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春:明年宏觀政策有空間支持中國經濟“行穩”

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電 (記者 龐無忌)明年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空間有多大?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29日在中新社主辦的“中新財經2021年會”上從財政和貨幣政策等方面作出解析。

劉元春:明年宏觀政策有空間支持中國經濟“行穩”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在中新財經2021年會上進行主旨演講。 中新網記者 翟璐 攝

首先是財政政策,劉元春指出,今年地方政府專項債結餘約為7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如果按照去年規模略做縮減,再加上今年留存的,估計專項債規模在4.3萬億元左右。同時,中國有個特殊上繳基金,往年最大規模能達到1.5萬億元。今年,國有企業整體利潤不錯,特別是上游的國有企業,如果通過特殊上繳渠道,這一基金預計能夠達到1萬億元以上。此外,中國還有一個“預算調節基金”,在特殊時期,也可以調動上萬億元的規模。

數萬億的財政政策空間之外,劉元春認為,明年中國經濟穩增長的另一大基礎是貨幣政策空間依然很大。他指出,實際上,人民大學所測算的中國“貨幣條件指數”是偏緊的,超過2015年、2016年時。明年不僅要使社融增速、貨幣供應量、貸款增速與名義GDP增長速度掛上鈎,同時還要提供在特殊時期進行緩衝的“中間帶”。

對比中美息差,劉元春以房地產抵押貸款為例説,目前美國五年期房地產抵押貸款利率是2.37%,中國的五年期加權平均利率房貸利率是5.35%,中美之間的利差是300個基點。即使對明年人民幣匯率預期保持相對穩定,中國的貨幣政策依然有100個基點的調整空間。

有人説,中國的利率不能再降,穩健貨幣政策只能結構性地寬鬆,不能夠進行總體性地寬鬆。“我們不能有這種教條”,劉元春説,在相對高負債和高風險處置的條件下,穩健貨幣政策的內涵要重新認識,不能固守於傳統。

除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劉元春表示,外需是明年穩增長的另一個支撐。中國高新技術的發展,佈局科技自立自強的投入也是很可觀的。這些都為2022年中國經濟“行穩”帶來信心。(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03 字。

轉載請註明: 劉元春:明年宏觀政策有空間支持中國經濟“行穩” - 楠木軒