管理股票指數基金的基金經理人數,則以易方達最多,共有12人;華夏基金次之,共有8人;工銀瑞信有3人;華泰柏瑞最少,僅有2人,其中1人擔任基金經理的年限不足1年。
減持“接盤俠”?
對科創50指數來説,200億元的首募規模並非小數。
根據Wind資訊,截至9月15日,上述指數涵蓋的50只成分股,其流通總市值只有3401.20億元,其中流通市值低於100億元的有41只,其中又以熱景生物(688068.SH)的流通市值最小,僅有7.30億元。
不過,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説,科創50ETF基金給相關板塊及成分股帶來的估值上的進一步提升,可能並不能讓他們感到更加安心。
一方面,科創50指數板塊的估值已經不低,截至9月15日,其市盈率(TTM,算數平均)為54.65倍,市銷率(算術平均)為323.78倍,市淨率(算術平均)為26.48倍;同期創業板市盈率為85.40倍,市銷率及市淨率分別為10.77倍和8.19倍。遺憾的是,目前尚無足以説明其成長能力的公開數據可以引用,以對其估值合理性進行解釋。
另一方面,股東及管理層的減持行為也讓投資者對科創板企業的未來前景感到迷惑。根據Wind資訊,截至9月15日,2020年以來科創板上市公司股東減持共發生25起,管理層及相關人士減持共發生30起。而且,涉及股東減持的公司全部都是科創50成份股,涉及管理層及相關人士減持的公司,除一家即力合微(688589.SH)外,也全部都是科創50成份股。
因此,有投資者擔心,科創50ETF成立之後或會刺激科創50成份股股東及管理層進一步減持,從而成為減持“接盤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