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2月13日消息 央行2月10日公佈的2023年1月份金融數據顯示,1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6.87萬億元,同比多增3.05萬億元。
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7155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6828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01萬億元。
三大原因促使居民新增存款創歷史同期新高
廣發宏觀指出,居民存款增加6.2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今年1月信貸開門紅派生的存款總量偏高;
二是春節前企業發放工資獎金,會帶來大量企業存款向居民存款轉移,放大了居民存款的增量,2017年以來,只要1月存在“信貸開門紅+春節發放獎金”兩個因素,居民存款增量至少有3萬億元;
三是居民購房意願以及耐用品消費意願未明顯修復,影響了居民部門向企業部門存款的迴流。
不買房、不買股推升居民存款大增?
關於“超額存款”存在三個誤區
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人民幣存款增加26.26萬億元,同比多增6.59萬億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萬億元。
全年看,人民幣存款增加26.26萬億元,同比多增6.59萬億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萬億元,而2021年全年住户存款增加9.9萬億元。
中金公司指出,即使減去理財拋售的影響之後,2022年居民存款可能同比仍然多增4-7萬億元,超額存款(超出歷史趨勢的部分),可能仍然有3萬億-6萬億元。
在中金公司看來,關於居民存款的高增長,目前一般觀點存在三個理解誤區:一是把儲蓄與存款混為一談,二是認為居民存款大幅上升主要因為是居民在疫情期間“節省”導致的,三是有觀點認為居民疫情期間不買房不買股是推升居民存款上升的主要原因。
中金公司試圖澄清這三個誤區,並強調稱,居民存款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節省”的結果。在信用貨幣社會,貸款創造存款,節省是美德,但是如果家庭整體的消費傾向都大幅下降(儲蓄率大幅上升),宏觀的結果將是經濟走弱,收入下降,貸款走弱,存款也隨之走弱而不是上升。換言之,居民消費傾向整體大幅下降的結果可能是存款下降而非上升。
同時,居民不買樓、不買股也不是居民存款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中金認為居民存款大幅上升主要是財政和準財政發力的體現。
中金公司通過對M2的拆分發現,去年M2同比增速相比2021年底上升2.8個百分點,其中財政直接貢獻了1.9個百分點(包括央行利潤上繳),如果其將7400億元政策性金融工具也納入“財政”的口徑來考慮,那麼財政的貢獻將達到2.2個百分點,這還沒有考慮其他政策性信貸、普惠金融對於M2的支持。
中金公司指出,2022年的情況可以概括為,財政發力,直接受益於財政擴張的人收入可能相對上升更明顯,但是由於大量私人部門的交易行為因為疫情的壓制而難以充分實現,總的收入增速上升偏慢。
根據行為經濟學的理論,如果居民存款大幅上升主要是財政和準財政發力的體現,那麼居民釋放超額存款的動機會比較強,這意味着我們對消費的復甦可以樂觀一些。不過,超額存款的分佈也是影響其釋放的一個因素,這會影響後續消費結構的變化甚至樓市股市的表現。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